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淑芹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羊膜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慢性
  • 3篇干细胞
  • 2篇羊膜间充质干...
  • 2篇药物
  • 2篇药物临床
  • 2篇药物临床试验
  • 2篇人羊膜间充质...
  • 2篇水提
  • 2篇水提物
  • 2篇细胞
  • 2篇慢性肝
  • 2篇抗诱变
  • 2篇抗诱变作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分化
  • 2篇甘草
  • 2篇肝病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里大学
  • 1篇北京市卫生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丁淑芹
  • 5篇朴正福
  • 5篇张海燕
  • 5篇李宁
  • 4篇盛艾娟
  • 4篇金荣华
  • 4篇贾敏
  • 3篇郑凤敏
  • 3篇孙焕芹
  • 3篇王立清
  • 3篇王美霞
  • 2篇段瑾
  • 2篇陈曦
  • 1篇李玉梅
  • 1篇温韬
  • 1篇任锋
  • 1篇杨素芳
  • 1篇卢静
  • 1篇武彦宁
  • 1篇王晶晶

传媒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分化潜能的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建立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C)的分离培养方法及探讨其在再生医学中的潜在应用性。方法取38~40周孕妇剖宫产术后人羊膜,用多种酶消化法制备hAMC悬浮液,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探讨其多分化潜能如hAMC的神经及肝脏发生相关蛋白的表达;荧光激活细胞仪分离法(FACS)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家族分子,同时探讨其致瘤性。结果从人羊膜中分离出高纯度hAMC,并摸索出其最适合的培养条件;细胞成细长梭形或星形,胞质丰富,细胞核呈圆形,1~3个核仁,易贴壁,生长繁殖快,在体外可连续培养20代以上。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神经发生相关蛋白(Musashi-1、Nestin、Vimentin)阳性及肝脏发生相关蛋白[Flt-1、Integrinβ1、HNF(3β、4α、1α)、C/EBPα、Albumin、AAT]等阳性;人MHC ClassⅡ阴性,人MHC ClassⅠ弱阳性;癌化实验显示hAMC无致瘤性。结论人羊膜中分离提纯的hAMC中至少包含向神经及肝脏细胞分化的干细胞样的细胞群,具有低免疫原性、无致瘤性等特点。这些结果支持hAMC作为新的、安全的细胞来源可用于再生医学研究。
朴正福丁淑芹张海燕小林护加茂功樱川宣男李宁
关键词:羊膜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羊膜干细胞分离方法及其细胞学特性鉴定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按照Kobayashi方法从羊膜间充质细胞(AMCs)的侧群细胞(SP)中分离羊膜干细胞并予以细胞学特性鉴定。方法按文献法取剖腹产手术胎盘,用色素染色法和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AMCs中分离羊膜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PI染色DNA分析细胞周期,软琼脂培养法观察细胞体外集落,并与人肝癌细胞系HepG2比较。结果1.从AMCs中成功分离的(羊膜干细胞侧群细胞)AMCs-SP约占总AMCs的0.2%;2.细胞周期结果为AMC-SP细胞增殖缓慢或处于静止期;3.体外培养时细胞群体培增数达40以上,在软琼脂中AMC-SP不形成集落,与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可形成较大集落形成反差。结论AMC-SP具有细胞来源充足、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无伦理学争议,异体移植无急性免疫排外反应,无致瘤性的优点,可做为再生医学及急性损伤期疾病治疗的重要的人细胞来源应用于临床。
朴正福张海燕丁淑芹小林护佐佐木幸司菊池爱子加茂功樱川宣男李宁
关键词:干细胞侧群细胞细胞治疗
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疗效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观察。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随机分为10μg连续给药、10μg隔日给药及20μg隔日给药3个组别,均为肌内注射。研究期间定期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及实验室安全指标以及HBV DNA和乙肝5项等疗效指标检查,评价其安全性及初步疗效。结果 3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第1组100.00%(44例次/8例)、第2组83.33%(17例次/5例)、第3组100.00%(82例次/10例),其中判定与药物相关的均为干扰素应用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未采取措施自行缓解,或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恢复/缓解。仅1例受试者因不良事件而导致脱落。治疗结束时3组受试者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2log10的比例分别为:14.29%、0和30.00%,ALT复常率分别为14.29%、33.33%和20.00%。没有出现e抗原的阴转。结论不同剂量(10、20μg)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连续肌内注射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在短时间内可以降低HBV DNA载量及促进ALT复常,而且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
