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悦勤

作品数:377 被引量:3,736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8篇期刊文章
  • 9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0篇医药卫生
  • 43篇哲学宗教
  • 15篇经济管理
  • 14篇社会学
  • 10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2篇流行病学
  • 61篇流行病
  • 49篇抑郁
  • 46篇患病
  • 45篇患病率
  • 35篇焦虑
  • 34篇残疾
  • 32篇抑郁症
  • 27篇症状
  • 26篇人格障碍
  • 26篇痴呆
  • 23篇病例
  • 22篇病例对照
  • 22篇病例对照研究
  • 20篇神经症
  • 20篇精神残疾
  • 19篇流行病学研究
  • 18篇自杀
  • 18篇流行病学调查
  • 18篇精神卫生

机构

  • 307篇北京大学第六...
  • 99篇北京大学
  • 23篇云南省精神病...
  • 15篇北京医科大学
  • 15篇中国疾病预防...
  • 13篇北京大学第三...
  • 12篇上海市精神卫...
  • 11篇吉林大学
  • 1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0篇乌鲁木齐市第...
  • 9篇济宁医学院
  • 9篇宁夏医科大学
  • 9篇天津市安定医...
  • 8篇中南大学
  • 8篇广州医科大学
  • 7篇加州大学
  • 7篇广东医科大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70篇黄悦勤
  • 145篇刘肇瑞
  • 52篇张婷婷
  • 23篇程辉
  • 22篇罗晓敏
  • 19篇李淑然
  • 19篇高长青
  • 17篇王玉凤
  • 16篇阮冶
  • 15篇刘宝花
  • 15篇卢瑾
  • 15篇陈红光
  • 14篇党卫民
  • 14篇姚坚
  • 12篇李恒
  • 12篇罗诚
  • 11篇张桂芝
  • 10篇李立明
  • 9篇周亮
  • 9篇徐向东

