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雷

作品数:47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3篇结核
  • 24篇抗结核
  • 17篇分枝杆菌
  • 17篇杆菌
  • 16篇药物
  • 14篇结核分枝杆菌
  • 12篇抗结核药
  • 9篇氯法齐明
  • 8篇体外
  • 7篇耐药
  • 6篇体外研究
  • 6篇体外诱导
  • 6篇小鼠
  • 5篇药代
  • 5篇药代动力学
  • 5篇异烟肼
  • 5篇微生物敏感性...
  • 5篇利福
  • 5篇利福平
  • 5篇敏感性

机构

  • 3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北京市结核病...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北京结核病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7篇付雷
  • 42篇陆宇
  • 40篇王彬
  • 15篇郑梅琴
  • 15篇徐建
  • 12篇赵伟杰
  • 11篇朱慧
  • 10篇陈曦
  • 10篇李芃
  • 9篇郭少晨
  • 6篇陈效友
  • 6篇胡明豪
  • 5篇梁博文
  • 5篇刘忠泉
  • 2篇郭超
  • 2篇李传友
  • 2篇邢青
  • 2篇易俊莉
  • 2篇王子彤
  • 2篇陈明亭

传媒

  • 19篇结核病与胸部...
  • 17篇中国防痨杂志
  • 4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结核病健康教...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和舒非尼酮在小鼠结核病模型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2023年
目的在小鼠结核病模型中评价抗特发性肺纤维化上市药物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和临床药物舒非尼酮(SC1011)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结核病模型。1×10^(7)CFU/ml H37Rv菌悬液通过气溶胶感染75只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处理组(n=9)、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HRZ)治疗组(n=22)、PFD+HRZ治疗组(n=22)和SC1011+HRZ治疗组(n=22)。感染6周后开始给药治疗,分别于给药4、8周取各治疗组7只小鼠进行称重、处死、解剖、观察肺脏和脾脏病变;HE染色、Masson染色,评估肺损伤和肺纤维化程度;ELISA法评估治疗4周各治疗组小鼠血清中IFN-γ/TNF-α含量。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同时通过CFU计数,评估各治疗组小鼠肺脾内的载菌量及停药12周后脾、肺组织的复发情况。结果8周PFD+HRZ治疗组、SC1011+HRZ治疗组、HRZ治疗组肺组织HYP含量分别为(630±58)、(635±17)、(840±70)μg/mg(P<0.05);8周肺组织Masson染色蓝染区域面积即阳性面积比例分别为16.65%±1.82%、10.01%±2.16%、21.36%±3.21%(F=27.11,P<0.001);8周HE染色肺损伤评分分别为(5.00±0.50)、(5.00±0.47)、(6.89±0.99)分(F=19.81,P<0.001)。4周ELISA实验结果显示SC1011+HRZ治疗组血清中TNF-α、IFN-γ水平均低于HRZ治疗组(均P<0.05)。PFD+HRZ、SC1011+HRZ治疗组肺损伤程度以及肺纤维化程度均低于HRZ治疗组(均P<0.001)。PFD+HRZ、SC1011+HRZ、HRZ三个治疗组治疗4周小鼠肺组织中活菌数量均低于未处理组[(1.82±0.10)、(1.91±0.05)、(1.79±0.17)比(5.27±0.07)lg(CFU+1)/ml,均P<0.05],并且各治疗组均在给药8周达到小鼠脾脏无菌化。停药12周后,SC1011+HRZ治疗组的肺部感染复发情况低于HRZ治疗组(3/7比5/7,P>0.05);SC1011+HRZ治疗组的脾脏感染复发情况低于HRZ治疗组(1/7比5/7,P>0.05)。PFD+HRZ治疗组的肺部感染的复发情况高于HRZ治疗组(6/7比5/7,P>0.05)。结论在C57BL/6小鼠结核病模型中,PFD
祁雪婷郑璐瑶付雷张炜焱王宁陈效友陆宇
关键词:结核小鼠肺纤维化吡非尼酮