段瑾王立清贾敏陈曦盛艾娟丁淑芹杨一帆杨素芳郑凤敏王美霞
关键词: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疗效
不同途径移植羊膜上皮细胞在肝脏的定居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细胞移植对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与肝脏移植相比有其自身的优点,但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在肝脏内定居情况。方法:从剖腹产后的人胎盘羊膜中分离人羊膜上皮细胞,PKH26荧光标记后计数1×107细胞通过大鼠腹腔、门静脉、尾静脉及肝脏内直接注入方式移植入大鼠体内。结果与结论:门静脉、尾静脉及肝脏直接注入途径移植的细胞均在肝脏内定居,但移植细胞数过量时造成局部肝组织的缺血坏死等不良反应。腹腔途径移植入体内的细胞未转移肝脏内。通过门静脉移植入体内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在大鼠肝脏内维持存活至少16d。移植细胞过量时,导致肝脏血管堵塞及坏死。证明人羊膜上皮细胞至少在大鼠肝脏中存活2周,提示低免疫原性的羊膜来源细胞可成为肝脏病治疗的候选细胞之一。
张海燕朴正福丁淑芹任锋加茂功樱川宣男李宁
关键词:羊膜上皮细胞细胞移植肝脏终末期肝病
北京佑安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中数据安全性监察模式初探
本文介绍了医学人体研究数据安全性监察的现状,对北京佑安医院数据安全性监察操作模式做了介绍,为医学伦理审查制度的建设提供依据。
王美霞金荣华贾敏盛艾娟丁淑芹李玉梅
关键词:医院管理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安全性监察模式
文献传递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分离提纯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剥去38~40周孕妇剖腹产术后羊膜,用消化酶消化后制备人羊膜间充质细胞(hAMCs)悬浮液。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hAMCs中分离提纯干细胞(hAMC-SP细胞),并对于细胞抗原进行鉴定。结果从hAMCs中分离的hAMC-SP细胞,约占AMCs总数的0.3%。传代培养4~10代后的hAMC-SP细胞表达Nestin、Vimentin、整合素家属成员(CD49b、CD49c、CD49d、CD49e)、CD9、CD13、CD19、CD29、CD44、CD46、CD51、CD59、CD166及干细胞相关的Oct-3/4抗原。HLA-ABC、TRA-1-81及SSEA-4为弱表达;相反CD34、CD45、CD117、CD56、CD90、CD105、CD106、CD133、Fit-1、Musashi 1及HLA-DR无阳性结果,同样TRA-1-60及SSEA-3也表达阴性。体外转化实验表示hAMC-SP细胞在琼脂糖培养基上不形成细胞集落,但阳性对照组的HepG2形成多数细胞集落。结论hAMC-SP细胞表面标记符合骨髓及脂肪间充质等来源的干细胞特点;hAMC-SP细胞迅速而稳定扩增,无致瘤性。由于来源充足,hAMC-SP细胞在消除HLA-ABC阳性细胞亚群下,同种异体移植在内的广泛的再生医学领域中能成为理想的细胞来源。
朴正福张海燕丁淑芹小林护佐佐木幸司菊池爱子加茂功樱川宣男李宁
抗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抗药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14年
目的:建立受试者血清中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抗药抗体的检测方法,考察用药后不同组别受试者的抗药抗体产生情况。方法:首先建立了检测血清中抗药抗体ELISA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的验证;然后筛选了3个给药组血清样本中的抗药抗体,用结果为阳性的受试者血清最大稀释倍数表示抗药抗体的滴度。结果:该ELISA方法检测乐复能血清抗药抗体的特异性好,检测限为204 ng·mL-1,高、中、低及阴性样本批内、批间重复性CV值均小于6%,达到常规ELISA的标准。10μg连续给药组7例受试者首次用药3周后有3例产生抗体,用药5周后均产生抗体;10μg隔日给药组6例受试者首次用药4周后均产生抗体;20μg隔日连续给药组10例受试者首次用药2周后有1例产生抗体,用药4周后8例产生抗体,用药6周后9例产生抗体。结论:建立了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免疫原性的ELISA检测方法。首次用药4周后3个组的抗药抗体阳性率达到高值,组别之间无明显差别。比较而言,第3组(20μg隔日给药)的抗药抗体滴度较低。
贾敏王立清段瑾盛艾娟丁淑芹陈曦郑凤敏王美霞吕秋军
关键词:免疫原性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肝病180例分析
2008年
丁淑芹金荣华孙焕芹
黄芪甘草水提物的抗诱变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黄芪甘草水提物(AG)的抗诱变作用。方法:观察黄芪甘草水提物对环磷酰胺诱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及溶血空斑形成的影响。结果:黄芪甘草水提物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促进溶血素及溶血空斑形成,并显著对抗由环磷酰胺造成的诱变损伤。结论:黄芪甘草水提物有显著的抗诱变作用。
丁淑芹金荣华孙焕芹李宁
关键词:抗诱变环磷酰胺
黄芪甘草水提物的抗诱变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丁淑芹金荣华孙焕芹
关键词: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