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文瑞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脊髓
  • 3篇脊柱
  • 3篇脊柱侧
  • 3篇脊柱侧凸
  • 3篇骨细胞
  • 3篇RANKL
  • 3篇侧凸
  • 2篇破骨
  • 2篇破骨细胞
  • 2篇破骨细胞分化
  • 2篇自噬
  • 2篇纵裂
  • 2篇细胞分化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脊柱侧...
  • 2篇截骨
  • 2篇截骨术
  • 2篇脊髓纵裂

机构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马文瑞
  • 8篇陶惠人
  • 6篇李锋
  • 6篇罗卓荆
  • 4篇杨卫周
  • 4篇沙鑫
  • 3篇李寰
  • 3篇李涛
  • 2篇沈超
  • 2篇陈博
  • 2篇杨柳
  • 2篇黄景辉
  • 1篇王龙
  • 1篇袁志
  • 1篇乔友备
  • 1篇刘建
  • 1篇刘明
  • 1篇张涛
  • 1篇高博
  • 1篇陈向波

传媒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雌激素缺乏型骨质疏松对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骨修复方式的影响
目的:研究雌激素缺乏型骨质疏松时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骨修复方式的变化方法:取雌性Balb/c小鼠90只,切除双侧卵巢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8周后每组随机取5只小鼠处死,用显微CT检测骨质量。
张洪洋杨柳高博王龙韩跃虎赵卓杰马文瑞刘建罗卓荆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
非天然氨基酸突变的小鼠RANKL蛋白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非天然氨基酸突变的小鼠RANKL(m RANKL)蛋白的原核表达,并以表达的蛋白制备抗m RANKL蛋白的抗血清。方法:从小鼠的骨髓中提取总RNA,经PCR扩增m RANKL的胞外段,逆转录合成目的 DNA片段。将目的基因中编码第234位酪氨酸的密码子(TAT)突变成可编码非天然氨基酸p-硝基苯丙氨酸(p NO2Phe)的琥珀密码子(TAG),构建p ET28a-p NO2Phe234m RANKL重组表达载体,与p EVOL质粒共转化至表达菌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并纯化。以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小鼠抗m RANKL抗血清。采用ELISA测定抗血清效价,用Western Blot测定其特异性。结果:RT-PCR扩增出750bp的RANKL基因,并成功构建了p ET28a-p NO2Phe234m RANKL重组表达载体;p-硝基苯丙氨酸突变的m RANKL蛋白获得成功表达和纯化;以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抗m RANKL抗血清,ELISA检测效价为1:64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血清既可与p-硝基苯丙氨酸突变的m RANKL结合,也可与野生型m RANKL结合。结论:原核表达并纯化了p-硝基苯丙氨酸突变的m RANKL,制备了小鼠抗m RANKL的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阻断RANKL-RANK通路的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李锋李寰沙鑫杨卫周马文瑞陶惠人
关键词:非天然氨基酸RANKL原核表达抗血清
抑制RANKL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DNA适配子的筛选
2017年
目的:筛选能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RANKL蛋白并有效抑制RANKL对破骨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DNA适配子。方法:首先,采用原核系统表达并纯化RANKL蛋白,通过SELEX(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技术从人工合成的单链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能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RANKL蛋白的DNA适配子。然后,用RNAfolding sever software分析适配子空间结构,以ELISA检测DNA适配子和RANKL亲和力大小并筛选出亲和力最高的一组DNA适配子用以验证DNA适配子对RANKL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结果:(1)成功在原核系统表达并纯化RANKL蛋白;(2)筛选出能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RANKL蛋白的12个DNA适配子。(3)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DNA适配子能明显抑制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P<0.05),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结论:成功筛选出的DNA适配子能特异性结合RANKL蛋白并有效抑制RANKL对破骨细胞的诱导分化功能。
吴太林沙鑫李锋张波波马文瑞陶惠人
关键词: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适配子破骨细胞
