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丘元禧

作品数:20 被引量:47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特提斯
  • 3篇盆地
  • 2篇东延
  • 2篇新生代
  • 2篇雪峰古陆
  • 2篇岩相
  • 2篇岩相古地理
  • 2篇十万大山盆地
  • 2篇中生代
  • 2篇陆内
  • 2篇华夏
  • 2篇古地理
  • 2篇古陆
  • 1篇雪峰
  • 1篇印支期
  • 1篇造山带
  • 1篇造山过程
  • 1篇造山作用
  • 1篇软碰撞
  • 1篇山带

机构

  • 19篇中山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0篇丘元禧
  • 3篇梁新权
  • 2篇李献华
  • 2篇孙珍
  • 2篇夏亮辉
  • 2篇杨东生
  • 2篇陈汉宗
  • 2篇周蒂
  • 2篇马文璞
  • 1篇邵荣松
  • 1篇邓家瑞
  • 1篇李建超
  • 1篇颜佳新
  • 1篇张伯友
  • 1篇邹和平
  • 1篇张旭亮

传媒

  • 6篇地质力学学报
  • 5篇中国区域地质
  • 2篇地学前缘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长春地质学院...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安徽地质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9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构造相构造相系和构造相序列被引量:3
1991年
构造相、构造相系和构造相序列三位一体概念的提出,是试图将由构造动力引发的物质的结构调整和组成调整在空间、时间和演化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此,确立了地壳物质的结构调整的形迹和组份调整的踪迹的各种相标志,和在统一应力场或同一构造事件产生的构造相之间的空间组合和联系的构造相系,以及反映同一地区不同构造相系空间叠加、时间演化的构造相序列。以期获得地壳物质在构造事件中运动规律的最大信息量。
丘元禧董树文
关键词:构造相
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构造特征与演化被引量:141
1998年
在对雪峰山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化作了研究,并和阿尔卑斯式、阿巴拉契亚式的造山带和远程推覆体作了对比研究以后,作者认为:雪峰山地区的地质构造以具有多期、多层次的层滑构造为主要特色。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在垂向剖面上有着多个区域性滑脱层,发育侏罗山式褶皱和逆冲叠瓦推覆构造,但它不是阿巴拉契式远程异地推覆体而是准原地型的。逆掩推覆虽然使原来沉积相带变窄,但并未破坏原来扬子地块东南边缘自北西向南东的由台地相→斜坡相-深水盆地相的沉积古地理格局,它是陆内造山带常见的构造样式,是在陆内裂陷的背景上由于裂谷关闭时陆块拼贴碰撞(即所谓软碰撞)和陆内俯冲产生的。雪峰山地区也发育伸展剥离和滑覆构造,伴随每一次挤压造山、地壳加厚的过程,在后造山期,也有地壳的隆升、地壳的拉伸和厚度减薄,它是深部岩石圈拆沉作用在地壳中的表现。
丘元禧张渝昌马文璞
关键词:陆内造山带软碰撞造山带
华南印支期碰撞造山——十万大山盆地构造和沉积学证据被引量:81
2005年
十万大山盆地是云开造山带前陆地区的一个窄长的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沉积盆地,位于扬子与华夏陆块拼接位置的西南端。十万大山盆地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沉积由巨厚的磨拉石建造组成,并构成多个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的构造-地层层序。云开造山带及前陆冲断带上泥盆统至下二叠统中发育了大量的印支期形成的薄皮褶皱和冲断构造。这些指示扬子和华夏陆块在印支期发生了强烈陆内碰撞与会聚及前陆盆地的沉积作用。P2 /P1 之间的不整合面是伸展构造向挤压构造转换的转换面,为华南印支期碰撞挤压造山或活化造山的序幕。T3 /T2 之间不整合面是挤压构造向伸展构造转换的转换面,是印支期活化挤压造山结束的界面,标志着晚二叠世开始的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华南内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构造运动性质及转换与当时华南南缘存在的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及印支板块与华南陆块的碰撞作用有关。
梁新权李献华丘元禧杨东生
关键词:十万大山盆地
“雪峰古陆”加里东期的构造性质和构造演化被引量:61
1996年
“雪峰古陆”的构造问题是华南区域构造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时期为扬子古陆的东南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发育了以斜坡相为主体的沉积组合;加里东造山作用时期,这里成为扬子古陆的边缘褶断山系,但仍为扬子地块的一部分而非习称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它是由于华南加里东武夷─云开弧后盆地关闭,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接形成的陆孤碰撞造山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构造样式为前陆地带的准原地型边冲叠瓦推覆构造。