传媒

  • 148篇中国心理卫生...
  • 15篇中华精神科杂...
  • 1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2篇中华医学会第...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心理与健康
  • 6篇中国健康心理...
  • 5篇中国学校卫生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华医学会精...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健康教育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医学科研...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22篇2024
  • 10篇2023
  • 14篇2022
  • 12篇2021
  • 11篇2020
  • 12篇2019
  • 4篇2018
  • 17篇2017
  • 7篇2016
  • 14篇2015
  • 9篇2014
  • 30篇2013
  • 17篇2012
  • 38篇2011
  • 22篇2010
  • 28篇2009
  • 16篇2008
  • 7篇2007
  • 14篇2006
  • 2篇2005
3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两所医学院校大学一年级学生自杀意念形成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研究医学生的人格、健康危险行为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问卷、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对北京市两所医学院校在校大学一年级12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选出12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打架行为、严重伤害行为、被迫性行为、不安全性行为、吸烟、醉酒行为、孤独感、情绪不好、失眠、无望感、PDQ-4得分高、网络成瘾行为。logistic回归主效应模型显示男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可疑危险因素是失眠(OR=4.98)、严重伤害行为(OR=4.43)、不安全性行为(OR=2.63)、不良情绪(OR=2.32)、无望感(OR=1.98)和PDQ-4得分高(OR=1.09);女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可疑危险因素是打架行为(OR=7.10)、孤独感(OR=4.42)、被迫性行为(OR=4.19)和网络成瘾行为(OR=1.39)。结论医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刘宝花黄悦勤钮文异吕姿之岳川王培玉
关键词:自杀意念人格影响因素医学生
北京某综合大学一年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及进食障碍调查被引量:6
2009年
本文采用进食障碍问卷对北京市某综合性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整群调查,并与既往高中生研究结果比较,了解和分析大学一年级学生中不良饮食行为和进食障碍情况。
孔庆梅张大荣黄悦勤刘海桦李雪霓刘肇瑞
关键词:不良饮食行为进食障碍
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现况调查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残疾康复相关的政策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我国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及其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结果: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为17/10万(419/2 526 145),其中男性残疾率是女性的15.5倍,离婚者是在婚者的7.1倍,无工作者是有工作者的1.8倍,文盲是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3.7倍。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63/10万)、云南(52/10万)、浙江(37/10万)、四川(34/10万)和贵州(30/10万)。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者中一、二、三、四级精神残疾构成比分别占5.0%、9.2%、11.5%和74.2%。单一残疾者共357人,在承担家庭责任、完成日常工作和家务劳动等生活活动方面有重度和极重度功能损害者占33.3%。结论: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率有人群和地区分布差异。归因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残疾者各种功能中生活活动功能损害最严重。
马亚婷黄悦勤李恒刘肇瑞
关键词:精神残疾残疾率
中国社区成人焦虑障碍功能残疾现况调查
2024年
目的:描述中国社区成人焦虑障碍功能残疾现况,探讨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焦虑障碍诊断工具是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为诊断标准的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二版为焦虑障碍功能残疾评定标准。计算焦虑障碍功能残疾率、致残率,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天数;以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共病及人口学因素对残疾严重程度和功能残疾发生的影响。结果:焦虑障碍加权功能残疾率和致残率分别为1.7%和42.2%,其中四级残疾构成比最高(84.1%),单纯焦虑障碍加权功能残疾率和致残率分别为0.3%和17.8%。各类焦虑障碍过去30 d部分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天数的中位数为0~14.42 d。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β=0.24)、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躯体疾病(β=0.21)、躯体疾病(β=0.18)、焦虑障碍共病躯体疾病(β=0.15)、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β=0.08)、其他精神障碍(β=0.07)、单纯焦虑障碍(β=0.06)、低受教育程度(β=0.12)、低收入水平(β=0.08)、高龄(β=0.06)、非在婚状态(β=0.06)、男性(β=0.02)与残疾严重程度正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功能残疾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OR=64.07)、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OR=36.75)、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躯体疾病(OR=20.60)、焦虑障碍共病躯体疾病(OR=18.88)、焦虑障碍(OR=9.20)、其他精神障碍(OR=6.65)、躯体疾病(OR=4.00)、65岁及以上(OR=4.40)、50~64岁(OR=2.33)、低收入水平(OR=2.10)、文盲及小学以下受教育程度(OR=1.89)、中收入水平(OR=1.70)、小学受教育程度(OR=1.59)、非在婚状态(OR=1.47)和男性(OR=1.16)。结论: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增加功能残疾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男性、�
李扬黄悦勤黄悦勤刘肇瑞张婷婷李凌江李凌江徐一峰李涛于雅琴许秀峰于雅琴徐向东闫永平李强徐向东王丽敏
关键词:焦虑障碍精神残疾残疾率致残率
中国老年期痴呆残疾的现况调查
2024年