丹参素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丹参素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运用冲洗法从股骨、胫骨中获得小鼠骨髓源性单核巨噬细胞用于体外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同时,施加不同剂量的丹参素干预,经TRAP染色法在形态学上观察观,蛋白印迹法检测蛋白水平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m RNA水平变化来研究丹参素对RANKL诱导的骨髓源单核巨噬细胞破骨分化的影响。结果:1不同剂量丹参素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得到了明显抑制(P<0.05)。2不同剂量丹参素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磷酸化Akt的上调量被明显的降低。磷酸化p38 MAPK,JNK和ERK的变化则不明显。3不同剂量丹参素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c-fos,TRAP,CTSK等参与破骨细胞分化的重要基因表达减少,NFATc1变化不明显。结论:丹参素通过下调磷酸化Akt水平的途径抑制了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
沙鑫李锋吴太林马文瑞李寰陶惠人
关键词:丹参素破骨细胞细胞培养
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行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的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12--28岁,平均(15.6±3.3)岁。合并I型脊髓纵裂11例、Ⅱ型脊髓纵裂13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80°-135°,平均93.4°±13.9°;柔韧性4.9%-28.3%,平均13.9%±7.1%。对合并I型脊髓纵裂患者,截骨矫形前先切除骨性纵隔;对合并Ⅱ型脊髓纵裂患者直接行截骨矫形术,脊髓纵裂不予处理。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68个月,平均(44.5±17.4)个月。手术时间395-895min,平均(554.7±118.4)min;术中失血量1000--9600ml,平均(3741.7±2260.0)ml;术中输血量800-8850ml,平均(3711.3±2059.4)ml。术后矫正率47.2%~96.7%,平均65.9%±11.3%;末次随访矫正率40.7%~94.5%,平均62.7%±12.0%;矫正率丢失0.3%--8.9%,平均3.0%±2.4%。6例(25.0%,6/24)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即刻暂时f生神经损害加重3例(12.5%,3/24)、脑脊液漏2例(8.3%,2/24)、胸膜破裂1例(4.2%,1/24),无永久性神经损害并发症。3例术后即刻出现神经并发症患者于出院后1周、3个月、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或较术前改善。结论一期后路脊椎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一期手术并未增加神经并发症的风险。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大。
陈博陶惠人袁志黄景辉李涛杨卫周马文瑞沈超李锋罗卓荆
关键词:脊柱侧凸多发性截骨术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诱导自噬以抑制H2O2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目的:氧化应激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是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及骨折的重要原因。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安全性较高。近期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但是,二甲双胍能否抑制成骨细胞凋亡及其具...
马文瑞陶惠人杨柳罗卓荆
关键词:二甲双胍成骨细胞自噬凋亡
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影像学特征与神经损害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合并脊髓纵裂(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的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spinal deformity,CSD)的影像学特征及伴发椎管内其他畸形的情况,并探讨其与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105例合并SCM的CSD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根据Pang分型Ⅰ型与Ⅱ型分组,采用单因素的Х^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像学特征(纵裂类型、纵裂位置、纵裂与顶椎位置关系、分隔的脊髓对称性)及椎管内其他畸形与神经损害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中先天性脊柱畸形类型为形成障碍28例(26.7%,28/105),分节不良33例(31.4%,33/105),混合型44例(41.9%,44/105);有神经损害表现41例,无神经损害表现64例,Ⅰ型SCM位于胸段11例,胸腰段18例,腰段20例,Ⅱ型SCM位于胸段31例,胸腰段20例,腰段5例,Ⅰ型与Ⅱ型SCM位于脊柱各节段构成比的Х^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M位于顶椎上29例,顶椎处或跨越顶椎25例,顶椎下51例;SCM分隔脊髓造成78例不对称,27例对称;66例SCM合并椎管内其他畸形,脊髓低位42例,脊髓空洞症38例,脊膜膨出10例,骶管囊肿5例;Ⅰ型、Ⅱ型SCM伴发各种椎管内畸形的比例相似,SCM伴发椎管内其他畸形时神经损害发生率增加(伴发椎管内其他畸形时48.5%,不伴时23.1%)。行单因素的r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腰段SCM、脊髓不对称及脊髓低位易出现神经损害。结论合并SCM的CSD患者,Ⅰ型SCM多见于混合型脊柱侧凸,Ⅱ型多见于分节不全型;Ⅰ型好发于胸腰段以下,Ⅱ型好发于胸腰段以上;SCM伴发椎管内其他畸形时,神经损害发生率增加;腰段SCM、脊髓对称性和脊髓低位与神经损害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刘明陶惠人张涛杨卫周李涛陈向波马文瑞罗卓荆
