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伟
-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绝经后妇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关系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分析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以及100例绝经后骨关节炎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进行计算,做好骨密度的测定,对两组患者的骨质疏松以及骨关节炎等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A组中的100例骨质疏松患者88例为II度以上的骨性关节炎。同时观察B组中的10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中25例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逐渐下降,其T值小于-2.5SD,确诊为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伴发率逐渐增加,同时绝经后妇女的体重指数和骨密度以及骨关节炎有着正相关的关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体重指数较大的,并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骨性关节炎患者体重指数较低,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和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年龄有密切的关联,同时骨性关节炎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
- 张海林孙惠清倪卓民徐军黄国伟姜雪峰
- 关键词:绝经后妇女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
- 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20例24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男16例19足,女4例5足;年龄18 ~58岁,平均36.5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5足,Ⅲ型9足;根据Esses-Lopresti分型:舌型骨折10足,中央塌陷型骨折14足.术后观察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改善情况,并应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20例24足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随访.术后未出现明显伤口并发症.X线检查示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基本恢复正常,随访过程中无复位丢失.按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术后功能:SandersⅡ型15足,优10足,良4足,中1足;SandersⅢ型9足,优4足,良3足,中2足.舌型骨折10足,优7足,良3足;中央塌陷型骨折14足,优7足,良4足,中3足.结论 改良跟骨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显露及复位满意、伤口并发症少和固定可靠等优点,长期疗效仍有待随访.
- 黄国伟姜雪峰周小建韦山
-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板
- 改良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重建后十字韧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重建膝关节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手术方法的特点及优势.方法 设计专门的胫骨隧道形态及配套的胫骨钻头,设计移植物的形态和固定方法.在5具成人膝关节标本上模拟操作,年龄25~65岁;左膝2例,右膝3例.设计出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重建PCL的手术操作流程(包括建立胫骨隧道的方法,移植物的引入等).操作完成后切开实验标本,进行二次观察,观察胫骨隧道内口的形态和位置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通过对30张正常MRI片进行测量,确定胫骨隧道的角度,明确术中PCL定位器的角度.结果 胫骨隧道内口设计成14 mm×7 mm×15 mm的圆锥状,外口为直径7 mm的圆柱状,配套的胫骨钻头设计成分体式,钻头在体外装配.胫骨平台后缘斜坡与水平成36°~47°,定位器角度设定为50°.移植物使用异体跟腱,移植物骨块设计成圆锥状,与胫骨隧道内口相匹配,移植物胫骨隧道外口使用纽扣钢板固定.5例标本手术均获得成功,切开行二次检查结果显示,其中4例移植物和胫骨隧道匹配,另1例隧道外口直径偏小,移植物无法完全嵌入.结论 改良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重建膝关节PCL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快速、固定牢靠的特点.
- 姜雪峰杨惠光张云庆徐军黄国伟任亚军孙惠清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胫骨关节镜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转子下骨折40例体会
- 黄国伟
- 胫骨隧道角度及移植物骨块设计:全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被引量:3
- 2010年
- 背景:传统的"tibialinlay"技术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必须经过后方关节囊切开技术,如何在全关节镜下完成胫骨端"inlay"是课题研究的方向。目的:设计全关节镜下胫骨inlay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技术和手术方法。方法:通过5例成人膝关节尸体标本设计关节镜下手术流程和方法,并设计专门的胫骨隧道形态及配套的胫骨钻头。通过对30张正常MRI片进行测量,确定胫骨隧道的角度,明确术中定位器的角度。设计移植物骨块的形态和固定方法,建立胫骨隧道的方法。结果与结论:胫骨隧道内口设计成14mm×7mm×15mm的圆锥状,外口为直径7mm的圆柱状,配套的胫骨钻头设计成分体式,满足在关节镜下操作的要求。胫骨平台后缘后交叉韧带止点出骨面与水平夹角36°~47°,定位器建议固定在40°。移植物使用异体跟腱,移植物骨块设计成圆锥状,与胫骨隧道内口相嵌合,移植物胫骨端使用纽扣钢板固定。5例标本手术均获得成功,移植物固定可靠,隧道位置准确。证实关节镜下胫骨inlay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手术具有可行性。
- 姜雪峰杨惠光张云庆徐军黄国伟任亚军孙惠清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关节镜植入物
- 万向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
- 2012年
- 多数骨盆骨折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严重出血和内脏器官损伤,表现为骨盆环扭曲变形,可分为稳定性骨盆骨折和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以往采用骨牵引等保守治疗,但疗效差,常遗留有疼痛,影响远距离行走及丧失劳动能力。我院采用万向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15例,取得良好疗效。
- 吴晓东黄国伟顾家烨周正明
-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锁定钢板高能量损伤器官损伤严重出血
- 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舌型跟骨骨折被引量:19
- 2015年
- 背景背景: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切口入路,使用多种内固定器械材料进行跟骨骨折的治疗是目前的临床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舌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22例25足舌型跟骨骨折病例,对术前、术后跟骨B?hler角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Maryland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5-19个月,平均10.5个月。患者术后B?hler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根据Maryland后足功能评分标准,优(90-100分)11例13足,良(75-89分)8例9足,可(50-74分)3例3足。所有病例伤口均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腓肠神经损伤。结论: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舌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的治疗方法,且其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
- 孙伟黄国伟韦山孙惠清
- 关键词:螺钉内固定
- 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临床疗效分析
- 2011年
- 目的研究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1月我院对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CCP内固定术。男性1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76岁。术后随访3~20个月。统计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X线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0分钟,X线透视时间平均50.2秒,术中平均失血量75ml。近端切口2~3cm,远端切口3~4cm。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36例,5个月2例。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优28例,良10例。结论应用PCCP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中X线透视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顾家烨周正明庄彦黄国伟吴晓东殷小军杨惠光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术微创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转子下骨折4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4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涉及股骨转子下的股骨近端骨折。结果手术时间45~125min(平均66min),术中出血150~600mL(平均300mL),术后有18例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患者X线片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一个较好的方法。
- 黄国伟
-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锁定钢板
-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斯氏针撬拔复位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76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并将两组治疗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
- 沈爱东殷小军黄国伟
-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