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旭
- 作品数:39 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标准通道经皮肾弹道超声碎石取石与微通道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肾鹿角形结石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比较标准通道弹道超声碎石取石与微通道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2004年6月~2010年6月,对129例肾鹿角形结石分别采用标准通道弹道超声碎石取石与微通道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标准通道组61例,微通道组6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标准通道组手术时间(92±22)min,显著少于微通道组(139±23)min(t=11.828,P=0.000);标准通道组术后发热率为8.2%,显著低于微通道组26.5%(χ2=11.828,P=0.007);标准通道组一期结石取净率52.5%(32/61),与微通道组51.5%(35/6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13,P=0.911)。结论与微通道相比,标准通道治疗肾鹿角形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术后发热率低等优点,有条件者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黄瑞旭覃智标毕革文李峰伍松合郑仿黄新赵书晓
- 关键词:经皮肾造口术微通道鹿角形结石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
-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珐104例局限性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平均直径(39.35±13.5)mm。69例阻断肾蒂,其中冰泥降温43例。评价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肿瘤控制情况。培暴10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425min,平均(95土25)min。平均肾蒂阻断时间(17士10)min。术中出血10~2000mL,平均(204士102)mL。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95例,囊性肾癌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其中pT1bN0Mo31例(70.2%),pT1bN0M031例(29.8%)。手术切缘距肿瘤0.5~1.0cm。术后漏尿1例,出血1例,心衰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101例(97.1%)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95月,平均(55士15)个月,1例出现卵巢转移瘤,1例术后36个月死亡。5年总生存率为99.0%。结论对于局限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有可能取代根治性肾切除术成为小肾癌新的标准术式。
- 黄瑞旭周芳坚
- 关键词: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
- Ⅲ型前列腺炎PSA及其相关形式对筛选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4~10 ng/ml时其相关形式截点值,用于鉴别Ⅲ型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临床意义。方法前列腺癌69例,前列腺炎110例。采用全自动免疫荧光检测系统检测两组患者tPSA、游离PSA(fPSA),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前列腺体积(PV)、移行区体积(TZV)、外周区体积(PZV),并计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TZ-PSAD)、前列腺外周带特异性抗原密度(PZ-PSAD);对两组的PSA及其相关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寻找能够起鉴别作用的截点值。结果检出血清tPSA 4~10 ng/ml共127例,其中前列腺癌27例占21.3%(27/127);tPSA>10 ng/ml 52例,前列腺癌42例占80.8%(42/52)。前列腺癌组tPSA、PV、PZV、PSAD、PZ-PSAD明显高于前列腺炎组(P<0.05);两组fPSA、TZV、TZ-PS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D为0.20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63.6%;PZ-PSAD为0.40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5.5%,特异性为72.7%。结论在tPSA4~10 ng/ml区域,利用f/tPSA和TZ-PSAD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意义不大,而PSAD、PZ-PSAD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 毕革文周元明覃智标闭克明李坚凌辉李晓峰蕾蓓以敏吕琨潘元平黄瑞旭黄新陈莉钟新兰梁秀月郑仿杜娟娇
- 关键词: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小切口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中转开放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小切口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输尿管镜碎石取石失败的1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转开放行小切口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结果:本组取石顺利,手术时间35~65min.平均时间45min,术中出血15~50m...