关键词:脊柱侧凸神经管缺损脊髓空洞症脊髓疾病
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拴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拴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采用脊柱缩短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拴系的脊柱侧凸患者18例,男5例,女13例;年龄10~24岁,平均(14.5±3.3)岁.椎体形成障碍5例(28%,5/18)、分节不良6例(33%,6/18)、混合畸形7例(39%,7/18).脊髓末端均在L4椎体平面或以下.于顶椎部位进行截骨,其中10例行全脊椎截骨,8例行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截骨完成后应用平移技术安装内固定系统,不植入椎间融合器,直接缩短闭合截骨间隙及侧凸矫形.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544.5±135.1) min,失血量(2 965.8±1 750.2) ml,输血量(3 068.3±1 586.1)ml,截骨长度(28.3±5.7)mm,融合节段(12.9±2.8)个.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74个月,平均(47.3±16.1)个月.术前冠状位Cobb角83.9°±25.7°,末次随访时33.0°±16.7°,矫正率60.7%;术前矢状面Cobb角74.1°±19.6°,末次随访时31.0°±10.4°,矫正率58.2%.末次随访时肌力减弱患者症状改善率57%(4/7),腰骶部或下肢疼痛患者改善率100%(3/3),下肢感觉减退患者症状改善率75%(3/4),3例术前大小便障碍患者症状均消失.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神经并发症2例.结论 脊柱缩短截骨术在侧凸矫形的同时通过缩短脊柱骨性结构间接降低脊髓张力,进而改善神经功能,避免了椎管内拴系松解术可能对脊髓造成的损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沈超陶惠人黄景辉李涛李锋杨卫周陈博马文瑞罗卓荆
关键词:脊柱侧凸截骨术脊髓
二甲双胍对华法令诱导大鼠动脉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华法令(Warfarin,WFN)诱导大鼠动脉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周(W)钙化组、8W钙化+8W MET 100 mg/kg治疗组、8W钙化+8W MET 200 mg/kg治疗组。采用Von Kossa染色法检测胸主动脉组织中钙结节;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测定颈总动脉组织中钙沉积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壁中成骨基因Runx2及血管平滑肌标志物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壁中Runx2及自噬标志物LC3II的表达。结果:WFN干预8 W后,大鼠动脉中钙沉积含量显著增加(P<0.01),MET治疗组主动脉钙含量与钙化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Von Kossa染色可见钙化组(WFN组)动脉壁中层黑色连续钙盐沉积条带,而进行MET治疗后,黑色条带明显减少,对照组未见黑色条带。免疫组化显示钙化组血管壁Runx2表达阳性,棕褐色染色较深,而α-SMA表达则显著下降,基本未见棕褐色染色沉积;MET治疗后能够逆转上述趋势。Western Blot显示钙化组血管壁Runx2表达明显上升,MET治疗后Runx2表达被抑制。此外,钙化过程中伴随着自噬标志物LC3II表达轻度上升;随着MET浓度升高,血管壁中自噬水平呈剂量依赖性显著升高。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抑制大鼠动脉钙化,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向成骨样表型转换,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自噬有关。
马文瑞李寰陶惠人沙鑫沈鹏吴太林李锋罗卓荆
关键词:二甲双胍华法令动脉钙化细胞自噬
包载rhBMP-2和SDF-1的双层纳米微球的构建及体外释药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构建搭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 BMP-2)的双层纳米微球缓释系统,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壳聚糖(PLA/CS)双层纳米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制备参数;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纳米微球的粒径,电镜观察纳米微球的形态;在乳化过程中将rh BMP-2和SDF-1依次加入纳米微球中,计算其包封率和载药量,透析袋扩散法检测其体外缓释效果。结果:制备的双层纳米微球外形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542.33±14.38)nm,微球之间无粘连。rh BMP-2包封率为(82.41±1.05)%,载药量为(24.67±0.43)ng/mg;SDF-1包封率为(75.58±0.84)%,载药量为(22.63±0.41)ng/mg。药物释放持续至少30 d,呈"双相释放"。第30天时累计释放的rh BMP-2和SDF-1分别为72.85%和91.01%。结论:成功制备了包裹SDF-1和rh BMP-2的双层载药微球,形态良好,包封率较高,体外缓释效果较好。
沈鹏乔友备马瑞张瑞马文瑞张少锋吴江
关键词:药物控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