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时中
- 作品数:142 被引量:25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受恒力作用的相对论粒子的动力学方程的解(英文)被引量:2
- 2011年
- 用一种简洁的数学形式给出了受恒力作用的粒子的相对论动力学方程的解,解决了相对论中的抛体运动问题,详细讨论了相对论粒子的加速度、速度和运动方程与牛顿力学中对应物理量的区别和联系.
- 黄时中方燕
- 关键词:狭义相对论动力学方程抛体运动
- 碳原子1s^22s^2pns^3P态精细结构的理论计算
- 2010年
- 提出了构造碳原子1s^22s^2pns^3P态波函数的新方法,以多电子原子精细结构哈密顿的球张量形式和不可约张量理论为基础,开发了一套计算碳原子1s^22s^2pns^3P态精细结构的Mathemtica程序,具体计算了碳原子1s^22s^22pns^3P(n=3~6)态的精细结构(包括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自旋-其它轨道相互作用和自旋-自旋相互作用),计算结果与实验值非常接近.
- 马堃黄时中
- 关键词:碳原子波函数
- 氢原子第二激发态的多极动态极化率和两体色散系数被引量:6
- 2012年
- 基于径向库仑格林函数的积分性质,严格导出了处于第二激发态的氢原子的2′极动态极化率的解析表达式,绘出了处于第二激发态的氢原子的电偶极、电四极和电八极动态极化率随光场频率变化的曲线图.在此基础上,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了H(3s)-H(3s)体系的两体色散系数,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当一致.
- 方燕黄时中
- 关键词:氢原子
- 探究性教学的一个典型实例——相对论性玻尔模型
- 通过将玻尔模型中所用的牛顿力学方程改为相对论动力学方程,建立起一个相对论性玻尔模型.这是探究性教学的一个典型实例,完成这一探究过程所需的数学知识相当简单,但隐含的物理内容却相当丰富.
探究结果表明:玻尔理论是相...
- 黄时中
- 关键词:教学实践
- 异核碱金属原子间的三体相互作用系数被引量:5
- 2013年
- 利用碱金属原子的模型势和稳定变分法,首次计算了异核碱金属原子间的三体相互作用系数.为了说明计算结果的精度,同时计算了碱金属原子的电多级极化率.与其他作者的理论数据和有关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本文所得到的异核碱金属原子间的三体相互作用系数是可靠的.
- 谢柏东黄时中
- 关键词:碱金属原子色散系数
- 自旋为整数的粒子的投影算符
- 2005年
- 以自旋为任意整数的粒子的Bargmann-Wigner方程的解为基础,在运动系中直接导出自旋为任意整数的投影算符的表达式,将低自旋投影算符理论推广到了自旋为任意整数的高自旋情形,验证了Behrends和Fronsdal所构造的投影算符的正确性。
- 焦铮黄时中
- 关键词:动量表象相对论性波函数投影算符
- 氦原子1s2s组态的斯塔克效应
- 2008年
- 以有效哈密顿方法为基础,对氦原子1s2s组态的斯塔克效应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二级近似下,氦原子1s2s能级结构发生非线性偏离,偏离的程度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 吴长义黄时中马堃
- 关键词:氦原子斯塔克效应有效哈密顿
- 三价原子的非相对论能级结构被引量:9
- 2004年
- 采用拉卡基函数并借助角动量耦合理论 ,导出了三价原子非相对论性哈密顿的矩阵元的一般表达式 ,完成了所有的角向积分和自旋求和计算 ,结果用 3j、6j和 9j符号表示 ,径向积分则表示为Slater Condon参数。用相关结果对 (n1p) 2 (n2 p)组态的谱项结构进行了分析。
- 黄时中陈冠军
- 类铍体系基太以及低激发态能量的相对论修正被引量:7
- 2005年
- 利用不可约张量理论,导出了铍原子(含类铍离子)能量的相对论修正(其中包括相对论质量修正、达尔文修正、自旋-自旋接触相互作用)的解析表达式,以此为基础,对于类铍体系(Z=4-8)基态(1s)22s2s1S以及低激发态(1s)22s2p3P分别完成角向、径向积分以及自旋求和,具体计算了这两个态的总能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 李伟艳张法保孙云黄时中
- 关键词:铍原子相对论修正
- Ne-HBr复合物CCSD(T)势能面对转动非弹性分波截面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在CCSD(T)/aug-cc-pVQZ理论水平下计算的相互作用能,得到了基态Ne-HBr复合物势能面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采用量子密耦方法计算了入射能量分别为40,60,80和100meV时,Ne原子与HBr分子碰撞的分波截面,详细讨论了CCSD(T)势能面的长程吸引和短程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对非弹性分波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非弹性分波截面主要来自j=0→j′=1,2跃迁.高J端的尾部极大是势能面长程吸引阱的贡献,主要来自j=0→j′=1跃迁;低J端的主极大是短程排斥的贡献,主要来自j=0→j′=2跃迁;极小值是短程排斥和长程吸引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2)尽管不同入射能量时非弹性分波截面的峰值和极小值对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J各不相同,但它们对应于几乎相同的碰撞参数,取样势能面的相同部分.
- 余春日黄时中史守华程新路杨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