目的:描述中国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期痴呆残疾现况,探讨残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2.0(WHODAS 2.0)对老年期痴呆的残疾状况进行评定,采用社区痴呆筛查表(CSID)和老年精神状况检查(GMS)对老年期痴呆进行筛查和诊断。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描述老年期痴呆加权残疾率和致残率及其分布,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的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期痴呆残疾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期痴呆加权残疾率为2.1%,加权致残率为38.6%,存在共病者残疾率和致残率均高于单一老年期痴呆。女性、高龄、低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CSID-受访者问卷低分者残疾率高;女性、城市居民致残率较高。多重线性回归显示与WHODAS得分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为收入水平(β=0.11)、性别(β=0.11)、年龄(β=0.10)和12月治疗(β=-0.20);logistic回归显示与残疾发生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为女性(OR=2.81)和12月治疗(OR=2.38)。结论:低收入水平、女性和高龄者是老年期痴呆残疾的高危人群,应该高度重视老年期痴呆及其残疾的预防。
吴闻雷黄悦勤黄悦勤刘肇瑞张婷婷徐一峰徐一峰李涛于雅琴许秀峰于雅琴徐向东闫永平李强徐向东王丽敏李凌江
关键词:痴呆精神残疾残疾率致残率
昆明市精神与行为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全面描述昆明市常见精神与行为障碍的流行强度及分布情况,了解昆明市医疗卫生中精神卫生资源的现状;为昆明市卫生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多级随机抽样原则,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CID...
杨家义黄悦勤许勇刚吴明明阮冶刘肇瑞姚坚卢瑾高长青李淑然罗诚党卫民
文献传递
60~74岁老年人儿童期成长环境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2024年
目的:探讨60~74岁低龄老年人儿童期成长环境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第4轮调查和2014年生命历程调查数据,共纳入7642名60~74岁低龄老年人,采用简化版流行病研究中心抑郁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研究对象抑郁症状,通过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讨儿童期成长环境与低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低龄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7.2%,女性(OR=1.89)、农村(OR=1.35)、儿童期有饥饿经历(OR=1.22)、与男性扶养人关系不好(OR=1.72)、女性扶养人有因病卧床经历(OR=1.38)、社区不太安全(OR=1.59)、邻里关系比较融洽(OR=1.20)和邻里关系不太融洽(OR=1.81)是低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人均家庭收入中等(OR=0.79)和高等(OR=0.50)、父亲受过教育(OR=0.84)是低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儿童期成长环境是低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应重视儿童期成长环境的远期健康效应。
马杨黄悦勤刘海霞孙泽坤张鸿旭张清瑞
关键词:儿童期成长环境抑郁症状
在校大学生强迫性神经症现况调查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大学生的强迫性神经症的患病率、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强迫症的干预与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2046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WHO-CIDI-3.0)对在校本科生进行访谈,完成访谈1869人,共收集合格问卷1843份,按ICD-10诊断标准筛查大学生强迫症。结果:大学生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7.1%,12个月患病率为9.9%,30d患病率为2.5%;男大学生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高于女大学生(χ2=6.107,P=0.01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χ2=16.223,P=0.001),低年级高于高年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年级、性别、父亲心境、母亲心境、童年时期父母间是否经常打骂、童年时期父母对其的照看程度及目前社会交往中与朋友联系程度等7个因素是大学生强迫症的影响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的强迫症终生患病率较高,大学生强迫症的患病受年级、性别、父亲心境、母亲心境、童年时期父母间是否经常打骂、童年时期父母对其的照看程度及目前社会交往中与朋友联系程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提示大学生强迫症应引起学校、社会及家庭的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强迫症进行有效防制。
寇长贵谢冰史杰萍孟祥飞张凤兰孙爽于雅琴黄悦勤
关键词:大学生强迫症影响因素终生患病率
内蒙古赤峰市4类精神障碍现况调查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描述内蒙古赤峰市≥18岁人群4类常见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级分层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选取赤峰市≥18岁的居民6376名,采用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计算机版(CIDI-3.0-CAPI)进行人户访谈,按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的标准对焦虑障碍、心境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和冲动控制障碍进行诊断。结果:实际接受访谈4528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和冲动控制障碍30天调整患病率(95%CI)分别为2.5%(2.08%-2.99%)、0.9%(0.67%-1.23%)、0.5%(0.34%-0.76%)、0.6%(0.41%-0.86%);12个月调整患病率(95%CI)分别为4.5%(3.93%~5.15%)、2.4%(2.0%-2.90%)、1.1%(0.84%-1.45%)、1.0%(0.74%-1.32%);终生调整患病率(95%CI)分别为6.6%(5.92%-7.36%)、6.5%(5.81%~7.24%)、2.7%(2.26%~3.21%)、1.4%(1.23%~1.95%)。结论:内蒙古赤峰市4类精神障碍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焦虑障碍、心境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及冲到控制障碍。
李国华黄悦勤李艳祥刘肇瑞耿洪春王建伟袁瑷琳陈永丽王立杰韩雪陈艳芳李志娟韩朝娟王铸英白福臣张赫男屈风晨
关键词:患病率
中国精神残疾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描述我国各类精神残疾的流行强度和分布特征,以及各类精神残疾对六项基本功能的损害程度及致残等级,为制定精神残疾的预防控制和残疾人康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
吉宁黄悦勤马亚婷李恒刘肇瑞刘云涛张婷婷董问天刘靖姚贵忠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