909例结核病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测定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09例;其中,服用INH者909例,服用EMB者783例,服用PZA者587例,服用RFP者503例。患者服药剂量:INH300mg/d、RFP450mg/d或600mg/d、PZA1500mg/d、EMB750mg/d。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并发糖尿病情况,以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服用INH、EMB、PZA和RFP(450mg/d和600mg/d)2h后,患者血药浓度低于目标浓度范围者分别占57.3%(521/909)、82.2%(644/783)、29.8%(175/587)、51.6%(190/368)和36.3%(49/135)。其中,男性患者中INH、EMB、PZA、RFP(450mg/d)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分别占67.2%(396/589)、85.9%(451/525)、39.9%(153/383)、60.0%(135/225),均高于女性患者[39.1%(125/320)、74.8%(193/258)、10.8%(22/204)、38.5%(55/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26、14.59、54.10、16.24,P值均〈0.01)。体质量≥50kg的患者,INH、EMB、PZA、RFP(450mg/d)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分别占61.7%(428/694)、83.3%(513/616)、35.3%(159/451)、55.6%(154/277),均高于体质量〈50kg者[30.3%(40/132)、72.4%(76/105)、4.7%(4/86)、37.1%(2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44、7.12、32.00、6.95,P值均〈0.05)。结核病并发糖尿病患者,INH和PZA出现低血药浓度者分别占72.6%(143/197)和53.8%(71/132),高于未并发糖尿病者[53.1%(378/712)和22.9%(104/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98和46.78,P值均〈0.01)。结论结核病患者服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后出现低血药浓度�
郭少晨朱慧郭超王彬刘忠泉徐建付雷陈效友陆宇
关键词:结核药物监测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氯法齐明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研究氯法齐明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对MTB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微孔板指示剂法测定10种抗结核药物单独及与氯法齐明联合应用时MT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部分抑制浓度(FIC)并评价氯法齐明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将90只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感染耐药MTB临床株成为耐药结核病动物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及13个治疗组,每组6只。单独应用氯法齐明、克拉霉素、莫西沙星、对氨基水杨酸钠(PAS)、乙胺丁醇、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并将氯法齐明与上述药物联合治疗小鼠,给药30d后解剖各组小鼠,计数肺、脾活菌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药物的抗结核活性。结果氯法齐明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时,MIC降至应用单药的1/2~1/8,氯法齐明分别与PAS、丙硫异烟胺、克拉霉素和卷曲霉素联合应用时,FIC分别为0.31、0.185、0.31和0.28,具有协同作用。各治疗组小鼠的肺、脾活菌数均较空白对照组低,单药组中氯法齐明的作用最为明显,分别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了1.82和2.32lg CFU,氯法齐明与克拉霉素联合应用的抗结核作用较单独应用氯法齐明更强,且较单用克拉霉素组的抗菌活性增加,活菌数分别降低1.30和1.91lg CFU,提示联合应用可增强药物的抗结核作用。结论体外及小鼠体内的实验结果均提示,氯法齐明与克拉霉素联合应用有协同抗结核作用。
陆宇王彬赵伟杰郑梅琴李芃付雷梁博文
关键词:氯法齐明