- 覃智标伍松合毕革文李峰黄瑞旭
- 文献传递
- 16层螺旋CT平扫在门诊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平扫在门诊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门诊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而行泌尿系B超、尿路平片(KUB)检查,均未能明确发现结石的患者应用16层多层螺旋平扫,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PR、MIP及三维重建等后处理获得成像观察。结果单侧输尿管结石40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6例,10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25例为中段结石,21例为下段结石,合并患侧输尿管积水24例,结石直径3-11 mm,2例患侧输尿管轻度迂曲畸形;可疑输尿管结石4例,后经CT尿路造影(CTU)证实为输尿管结石2例,未发现结石2例。结论 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层厚薄和图像质量高等优点,能多平面、多方位三维立体显示泌尿系情况,对输尿管阴性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覃智标雷华黄瑞旭邓德茂黄增超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阴性结石计算机体层成像
- Ⅲ型前列腺炎治疗前后血清PSA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CCPS)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过筛查出的260例PSA≥4 ng/mL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在治疗前后行PSA检测并根据治疗前、后PSA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结果分A、B、C三组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各组治疗前后PSA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 A组PSA平均值由治疗前的(6.54±1.86)ng/mL降至治疗后的(3.28±1.86)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治疗前后PS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A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炎预后情况,对于治疗后其PSA≥4 ng/mL的患者,活检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对早期筛查前列腺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毕革文周元明覃智标潘元平闭克明李坚凌辉李晓峰蕾蓓以敏吕琨黄瑞旭黄新陈莉钟新兰梁秀月郑仿杜娟娇
- 关键词:前列腺癌
- 后腹腔镜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术(附58例报告)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疗效及技巧方法:采用全麻或硬外麻醉,健侧卧位,腰部垫高,患侧肋脊角处作一长约2~3cm切口,用弯钳撑开肌层、腰背腱膜,伸入手指钝性推开后腹膜,置入自制水囊至后腹腔隙,注水
- 毕革文伍松合覃智标黄瑞旭李峰李晓峰郑仿黄新
- 文献传递
- 实时低剂量CT定位与超声定位建立经皮肾通道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对比实时低剂量CT定位与超声定位建立经皮肾通道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10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实时低剂量CT定位与超声定位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后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结果两组患者均采用单通道取石,低剂量CT定位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0%(45/50),无一例出现大出血、胸腹腔主要脏器损伤等并发症;超声定位穿刺组其中1例建立经皮肾通道过程中因损伤肾静脉中止手术,一期结石清除率为72%(36/50)。结论相对于超声定位穿刺,实时低剂量CT定位穿刺可更安全有效、快速地建立理想的取石通道,一期结石清除率更高,并发症更少,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经皮肾穿刺定位方法。
- 覃智标雷华张家宙邓德茂毕革文黄瑞旭赵书晓
-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镜CT定位超声定位
- 经后腹膜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后腹膜入路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在乳糜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乳糜尿患者行经后腹膜入路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术中将肾血管周围淋巴管、输尿管周围淋巴管、肾周淋巴管结扎、离断,彻底游离于患侧肾脏。结果手术均一期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单侧手术时间80~140min,平均96min,术中、术后无1例输血,术后当日乳糜尿消失,术后住院4~7d,平均5d,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无1例复发,无肾下垂、腹膜后淋巴囊肿等并发症。结论经后腹膜入路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等优点,具有开放手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覃智标雷华黄瑞旭毕革文赵书晓
- 关键词:乳糜尿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
- 撕脱输尿管去外膜后自体移植于带肠系膜缘浆肌层肠段重建输尿管血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撕脱输尿管去外膜后自体移植于带肠系膜缘浆肌层肠段以重建输尿管血运的可行性。方法将33只杂交犬分A组3只、B组15只、C组15只,B、C组术后又分4周组、6周组、8周组,每组各5只。所有犬均分离出带肠系膜缘的浆肌层肠段作为移植床模型,A组、B组、C组分别采用输尿管切开置管、保留输尿管外膜和去除输尿管外膜3种方法制备输尿管模型,将各组制备的输尿管模型分别移植到浆肌层肠段内,于术后4、6、8周分别处死相应组别的犬,取出移植输尿管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A组输尿管黏膜及肌层保持正常状态;B组移植输尿管内膜层移行上皮细胞消失,输尿管壁肌层退化、变薄或消失,外膜层可见黄色钙化斑以及大量炎性细胞侵润;C组移植输尿管内膜有移行细胞存在,细胞核生长良好,细胞层(2~3层)较正常减少,输尿管壁肌层存在,并与外周肠壁肌层融合,血运重建良好。结论撕脱输尿管去外膜后自体移植于带肠系膜缘浆肌肠段能够使输尿管的血运快速建立,这可能是将来解决输尿管撕脱造成输尿管长段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 毕革文覃智标张家宙黄克强黄瑞旭雷华黄崛倬赵书晓张伟国马林枫石才汇
- 关键词:外膜自体移植肠系膜浆肌层肠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