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乐
- 作品数:68 被引量:203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0年
-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转录调节因子,通过其下游基因的调控,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血糖使心血管系统HIF-1α活性过高,促进心血管并发症及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加重糖尿病机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打击。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程度相关。高血糖通过对肾脏及皮肤HIF-1α的水平和活性的改变,损害肾脏对缺氧状态的适应性反应,延缓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HIF-1α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中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 商跃云黄乐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
- 婴儿期起病的Rotor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1病例报告
患儿男,11岁。主因皮肤黄染11年,于2006年2月9日入院。患儿于出生后1个月发现皮肤及巩膜黄染,此后黄疸无进行性加重或减轻,母乳喂养,无白陶土样大便,智力体格发育同同龄儿。
- 吕玲孙桂香崔华雷胡晓丽黄乐刘佳悦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遗传性婴儿黄疸病例报告
- 儿童垂体柄中断综合征病因分析
- 吕玲高龙钱莹王春祥符蓉董瑾黄乐
- 儿童1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儿童医院收治的119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气、血脂、胰岛β细胞功能。根据神经电生理将患儿分为DPN组(68例)和非DPN(NDPN)组(51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发现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儿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酮症酸中毒、血脂、C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血压、胰岛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Estimate:0.73,Se=0.29,Wald=6.29,OR=2.07,95%CI:1.17~3.66,P=0.01)、血糖(Estimate=0.86,Se=0.42,Wald=4.15,OR=2.37,95%CI:1.03-5.44,P=0.04)、C肽(Estimate=1.74。Se=0.44.Wald:15.95,OR=5.69,95%CI:2.42—13.37,P=0.01)与DPN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影响DPN的因素较多,病程、血糖、C肽是DPN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防止DPN的发生。
- 赵彦杨斌黄乐张玲于晓莉张艳芬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型糖尿病儿童
- 醋酸亮丙瑞林辅助维生素D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醋酸亮丙瑞林辅助维生素D在特发性性早熟(ICP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ICPP患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醋酸亮丙瑞林治疗,试验组接受醋酸亮丙瑞林联合维生素D治疗。对比两组生长状况、卵巢容积、卵泡直径、子宫容积、性激素(E_(2)、FSH、LH)、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不良反应(局部疼痛、轻度过敏、红斑、炎症、阴道出血)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前后身高、生长速度和成年身高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骨龄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卵巢容积、卵泡直径、子宫容积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E_(2)、FSH、LH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IGF-1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IGFBP-3的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亮丙瑞林辅助维生素D治疗ICPP患儿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生长发育,控制性激素水平,提高IGF-1、IGFBP-3水平,且不良反应风险较低。
- 董瑾张瑄黄乐
- 关键词:特发性性早熟醋酸亮丙瑞林维生素D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儿童T1DM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T1DM)的疗效。方法将10岁以上T1DM患儿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胰岛素(A)组和胰岛素+二甲双胍(B)组。A组60例,采用诺和锐30治疗;B组66例,采用二甲双胍+诺和锐30联合治疗。记录2组患儿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住院时间等治疗基本情况。治疗3个月后,对B组患儿进行随访,并对治疗前后的血糖、肝肾功能、乳酸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组均可有效控制血糖,但B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空腹血糖水平、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A组。B组患儿口服二甲双胍前后,肝肾功能和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儿童T1DM效果显著且安全。
- 董瑾黄乐赵彦
- 关键词:二甲双胍胰岛素儿童
- 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酮症酸中毒(DKA)患儿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T1DM并DKA患儿30例,于确诊24 h内(DKA 1组)及DKA纠正后10 d(DKA 2组)采血,另选取同期住院的不伴感染、缺氧、肿瘤或结缔组织病的同年龄同性别患儿30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测定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HIF-1α与VEGF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PCR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特异性。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HIF-1α及VEGF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DKA1组HIF-1α及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DKA纠正后HIF-1α及VEGF水平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但直至DKA纠正后10 d(DKA2组)仍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Real-timePCR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产物位于预期位置,确定产物特异性。结论 T1DM并DKA患儿CD4+T淋巴细胞HIF-1α与VEGFmRNA水平升高,且DKA纠正后HIF-1α与VEGF mRNA水平不能恢复至正常,这可能与T1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 商跃云黄乐孙桂香吕玲赵彦
- 关键词: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儿童1型糖尿病22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刘佳悦黄乐孙桂香吕玲
-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误诊分析典型症状细胞破坏体重减轻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双胍类降糖药治疗中乳酸酸中毒问题的研究
- 黄乐
- 该课题主要研究1型糖尿病儿单酮症酸中毒时乳酸酸中毒发生情况;双胍类降糖药治疗1型糖尿病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型糖尿病儿童较少发生乳酸酸中毒,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双胍类降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从而减少注射痛苦...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降血糖药
- Wolfram综合征1例
- 2006年
- 患儿,男,13岁,因多饮、多尿、消瘦20d,呼吸深长、神志恍惚5h入院。既往体健,其父母及16岁姐姐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血糖63.3mmol/L,尿糖++++,尿酮体+++,血pH6.94,BE-25.9mmol/L,以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住院。查体:体温36.5℃,呼吸32次/min,血压12/8kPa,身长132cm,体质量28kg,神志恍惚,面色潮红,呼吸深长,皮肤干燥,无水肿。心肺查体无异常。腹软,肝肋下2c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神经系统查体无殊。
- 吕玲孙桂香叶军刘佳悦刘颖君黄乐
- 关键词:WOLFRAM综合征儿童组织相容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