丘元禧马文璞范小林张渝昌邓家瑞夏亮辉张旭亮
关键词:古陆
从梵净山“飞来峰”到兰田构造窗──对江南一雪峰推(滑)体的若干认识被引量:13
1994年
本文根据近十年的研究工作从大量的1:20万、1:5万区调和钻孔资料证明:梵净山“飞来峰”是不存在的,黔东南南明地区是一个向斜盆地而不是构造窗。通过实地考察认为:皖南兰田是否为构造窗也尚难定论。江南一雪峰古陆内确实存在推(滑)覆构造,但这些都是准原地型的,其推(滑)距离不大,均未超过50km,并未改变扬子地块东南边缘区域沉积古地理和沉积相的总体展布格局。本区并不存在阿尔卑斯型或阿巴拉契型的远程推(滑)覆体,江南一雪峰古陆并非来自华夏古陆。扬子地块的逆掩推覆或重力滑覆是属于陆内俯冲和板内挤压或伸展性质的,这与两个大陆、两大板块之间的碰撞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丘元禧
关键词:陆内俯冲
江南隆起上的下古生界缺失带──华南加里东前陆褶冲带的标志被引量:36
1995年
华南的主造山事件发生在加里东期。由于中生代同一方向薄皮冲断作用的叠加和改造,早古生代的碰撞构造格局已不清楚。江南隆起核部存在一下古生界缺失带,它平行隆起走向线状分布,空间上分开了西北的扬子型地层和东南的江南型地层区,晚古生代浅海碳酸盐平缓超覆其上。由于早古生代时江南隆起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的大陆斜坡部位,当时曾普遍接受沉积,上述线状地层缺失带应属造山变形产物,可能标示着加里东期造山带的前陆褶冲带的位置。
马文璞丘元禧何丰盛
关键词:下古生代
中国及其西南邻区新生代NW向扭动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和形成机制被引量:3
2001年
NW向扭动构造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西部并向中国东部延伸 ,且呈多字型特征 ,但在中国东部规模等级较小 ,断续相循 ,成生活动时期很新 (晚白垩世末至早第三纪以来 ) ,由NW向褶皱、NWW向压扭性走滑、NNW向扭压性走滑和NEE向张扭性走滑组成。偏共轭剪切形成之NWW向扭动构造向中西部延伸并复合叠加在西域系 (古河西系 )之上。它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在中国大陆板内碰撞效应的产物 ,与中国东部和中国西部已经厘定的其他构造体系有着完全不同的应力活动方式。
丘元禧
关键词:新生代
广州瘦狗岭断裂带的变形期次被引量:8
2001年
根据广州瘦狗岭断裂带变形历史的野外地质证据以及40Ar/39Ar法和热释光法构造年龄数据,将其划分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韧性拉伸剥离变形期,中侏罗世韧性挤压逆冲变形期,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脆性断裂、硅化作用期,晚白垩世—老第三纪同沉积正断层活动、硅化作用期,老第三纪晚期左行平移兼正断层活动期和第四纪正断层活动期。对该断裂带的变形期次与区域构造演化的联系进行了讨论。
邹和平丘元禧庄文明邵荣松
关键词:热释光法变形期次
南海及其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和构造演化被引量:77
2005年
以岩相古地理分析和编图为基础,结合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资料,阐述了南海及其围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中生代时研究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缘,受特提斯域和太平洋域交替复合影响。早三叠世时古特提斯洋经过黑水河盆地东延至南海。从中三叠世开始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出现明显的东西分异。晚三叠世时,受印支运动影响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拼合,研究区西部抬升,黑水河水道关闭;而研究区东部和东南部却受古太平洋的影响发生海侵,形成“粤东-西北加里曼丹海盆”,该海盆在早侏罗世遭受更大海侵,导致与中特提斯的良好贯通。中侏罗世在中特提斯发生过短暂海侵而形成“滇缅海”。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是中特提斯洋和古太平洋的俯冲鼎盛期,形成绵延数千km的欧亚大陆东南缘俯冲增生带。文中还讨论了中特提斯向南海延伸的通道、中特提斯与古太平洋对南海中生代演化的交替和复合影响以及南海东北部新近发现的晚中生代俯冲带等问题。
周蒂孙珍陈汉宗丘元禧
关键词:中生代岩相古地理
华南古特提斯东延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3
2000年
通过有关古特提斯洋的建造记录和后期构造变位分析 ,认为古特提斯洋东段的位置仍应在现今的青藏—滇西三江往南沿碧土、昌宁—孟连、程逸至马来半岛的文冬—劳勿、加里曼丹 (古晋 )、巴拉望经吕宋—台湾至日本一线 ,现今古特提斯洋古缝合带呈U字形是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向北推挤、南海扩展以及菲律宾板块向西推挤扭曲改造而成。复原其在白垩纪末至新生代初期的展布方向应是近东西向的 ,现今的华南从桂西经桂东南、粤西、赣中至闽浙 ,也是北特提斯北部裂解大陆边缘 ,当古特提斯洋开始向北俯冲走向关闭时 。
丘元禧张伯友
关键词:古特提斯洋弧后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