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高文康

高文康

作品数:41 被引量:55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污染
  • 9篇空气质量
  • 7篇PM2.5
  • 6篇沙尘
  • 6篇温室气体
  • 6篇环境质量
  • 6篇大气环境
  • 5篇颗粒物
  • 4篇沙尘天气
  • 4篇污染物
  • 4篇废弃物
  • 4篇大气污染
  • 3篇沙尘暴
  • 3篇沙尘暴天气
  • 3篇水溶性无机离...
  • 3篇填埋
  • 3篇填埋处理
  • 3篇气溶胶
  • 3篇气体排放
  • 3篇温室气体排放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甘肃农业大学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中国环境监测...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吉林省气象局
  • 3篇河北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德州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41篇高文康
  • 20篇高庆先
  • 13篇王跃思
  • 11篇马占云
  • 8篇唐贵谦
  • 6篇付加锋
  • 6篇李文涛
  • 5篇刘子锐
  • 5篇程萌田
  • 5篇刘俊蓉
  • 5篇吉东生
  • 4篇刘倩
  • 4篇宋涛
  • 4篇李亮
  • 4篇王迎红
  • 4篇苏布达
  • 3篇孙杰
  • 3篇王莉莉
  • 2篇辛金元
  • 2篇王帅

传媒

  • 11篇环境科学研究
  • 6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山东化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5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奥运时期京津冀区域大气本底夏季污染变化被引量:9
2012年
为探索后奥运时期京津冀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在中国科学院华北兴隆大气本底观测站,对夏季大气主要污染物(NOx、SO2、O3和PM2.5)进行了连续3年的在线观测,结合气流轨迹模式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兴隆站大气本底夏季ρ(NOx)、ρ(SO2)、ρ(O3)和ρ(PM2.5)的平均值分别为(11.5±5.9)、(8.3±7.0)、(137.6±38.4)和(50.9±33.0)μg/m3;首要污染物为O3和PM2.5,ρ(O3)和ρ(PM2.5)日均值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ρ(O3)为200μg/m3,ρ(PM2.5)为75μg/m3〕的天数分别为102和60 d,占观测期间有效天数的39%和23%,表现为大气氧化性增强、二次污染逐年上升;受偏南气流影响,太行山沿线区域和山东半岛—渤海湾地区是兴隆夏季大气本底污染的主要贡献区域,特别是京津冀城市区域夏季高浓度O3和PM2.5,对华北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物浓度的整体上升具有重要影响.
徐小娟刘子锐高文康王跃思辛金元
关键词:后奥运京津冀区域污染
沈阳一次严重污染天气过程持续和增强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2015年11月7—9日沈阳出现罕见的持续严重污染天气,采用环流形势、地面常规气象观测、污染物浓度观测、风廓线雷达及雨滴谱资料等,对此次污染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次严重污染天气过程中,连续22 h AQI≥500,首要污染物均为PM_(2.5),其异常峰值最高达到1 308μg/m^3;ρ(PM_(2.5))与ρ(PM_(10))、ρ(NO_2)和ρ(CO)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6、0.602、0.891,并且ρ(PM_(2.5))与ρ(PM_(10))、ρ(CO)的正相关性更为显著;在污染的同时出现了降水,11月7和8日的日降水量分别为9.9和2.3 mm,但降水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清除作用并不明显.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和对流层内中低层大气层结持续稳定、连续4个时次的探空曲线显示925~850 h Pa之间存在多个逆温层(逆温强度最大可达5℃)、相对湿度较大(日均相对湿度在75%以上),是此次严重污染天气持续的有利气象条件.风廓线雷达探测的整层大气垂直速度很小,多介于-1~1 m/s之间,并且近地面2 m/s以下弱下沉的垂直速度为严重污染天气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此外,近地面风力可达3~4级,有利于上游污染物的水平输送.研究显示,此次严重污染天气过程还与外围秸秆集中燃烧所导致的大量污染物长距离输送有密切关联.
李崇袁子鹏吴宇童班伟龙李典吉曹翔高文康
关键词:重污染气象条件降水污染物输送
“美丽中国”目标下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改进研究
2023年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体系。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评价方法相比我国更为细致,关注逐站点达标情况分析,对于例外事件的考虑更为充分,特别是兼顾了人口暴露浓度评价。面向“美丽中国”目标,我国需要在现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将污染物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相结合,发展完善人口暴露浓度评价方法,建议可先行开展城区人口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浓度评估,再研发覆盖我国全地域人口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浓度评估方法,从而更客观地评估我国人口的实际暴露情况,支撑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更好保护人体健康。
李婧妍王帅唐桂刚高文康胡京南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太原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16年
