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彬瑶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心理
  • 3篇眼动
  • 3篇汉语
  • 2篇心理机制
  • 2篇他者
  • 2篇主义
  • 2篇文化符号
  • 2篇花木兰
  • 2篇个人主义
  • 2篇反语
  • 1篇迪斯尼
  • 1篇迪斯尼动画
  • 1篇迪斯尼动画电...
  • 1篇电影
  • 1篇动画
  • 1篇动画电影
  • 1篇多模态
  • 1篇隐喻
  • 1篇语境
  • 1篇语言变异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作者

  • 8篇黄彬瑶
  • 4篇王小潞
  • 1篇李宏汀

传媒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外国语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宁波广播电视...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汉语后缀“-门”的社会语言学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词汇最为活跃善变,最易受到语言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因而社会生活中任何微小的变化在人们使用的词汇中都会有所体现。针对汉语中新生后缀"-门"被广泛使用的现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变异和流行与同时期社会状况、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探求"门"后的社会意义。
黄彬瑶
关键词:语言变异社会心理
作为“他者”的文化符号:对比分析迪斯尼动画电影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花木兰”形象
2011年
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Mulan)》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女勇士》对"花木兰"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和重构进行对比分析。迪斯尼借用中国民间传说,将本土文化的原材料进行市场和价值观层面的双重"改造",从而使"他者"文化遭遇了身份改写。与之相比,在华裔作品中,"花木兰"形象虽然同样被作者重构,但它们呈现的是华裔作家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所作的文化协调和整合的努力。
黄彬瑶
关键词:花木兰文化符号个人主义
眼动技术在汉语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2012年
阅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认知过程。眼动技术可以提供读者在比较自然的阅读条件下对文章信息进行加工的实时的、连续的眼动数据,为研究不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机制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本文从介绍阅读眼动研究所关注的指标出发,综述了中国学者利用眼动技术进行字、词、句、语篇、以及不同文体层面的汉语阅读眼动研究的历史与成果.
王小潞黄彬瑶
关键词:眼动汉语中国学者
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多模态呈现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以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则公益广告(教育广告)为例,分析广告中所包含的多模态隐、转喻,着重考察了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隐喻"人生是旅行"和"生活是舞台"如何通过图像、声音以及话语等多种方式动态呈现。不同模态的输入空间以及其中的各种元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通过跨空间的选择性投射建立起合成空间,发展出新创结构,实现概念整合。该广告旨在淡化和消解中国与西方之间、思想与行为之间、原始性与现代性之间、传统与创新之间的统一与矛盾,进而表明主题:当今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在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从未放弃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
黄彬瑶
关键词:概念隐喻概念转喻
“其言非其意”:反语认知的心理机制被引量:9
2013年
反语是指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学术界围绕反语的认知过程以及影响反语认知的因素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语认知更加符合语言的平行加工模型——约束-满足模型;其加工过程受到反语类型、语调、语境以及认知个体差异等因素的作用和限制。未来研究应更加深入地讨论反语区别于其他形式非字面语言的认知特殊性,进一步明晰影响反语认知的各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将不同实验范式结合使用并且重视汉语反语的认知研究。
黄彬瑶王小潞
关键词:反语语境
“花木兰”:作为“他者”的文化符号被引量:1
2012年
在国外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中,长期以来广泛存在使用中国文化符号的现象。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比分析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与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女勇士》中的"花木兰"形象,揭示作为"他者"文化的中国文化符号是如何被运用和重构的。
黄彬瑶
关键词:花木兰文化符号个人主义女性主义
汉语篇章阅读中反语认知的心理机制:反语表达对肯定/否定数量词“聚焦效应”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本研究运用眼动技术,以字面和反语表达条件下肯定/否定数量词对其后代词回指推理的"聚焦效应"为切入点,在汉语篇章阅读中考察反语认知的心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加工反语表述比字面表达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作为反语加工的开端,字面义总是首先被激活;认知主体在语境的触发下对字面义作反向推理;最先被激活的字面义会被保留在认知主体的心理表征中,与反语义一起参与加工后期的语义整合。研究结论不支持直接通达模型,但部分支持标准语用模型与分级凸显模型对于反语认知机制的理论假设。
王小潞黄彬瑶李宏汀
关键词:反语数量词篇章阅读眼动
眼动技术在汉语阅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阅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认知过程。眼动技术能够实时采集读者在较为自然的阅读情境下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的眼动数据,为研究不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机制提供客观依据。本文从介绍阅读眼动研究所关注的指标出发,综述众多学者从字、词、句、语篇层面,以及从不同文体层面开展汉语阅读眼动研究的历史与成果,并根据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汉语阅读眼动研究应该采纳与其它脑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扩大汉语阅读眼动研究的实验群体,建立眼动分析动态指标的理论体系,以更深入地、有效地探讨语言形式与思维之间的关系问题。
王小潞黄彬瑶
关键词:汉语阅读眼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