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力

作品数:99 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动脉
  • 25篇介入
  • 21篇介入治疗
  • 21篇冠状
  • 21篇冠状动脉
  • 20篇心肌
  • 15篇心肌梗死
  • 15篇消融
  • 15篇梗死
  • 13篇心房
  • 12篇心病
  • 12篇疗效
  • 11篇衰竭
  • 1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1篇冠心病
  • 11篇房颤
  • 10篇心房颤动
  • 10篇心力衰竭
  • 9篇血管
  • 8篇心脏

机构

  • 96篇郑州市第七人...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淮河医院

作者

  • 96篇于力
  • 76篇袁义强
  • 56篇王瑞敏
  • 47篇刘怀霖
  • 44篇孙运
  • 28篇孙俊华
  • 13篇黄琼
  • 10篇毛幼林
  • 9篇马业新
  • 8篇杨兴明
  • 7篇李靖
  • 7篇杨庆之
  • 7篇朱自强
  • 6篇高艳霞
  • 6篇厉菁
  • 5篇陈宏卫
  • 5篇陈玉珍
  • 4篇张宇
  • 3篇赵玉洁
  • 3篇胡亚兰

传媒

  • 10篇中国心脏起搏...
  • 9篇中国实用医药
  • 7篇中国基层医药
  • 6篇中国实用医刊
  • 5篇郑州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中原医刊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外医疗
  • 2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医学综述

年份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13篇2010
  • 12篇2009
  • 5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5篇2004
  • 8篇2003
  • 1篇2002
  • 6篇2001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93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12例分析
2015年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卵圆孔一般在出生后第1年内闭合,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PFO,25%成人中可发现PFO,无分流时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但出现右向左分流时会引起不明原因的脑缺血,尤其是在青年患者中,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介入封堵治疗。
张申伟郭静郭文怡曹丰于力袁义强
关键词:心脏病先天性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
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STEMI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STEMI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STEMI患者97例,氯吡格雷负荷量口服24 h后,血小板抑制率<30%为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30%正常对照组。两组出院2周后复查ADP抑制率,观察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严重出血及血栓事件发生率。结果入院后替格瑞洛组经TEG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24.5±5.1)%,正常对照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52.5±7.1)%。出院2周门诊复查,替格瑞洛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57.3±11.7)%,与入院后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月内,两组均未发生MACE、严重出血及血栓事件。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提高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STEMI患者中ADP诱导的血小板聚合抑制率,不增加大出血,MACE发生率低。
黄琼袁义强于力毛幼林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经验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总结经左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手术(Hybrid)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26例包括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54.3±8.5)岁。研究终点为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全部行左侧内乳动脉至前降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42枚,无院内及手术相关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0±9.2)个月,1例患者因钝缘支狭窄、1例患者因右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再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全组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结论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潘砚鹏陈红卫袁义强于力詹海波蒋艳艳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脑心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孙运于力王瑞敏孙俊华赵育洁
关键词:脑心通胶囊氯吡格雷经冠状动脉造影多支血管病变药物综合治疗
羊持续心房颤动心房有效不应期变化的时间进程及其逆转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持续心房颤动(AF)心房有效不应期(ERP)变化的时间进程及其逆转过程。方法:采用起搏方法建立AF模型,在起搏前和起搏后的第1d,3d,5d,7d对左、右心耳的有效不应期(ERP)进行测定。采用S1S2程序刺激,基础起搏周长(PCL)分别为400ms,350ms,300ms,250ms,200ms,S2为200ms,以5ms的步长递减。程序刺激结合Burst刺激对上述心房结构进行AF的诱发,记录AF的发生频率。上述相同方法对起搏停止后0h,3h,5h,24h左、右心耳的ERP进行测定。结果:各个基础起搏周长下左、右心耳的ERP在AF后1d,3d,5d,7d逐渐缩短,且较AF前明显缩短(P<0.05);AF终止后左、右心耳的ERP逐渐延长,但AF终止0h,3h,5hERP与AF前相比仍有明显缩短(P<0.05);AF终止后24hERP基本恢复到AF前水平,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F持续时间的延长,左、右心耳AF的诱发率逐渐增高,与AF前相比,AF后1d、3d、5d、7dAF的诱发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随着AF持续,心房的ERP逐渐缩短,AF的诱发率逐渐增高,AF终止后缩短的ERP逐渐延长致AF前水平。
袁义强马业新刘怀霖于力牛思泉陈宏卫赵育洁王瑞敏
关键词:电生理学心房颤动有效不应期山羊
体肺循环介入栓堵四例报告
2014年
体肺循环常见于严重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重症法洛四联症(TOF)、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右心室双出口等],其形成主要是为了代偿肺血流不足,减轻肺循环缺血,大量的主动脉血流通过这些循环进入肺循环,弥补肺血不足引起的缺氧症状,但这些血管壁薄,容易破裂,发生咯血、猝死等并发症,且为外科矫治手术带来不利因素。现总结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成功为4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儿成功实施体肺循环介入栓堵术。
张申伟牛思泉于力郭静赵育洁王瑞敏孙运袁义强
关键词:先心病
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2007年
孙俊华刘怀霖袁义强于力王瑞敏孙运赵玉洁
关键词: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Q-T间期离散度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特征的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将≤ 4 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2例为青年组 ,>4 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 98例为中老年组 ;进行对照回顾性研究 ,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所有的患者均在一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青年组患者多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但多发病与过量吸烟、疲劳、及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有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青年组以单支病变多 ;中老年组以多支、弥漫性病变为多。结论 过量吸烟、劳累、精神紧张 。
孙运于力刘怀霖
关键词: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
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抽吸导管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梗死血管中血栓的复合,改善血流灌注水平,对于保护患者的心功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朱自强袁义强于力赵育洁孙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抽吸导管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降脂治疗对患者的影响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单用阿托伐他汀或者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了解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调脂、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1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和联合药物治疗(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和依折麦布10 mg)。观察服药前及服药12周后的TC、TG、LDLC、HDLC、PGI2、TXA2及CRP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TC、TG、LDLC、HDLC、PGI2、TXA2及CRP的水平元明显差别。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TXA2明显降低,HDLC及PGI2明显升高;而联合治疗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TC、TG、LDLC、TXA2降低更明显HDLC及PGI2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调脂、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炎性反应的作用,安全可靠。
毛幼林黄琼于力王瑞敏厉菁陈俭张宇
关键词:依折麦布不稳定型心绞痛调脂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反应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