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诚华

作品数:105 被引量:304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81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4篇甘蔗
  • 17篇蔗区
  • 17篇螟虫
  • 14篇寄生
  • 13篇蔗螟
  • 13篇甘蔗螟虫
  • 12篇幼虫
  • 12篇金龟
  • 9篇为害
  • 9篇卵寄生
  • 9篇卵寄生蜂
  • 9篇昆虫
  • 9篇寄生蜂
  • 8篇饲养
  • 8篇条螟
  • 8篇花叶
  • 8篇花叶病
  • 8篇二点螟
  • 8篇甘蔗条螟
  • 7篇害虫

机构

  • 57篇广西农业科学...
  • 39篇中国农业科学...
  • 16篇广西大学
  • 14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广西来宾东糖...
  • 4篇浙江大学
  • 3篇百色市农业科...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福建农业职业...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北海市农业科...
  • 1篇江苏龙灯化学...

作者

  • 105篇黄诚华
  • 72篇潘雪红
  • 67篇魏吉利
  • 64篇商显坤
  • 28篇林善海
  • 18篇王伯辉
  • 9篇黄冬发
  • 9篇黄伟华
  • 7篇马永林
  • 7篇颜梅新
  • 6篇邓展云
  • 5篇李松
  • 5篇段维兴
  • 5篇唐红琴
  • 5篇李毅杰
  • 5篇刘红坚
  • 5篇刘丽敏
  • 5篇韦金菊
  • 4篇王泽平
  • 4篇淡明

