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 作品数:51 被引量:3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MRA与DS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对比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2月,共收集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35例,男11例,女24例;年龄23~76岁,平均58.3岁。同时行MRA及DSA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管径、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部位等。结果DSA检查有阳性发现者32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9例,双侧受累13例。MRA有阳性发现者29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4例,双侧受累15例。除5例MRA阳性而DSA阴性外,其他MRA与DSA均为阳性。两种方法对管腔变细的诊断吻合率为100%。DSA对局限性狭窄及单侧缺如的诊断优于MRA。MRA对颈椎不稳及增生导致的椎动脉迂曲变形等表现的诊断阳性率高于DSA。结论(1)椎动脉DSA检查对局限性压迫及动力性压迫的诊断较准确,对椎动脉压迫来源较易作出判断,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为有创检查,存在造影剂副反应及用量的限制。(2)MRA为无创检查,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及闭塞,对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较适用。可同时扫描颈椎间盘、脊髓及颈部其他血管,以进行鉴别诊断。适用于临床诊断不明确、高龄不能耐受DSA检查的患者。MRA的不足之处是对局部微小部位的狭窄或非闭塞性病变的诊断率低,检查中无法随时变换体位。
- 周殿阁刘海鹰高健金龙王会民张健金朝晖
-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磁共振血管造影术DSA检查MRA闭塞性病变
- 4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临床分析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对晚期和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9月~2000年1月在我院接受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45例晚期和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其中卵巢恶性肿瘤31例、子宫恶性肿瘤6例、宫颈恶性肿瘤5例和绒癌3例。这些患者共完成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122次。结果 31例卵巢恶性肿瘤中有15例在动脉插管化疗后接受手术,其中11例达到满意或者较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有6例术后残留<2cm;另外4例只进行肿瘤部分切除。12例合并肝转移中有5例转移灶<3cm,经过肝动脉插管化疗后,肝转移灶消失。本组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26.7%。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的不良反应除与系统化疗相似,还有插管相关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可以很好控制。结论 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对于治疗晚期和复发性、甚至难治性妇科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赵彦钱和年高健
- 关键词:化疗动脉插管宫颈癌卵巢癌
- 肺深部结节穿刺定位标记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定位装置,尤其是一种肺深部结节穿刺定位标记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肺深部结节穿刺定位标记装置,包括能对小结节位置进行穿刺的穿刺外套管,在所述穿刺外套管内设有定...
- 王俊赵辉隋锡朝杨锋高宏胡立宝陈尘高健李广学
- 文献传递
- 脊柱肿瘤术前栓塞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价外科术前介入栓塞技术的安全性和对脊柱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3年3月至2011年5月90例行术前栓塞的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病理类型、栓塞颗粒直径、栓塞与手术的时间间隔、是否为初次手术及肿瘤侵犯范围等因素对栓塞疗效的影响。结果对于所有肿瘤和颈胸腰椎肿瘤,接受二次或多次手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首次接受栓塞及手术治疗的患者(P=0.023、0.044);骨巨细胞瘤(GCT)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其他原发肿瘤(P=0.013、0.006)。患者性别、栓塞颗粒直径、栓塞与手术的时间间隔及肿瘤侵犯范围等因素对栓塞后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无影响。结论术前栓塞对减少脊柱富血供肿瘤的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的可切除性是安全、有效的。
- 陈尘金龙高健陈雷
- 关键词:术前栓塞脊柱肿瘤影响因素
- 经皮肾镜术后肾脏严重出血特点及选择性介入栓塞的时机选择(附13例报告)被引量:5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NL)后肾脏严重出血特点及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时机选择。方法:2005年11月至2010年3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对1418例肾结石患者的1520个肾脏行标准PNL治疗,术后有15例因出现严重出血(1.06%)而行肾动脉造影,其中13例(0.92%)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出血停止,2例未发现出血部位,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本文对这15例患者出血特点、栓塞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NL术后严重出血大致可分成3种类型,即急促型(Ⅰ型)、间歇型(Ⅱ型)和缓慢持续型(Ⅲ型),本研究15例严重出血患者中Ⅰ型3例,Ⅱ型6例,Ⅲ型6例。13例栓塞患者中1次栓塞止血成功11例(84.6%),2次栓塞止血成功2例(15.4%)。栓塞时间距出血时间越长,患者的失血量或输血量往往越多。2例患者出现栓塞后一过性血肌酐(creatine,Cr)异常升高,其中1例为孤立肾,术后3周恢复正常,另1例为双肾同时栓塞,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处理PNL术后严重出血的有效、微创方法,面对PNL术后严重出血应尽早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特别是Ⅰ型出血。
- 熊六林黄晓波叶雄俊李建兴杨波许清泉马凯陈亮王晓峰高健金龙陈雷
- 关键词:出血肾结石
-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伴皮肤破溃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栓塞(TAE)用于改善经常规化学治疗(化疗)无效的局部晚期乳腺癌伴皮肤破溃的效果。方法10例晚期乳腺癌经常规化疗及系统靶向治疗均无效,肿瘤增大伴皮肤破溃,伴恶臭、渗液、出血及感染等;于DSA引导下对其行TAE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术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例均成功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出现栓塞相关皮肤坏死及神经损伤。术后7天皮肤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30天9例皮肤破损面积减小、1例皮肤破溃加重;术后2个月内6例、术后3个月内10例皮肤破损面积增大并症状复发。结论TAE用于治疗伴皮肤破溃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症状,但中长期效果有限。
- 陈尘高健胡立宝郅新
- 关键词:乳腺肿瘤皮肤破溃出血
- 案例教学法在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6年
-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介入放射学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知识掌握好,这是介入放射学教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该研究采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比较研究,发现前者能明显提高介入放射学理论培训效果。
- 陈尘高健胡立宝
-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案例教学法
- 头颈部静脉畸形的经皮硬化治疗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技术在头颈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 9例头颈部静脉畸形患者 ,均采用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治疗。结果 9例患者共接受治疗 16次 ,初次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7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随访 2~ 12个月 ,未见病变复发。结论 经皮穿刺酒精硬化技术是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
- 金龙邹英华佟小强高健杜湘柯
- 关键词:静脉畸形酒精
- 应用自膨式金属支架姑息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评价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无法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3~755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支架通畅情况。结果共植入支架129枚,初次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94.3%,78%患者术后达到临床显效的标准。术后30天患者死亡率为7.6%(8/105),死因均与介入操作无关。术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89天,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246天。术后3、6个月的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2.1%和64.5%。结论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术是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无法从胆道支架成形术中获益患者将有助于改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 金龙高健陈雷范岳峰杜湘珂
- 关键词:黄疸
- 血管造影和栓塞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0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和栓塞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总结2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血管造影表现,和6例栓塞治疗的经验。结果21例血管造影有阳性发现的病例当中,动静脉畸形、血管发育不良9例,小肠占位3例,Dieulafoy病2例,PTCD术后胆道出血2例,小肠吻合口出血、溃疡性结肠炎、Meckel憩室出血、结节性多动脉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21例中表现为造影剂外溢的5例(23%)。6例行栓塞治疗的患者均成功止血,随访1~13个月,未发生缺血坏死并发症。结论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血管造影和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高健金龙陈雷杜湘珂
-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