为研究太原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质量浓度水平、季节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于2012年6月~2014年5月使用惯性撞击式分级采样器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并用离子色谱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成.结果表明,PM_(1.1)、PM_(2.1)和PM_9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5.39±9.91)、(21.10±15.49)和(36.34±18.51)μg·m-3.PM1.1和PM2.1中,二次离子(SO_4^(2-)、NO_3^-和NH_4^+)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分数最高;PM9中SO_4^(2-)和Ca^(2+)占比较高.各粒径段中SO_4^(2-)和NH+4季节变化特征相似,均为冬夏季节高、春秋季节低;NO_3^-、K+和Cl-季节变化特征一致:冬季>秋季>春季>夏季;Ca^(2+)和Mg^(2+)季节变化特征一致:春季>冬季>秋季>夏季.SO_4^(2-)和NH+4为细模态单峰分布,春秋季节在0.43~0.65μm处出现峰值,而夏季出现在0.65~1.1μm处,细粒径段峰值出现由凝结模态向液滴模态转移的现象.NO_3^-为双模态离子,冬季在0.43~2.1μm出现明显细粒径段峰值,夏季在4.7~5.8μm出现明显粗模态峰值.K^+、Na^+和Cl^-为双模态离子,分别在0.43~1.1和4.7~5.8μm出现峰值;Ca^(2+)、Mg^(2+)和F-呈粗模态单峰分布,在4.7~5.8μm出现峰值.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水溶性无机离子来源主要是二次源、燃煤、工业源、生物质燃烧和土壤尘或降尘.
王璐温天雪苗红妍高文康王跃思
关键词:水溶性无机离子粒径分布
一种移动式温室气体排放量检测机
本发明属于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温室气体排放量检测机。本发明其主要由移动底座、旋转升降式支撑组件、检测箱、引气系统、三通管、温室气体排放量检测模块、插管组件、气体样品留存组件、撑开组件和热封组件构成,各部件...
高文康张军科张兴华刘妍妍马占云刘舒乐胡杰高东耿瑾泽刘一伊
临沂市一次臭氧污染事件的光化学特征及气象要素分析
2023年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增多,臭氧污染逐渐显现,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高浓度臭氧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并加剧大气污染,因此,臭氧污染防治刻不容缓。本文选取临沂市2022年9月一次臭氧和PM_(2.5)均较高的污染过程,分析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光化学参量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探究臭氧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此次过程中臭氧和PM_(2.5)浓度均呈现先升高后回落变化趋势,二者总体走势较为同步,均在9月6日达到最大值(O_(3)-8 h为231.6μg/m^(3),PM_(2.5)为64.8μg/m^(3));光化学特征参量在此次臭氧污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臭氧光化学生成与分解反应速率的相对变化对臭氧浓度有很大影响,臭氧光化学生成潜势峰值变化与臭氧峰值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气象要素中,气温对臭氧影响最大,风速与臭氧浓度正相关,而相对湿度与风向对臭氧浓度影响较小。
蔡含潇赵舒曼高文康王芳郑徐晗韦雨雨冯加壹吕伟杰
关键词:臭氧光解速率紫外辐射气象要素
沙尘天气环境质量影响研究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沙尘天气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我国对沙尘天气也越来越重视,不断提高监测手段,为减缓和治理沙尘天气造成的环境质量危害及制定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做出了重要贡献。进行沙尘天气环境质量等级...
高文康
关键词:沙尘天气颗粒物浓度贡献率
文献传递
一种移动走航式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走航式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及使用方法涉及环境监测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走航式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底部的支脚表面焊接有A连接口,所述A连接口通过螺栓连接有B连接口,所述B连接口焊接在走...
张兴华高文康张军科
京津冀地区严重光化学污染时段O_3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6年
利用MCCM(多尺度气象空气质量模式)对京津冀地区2008年6月严重光化学污染时段的近地面φ(NO_x)和φ(O_3)进行了模拟;同时,为了检验MCCM系统模拟φ(O_3)时空分布的能力,将模拟的气象要素、φ(NOx)和φ(O_3)与观测数据进行了比对,并利用验证后的模拟结果对该地区严重光化学污染时段O_3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MCCM模式可较好地反映气象场和污染物浓度场的时空分布特征.气温、露点温度和气压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77和0.95;模拟的化学物种浓度的时空分布与观测结果基本相符.2城市中心地区φ(NOx)较高,北京和天津城市地区的φ(NOx)甚至超过了30×10-9;京津冀平原大部分地区午后14:00φ(O_3)的最大值超过了70×10-9;而太行山沿线φ(O_3)的最大值超过了80×10-9.结合气象要素的分析表明,午后φ(O_3)在太行山沿线的高值与气压场和流场关系密切.3利用判断O_3生成敏感性指标——H2O2/HNO_3(体积分数比)分析发现,φ(O_3)日最大值和φ(总氧化剂)(总氧化剂=NO2+O_3)平均值的高值区域与O_3生成受NOx和VOCs协同控制的区域极为吻合.因此,要达到降低区域的光化学污染,应以VOCs的消减为主,同时兼顾NOx的消减.
高文康唐贵谦辛金元王莉莉王跃思
关键词:空气质量模式O3
警惕大气污染和碳排放向西北迁移被引量:16
2022年
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有极强的同源性,且与化石燃料燃烧密切相关。我国东部地区高强度的能源消耗导致这一区域一度成为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气重污染问题集中爆发的热点区域。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执行以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末端治理技术的完善,驱动着我国大气污染关键物种的演替和温室气体时空分布格局的变化。为此,文章分析了2013—2020年我国不同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浓度的演变态势,揭示了大气污染与碳排放从东部向西北地区迁移的现象,厘清了我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时空分布演变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支撑。
唐贵谦刘钰婷高文康高文康王迎红宋涛王跃思
关键词:大气污染温室气体西电东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