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生
- 作品数:16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MRCP、B-FFE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CT,单次屏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与平衡全稳态快速场回波技术(balancedfastfieldecho,B-FFE)诊断胆系结石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手术证实的胆系结石患者进行CT、SSH-RADIALMRCP、B-FFE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42例胆系结石中,胆管结石CT检出率为60.87%,MRCP检出率为95.65%,B-FFE检出率为91.30%;胆囊结石CT检出率为79.41%,MRCP检出率为91.18%,B-FFE检出率为88.24%。结论CT、MRCP、B-FFE对胆系结石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MRI具有成像参数多,可多平面观察及可特殊方法成像(MRCP、B-FFE)等特点,对胆系结石的诊断明显优于CT。
- 周蕾丁永生祝乐群
- 关键词:胆结石胆系结石MRCP
- 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CT诊断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总结IgG4相关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提高对IgG4相关的硬化性疾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IgG4相关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可有腹痛、背痛、疲乏、食欲下降等,影像表现为腹膜后肿块,该病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关系密切,血清IgG尤其是IgG4显著升高;受累脏器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淋巴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IgG4相关腹膜后纤维化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或漏诊,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田芳朴雪梅周自明常时新丁永生
-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
- CT、MRCP、B-FFE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 胆系结石是国人常见病、多发病,超声检查可以诊断胆囊结石,而胆管结石由于受肠道气体干扰,诊断价值有限。CT可以明确诊断高密度结石,对各种等密度或低密度结石诊断常有困难,往往需要MRI进一步检查。为评价CT、MRI诊断胆系结...
- 周蕾丁永生祝乐群
- 文献传递
- 磁共振B-FFE序列在胆系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平衡全稳态快速场梯度回波(B-FFE)序列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04例胆系疾病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包括冠状位B-FFE,轴位T1WI/FFE、T2WI/TSE、T2WI/SPIR、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动态增强,所有图像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B-FFE序列既可显示胆管病变,又可显示病变对周围结构的影响。B-FFE序列诊断胆系疾病准确率为90·4%,综合各种序列,MR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2·3%。结论B-FFE序列能满意显示胰胆管系统,与MRCP和传统MRI相结合,可提高胆系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 田芳丁永生周蕾袁军陈瑶周自明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胆管疾病
- 核磁共振成像在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病变患者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腰椎病变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结果:32例腰椎病变患者均获得完整直观的核磁共振成像图像,其中原发性椎体骨折屈曲压缩型12例,爆裂型12例,骨折脱位型8例。同时32例中12例可见后侧韧带群损伤,后纵韧带断裂6例;前纵韧带断裂10例;椎间盘损伤8例;硬膜外血肿2例;脊髓损伤15例。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是全面评价临床上腰椎病变的一种理想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陈亮施晓琳丁永生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腰椎病变
-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黄韧带增厚的MRI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黄韧带增厚的MR表现。方法对103例经MRI诊断为退行性腰椎滑脱伴有黄韧带增厚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腰椎向前滑脱患者79例,向后滑脱患者24例,向前滑脱比向后滑脱黄韧带增厚明显,增厚的黄韧带厚度在5~12mm之间,在T1WI上呈中等偏低信号强度,T2WI上呈低信号强度。在近椎小关节的旁中央矢状层面增厚最为明显,并呈结节状、三角形状向椎管内突出。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常伴有黄韧带增厚,MRI是诊断黄韧带增厚的主要检查方法。
- 薛峰丁永生陈霞周蕾
- 关键词:腰椎滑脱黄韧带磁共振成像
- 髂腰韧带的MRI形态研究及其在腰骶部椎体节段定位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利用MRI对髂腰韧带的形态学特点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其对于腰骶部椎体节段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接受腰椎MRI检查的495例成年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图像观察髂腰韧带的形态、走行。研究其与腰椎节段的关系。结果:985侧髂腰韧带,其髂腰韧带主要部分均起自L5横突。研究发现髂腰韧带形态学特点及走行等方面差异均相当显著。通过观察髂腰韧带水平,将其作为椎体分段定位标志,所有46例移行椎病例均能准确定位。结论:髂腰韧带的形态和走行尽管变异明显,但其解剖定位相对恒定,MRI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能清晰显示其形态。临床利用其进行腰骶部移行椎节段定位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 周自明丁永生田芳鲍虹袁军
- 关键词:髂腰韧带腰骶部磁共振成像
- 脊髓梗塞的磁共振诊断初探
- 目的:探讨脊髓梗塞的MR诊断,评价M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脊髓梗塞的病例进行MR检查,包括常规矢状位T1W、T2W、SPIR和轴位T1W、T2W,部分病例有增强扫描及弥散序列。结果:脊髓梗塞诊断7例:累及颈椎3例...
- 田芳丁永生周自明袁军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
- 文献传递
- 脊髓梗死的磁共振诊断初探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脊髓梗死的MRI诊断,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脊髓梗死的7例病例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矢状位T1WI、T2WI、SPIR和轴位T1WI、T2WI,其中6例病例有增强扫描,5例有扩散加权序列。结果:脊髓梗死诊断7例:颈段3例,胸腰段4例。MR信号强度与发病时间、病程进展有关:发病3天内脊髓略肿胀,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扩散为高信号,无明显强化。3~14d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可有不同程度强化,扩散为高信号。2周后扩散为混杂信号。缓解期,病变受损范围可减少1~2个节段。结论:MRI可显示脊髓梗死的病变范围及受累部位,与临床结合,可早期诊断。
- 田芳丁永生周自明袁军
- 关键词:脊髓疾病磁共振成像
- 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后纵韧带破裂的MRI诊断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后纵韧带破裂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5例(56个椎间隙)经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脱出症伴后纵韧带破裂患者,对其术前的MRI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合后纵韧带低信号线的完整性、脱出髓核的大小及移位的方向等MRI表现,观察MRI诊断后纵韧带破裂的正确性。结果:腰椎后纵韧带在MRI所有序列上都表现为一细低信号线,判断后纵韧带破裂的最可靠的征象是椎间盘外围低信号线的缺损、中断或消失。脱出髓核的前后径为6.0~13.5mm,上下径为4.1~44mm,轴位像显示27个脱出髓核面积大于椎管横断面的50%,29个小于50%。脱出髓核向后上方移位12个,移位距离为6.3~16.5mm;向后下方移位36个,移位距离为7.2~39mm;水平后移8个。本组55例(56个)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中,MRI矢状位T1加权图像上,有51个(91.1%)可诊断为后纵韧带破裂者;矢状位T2加权图像上,有49个(87.5%)可见后纵韧带破裂;轴位T2加权图像上,有50个(89.3%)可见后纵韧带破裂。结论:综合观察分析后纵韧带低信号线的完整性、脱出髓核的大小及其移位的方向等MRI的征象,能明显提高MRI对后纵韧带破裂诊断的正确率,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薛峰陈霞丁永生
- 关键词:腰椎间盘脱出后纵韧带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