传媒

  • 17篇南方农业学报
  • 10篇中国糖料
  • 4篇植物保护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广西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植保导刊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Plant ...
  • 2篇2015年全...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广西植保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甘蔗糖业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1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致病力及甘蔗杂交材料的抗性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通过比较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与混合孢子粉的致病性,并评价103份甘蔗材料对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深入研究及甘蔗优良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致病力测试的10份材料中,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对4份材料的致病力较混合孢子粉降低,抗性等级提高1~2级,对2份材料的致病力提高,抗性等级均下降2级,两种接种体对其余4份材料的致病性均表现完全一致。抗性评价的103份甘蔗材料中,43份不发病,60份材料的发病率为1.32%~30.06%,其中感病4份,中感10份,中抗5份,抗27份,高抗14份。发病率最高的是桂糖11-80,平均发病率为30.06%,重复最高发病率为44.74%。引起桂糖42号和LC05-136黑穗病的病原可能是2号小种。部分材料对黑穗病的抗性产生不同程度分化。黑穗病潜伏期为57~146d,发病率较高(10%以上)的甘蔗材料黑穗病潜伏期主要集中在57~93d。对黑穗病发病率与潜伏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潜伏期越长,甘蔗材料对黑穗病菌的抗性越好。统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参试甘蔗品种的抗性表现一致。
林善海黄海荣梁文燊梁强高轶静叶权李毅杰黄诚华谭宏伟宋修鹏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生理小种潜伏期抗性评价
一种可调式诱捕器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捕虫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诱捕器支撑装置。包括挂钩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中空套筒结构,支撑杆底部设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沿圆周方向为间隔镂空状,且套接部中部的直径小于上下两端的直径;支撑杆沿纵向...
黄诚华商显坤潘雪红魏吉利
文献传递
甘蔗赤腐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综述了甘蔗赤腐病的抗病育种、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并对甘蔗赤腐病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林善海黄诚华王伯辉
关键词:抗病育种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
基于rDNA-ITS和大亚基的甘蔗凤梨病菌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英文)
2014年
【目的】分析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e Seynes)Moreau]核酸r DNA-ITS和大亚基区域序列,为甘蔗凤梨病菌的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发生凤梨病的新台糖22号(ROC22)地下种茎分离获得1株菌株FL-1,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将该病菌在PDA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用引物ITS1/4和NL1/4分别对该菌株的核酸rD NA-ITS和大亚基序列进行扩增,以MEGA软件的Neighor-joining方法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用p-distance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分离菌株FL-1为甘蔗凤梨病致病菌,具有典型的节孢子和厚垣孢子,形态特征与奇异长喙壳菌(C.paradoxa)一致。从菌株FL-1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获得499 bp rD NA-ITS和563 bp大亚基片段,其序列均与C.paradoxa其他菌株的同源性为100.0%。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条序列均与C.paradoxa聚为一个独立簇。遗传矩阵分析结果表明,rD NA-ITS和大亚基均与C.paradoxa聚合在一起,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7和0-0.008,而Ceratocystis属内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15-0.106和0.002-0.059。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和形态学特征,将FL-1鉴定为C.paradoxa。【结论】来自甘蔗的FL-1菌株是C.paradoxa复合群的成员,并被划分在进化复合群的分枝1上。rD NA-ITS和大亚基适合用于甘蔗凤梨病的PCR检测及分子标记。
林善海周主贵潘雪红商显坤魏吉利黄诚华
关键词:RDNA-ITS大亚基
一种甘蔗黄螟的饲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甘蔗黄螟的饲养方法,所述甘蔗黄螟的饲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卵孵化、(2)换盒、(3)换茭白、(4)化蛹、(5)羽化和(6)产卵;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所获得的黄螟...
潘雪红黄诚华商显坤魏吉利
广西甘蔗主产区二点螟对防治农药的敏感性测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抗药性监测,摸清广西主要蔗区二点螟对防治农药的敏感性,以期为广西甘蔗二点螟的合理用药及抗性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广西主要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当前主要防治农药克百威、特丁磷和毒死蜱及新推广农药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果】甘蔗二点螟对不同农药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克百威〉特丁磷〉毒死蜱。不同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同一种农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克百威以南宁种群的耐药性最强,特丁磷以来宾种群的耐药性最强,毒死蜱以百色种群的耐药性最强,氯虫苯甲酰胺对各地二点螟种群仍保持高度敏感,其致死中量为0.4177-0.6087μg/g。不同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农药反应的分散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克百威〉毒死蜱〉特丁磷。【结论】甘蔗二点螟对克百威、毒死蜱和特丁磷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氯虫苯甲酰胺仍然保持高度敏感,但二点螟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药性的风险相对较高。
黄诚华商显坤潘雪红魏吉利黄卫
关键词:甘蔗二点螟敏感性
二化螟幼虫抗药性相关酶系的组织及亚细胞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09年
研究了二化螟幼虫体内抗药性相关酶系的组织及亚细胞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体内的解毒酶均以脂肪体和消化道组织中的活性较高,而血淋巴中的活性明显较低;乙酰胆脂酶在各组织中均检测到酶活性,其中以消化道的比活力最高,而脂肪体、体壁和血淋巴中的比活力相当;从亚细胞分布来看,MFOs和AChE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碎片、线粒体和微粒体等有膜的亚细胞结构中,而胞质溶液的活性明显较低;GSTs和CarE均以胞质溶液中的比活力最高,其次为线粒体、细胞核和碎片,微粒体的比活力最低。
黄诚华方琦叶恭银姚洪渭郭建洋程家安
关键词:二化螟抗药性代谢酶
氟虫腈亚致死剂量处理对二化螟和大螟幼虫体内解毒酶系活力的影响被引量:43
2006年
氟虫腈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幼虫的LD50值各为0.1749μg/g和10.1352μg/g。经氟虫腈亚致死剂量(LD15)处理后,二化螟和大螟幼虫羧酸酯酶(Ca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比活力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均显著增强,而多功能氧化酶(MFO)则显著降低。二化螟CaE和MFO的米氏常数(Km)经氟虫腈处理后均显著增高,而GST的无显著变化;大螟CaE、GST和MFO的Km均极显著降低。这表明氟虫腈在二化螟和大螟幼虫体内的代谢途径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而2种螟虫体内解毒酶对底物亲和力的不同可能导致两者对氟虫腈敏感性的差异。
黄诚华姚洪渭叶恭银程家安
关键词:氟虫腈亚致死剂量二化螟大螟解毒酶
大蜡螟人工饲料配方筛选试验被引量:8
2010年
以前人的大蜡螟人工饲料配方为对照,比较8种人工饲料配方对大蜡螟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饲料配方对大蜡螟幼虫生长速率、蛹重、产卵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对大蜡螟发育历期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综合评价饲料配方对大蜡螟幼虫生长发育、蛹重、产卵量及历期的影响,同时兼顾饲料配方的成本,较理想的大蜡螟饲料配方为F4,即酵母粉5.40 g、甘油24.00 g、奶粉10.20 g、蜂蜜11.76 g、蜂蜡16.68 g、面粉51.96 g。
黄诚华潘雪红黄冬发王伯辉魏吉利
关键词:大蜡螟人工饲料配方
植物抗线虫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从线虫侵染及致病相关目标基因、线虫与植物的互作、植物抗性反应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分子水平上植物抗线虫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未来10年内分子植物线虫学将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源于生物技术的抗线虫作物品种商业化将使种植业者获得巨大利益,同时也将为环境带来很大益处。
吴杨周会黄诚华
关键词:植物寄生线虫线虫防治抗线虫基因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