MTT法在抗结核新药细胞毒性快速筛选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抗结核新药细胞毒性筛选的MTT法并应用于氯苯吩嗪衍生物IC50的测定,为新药筛选提供参数和依据。方法取Vero和HepG2细胞,用培养液制成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96孔培养板中培养2-4h后加入MTT作用4h,弃去培养液,加入DMSO溶解其甲躜颗粒,在405nm,450nm,492nm和630nm波长处测定OD值,根据不同波长所测OD值的大小确定其最佳检测波长。根据细胞浓度与OD值关系曲线确定其最适细胞浓度。取最适浓度细胞接种入96孔培养板,与经3倍系列稀释的不同浓度的化合物作用48h后测定其OD值,计算化合物对Vero和HepG2细胞的相对抑制率,用origin7.0软件拟合量效曲线,计算各化合物的Ic50结果MTT的最佳检测波长为492nm,最适细胞接种浓度为2.5×10-4×105个/ml。所测定的131个氯苯吩嗪衍生物对Vero和HepG2细胞的IC50结果相似;其中有10个化合物的Ic50大于其最高试验浓度,提示其细胞毒性较小。结论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Vero细胞的增殖反应,可经济、快速地对抗结核新药的细胞毒性进行初步筛选。
郑梅琴陆宇付雷赵伟杰
关键词:抗结核药药物评价临床前毒性试验
14种抗结核药物在巨噬细胞内的抗结核活性评价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测定14种抗结核药物在巨噬细胞内的抗结核活性,并评价体外巨噬细胞内抗结核活性测定对新药筛选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感染J774.1巨噬细胞,建立体外巨噬细胞感染模型。分别检测利福平、异烟肼、左氧氟沙星、吡嗪酰胺、贝达喹啉、氯苯吩嗪、利奈唑胺、硝基咪唑类药物PA-824、氯苯吩嗪的衍生物TBI-166、利奈唑胺的同类药物OTB-658,以及苯并噻嗪类药物PBTZ-169和BTZ-043、TZY-5-84、NTB-3119H作用后的巨噬细胞中的细菌载量,评价抗结核药物的胞内活性;并采用微孔培养显色法(MABA法)测定上述药物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从中选取利福平、异烟肼、左氧氟沙星、贝达喹啉、氯苯吩嗪、利奈唑胺、TBI-166、PBTZ-169分别作用J774.1巨噬细胞3h,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细胞培养基中药物浓度为0.50μg/ml时,异烟肼、PBTZ-169、贝达喹啉、BTZ-043、NTB-3119H、TZY-5-84和PA-824降低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1.60、1.33、1.31、1.25、1.13、1.01和1.00lg(CFU/ml)(CFU:菌落形成单位),胞内活性最强的是异烟肼和PBTZ-169,其次是贝达喹啉;但吡嗪酰胺、利奈唑胺、TBI-166和OTB-658仅降低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0.65、0.55、0.33和0.31lg(CFU/ml)。经体外90%最低抑菌浓度(MIC90)和胞内活性比较,发现利奈唑胺和OTB-658虽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MIC90分别为0.25和0.05μg/ml),但是二者在细胞培养基中浓度为5μg/ml时仅降低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0.77和0.50lg(CFU/ml)。在培养基中药物浓度为20μg/ml时,PBTZ-169、贝达喹啉、氯苯吩嗪、利福平、TBI-166、异烟肼、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在巨噬细胞内的浓度为1.42、2.11、4.93、1.65、0.50、0.27、1.13和0.32μg/ml,胞内药物浓度是其MIC90(分别为0.0005、0.03、0.12、0.05、0.04、0.05、0.25、0.25μg/ml)的2840.00、70.33、41.08、33.00、12.50、5.40、
陈曦刘忠泉王彬朱慧付雷李媛媛陆宇
关键词:抗结核药巨噬细胞微生物敏感性试验高压液相串联质谱法
改良单叠氮丙啶-荧光定量PCR法的建立及其检测抗结核药物活性的价值
2020年
目的建立改良的单叠氮丙啶(propidium monoazide x,PMAxx).荧光定量PCR(qPCR)鉴定MTB活菌和热灭活菌的方法,并探讨PMAxx-qPCR进行抗结核药物体外活性检测的价值。方法通过活菌和热灭活菌优化PMAxx针对MTB终点H37Rv的预先条件,包括曝光时间,暗孵育时间,PMAxx浓度,以及靶标DNA片段长度等。通过量效曲线和建立循环阈值(Cq)与菌负荷的标准曲线,应用PMAxx-qPCR法计算测定异烟肼(INH),利福平(RFP)的体外抗菌活性,评价检测敏感度,并分别与微孔板Alamar Blue(MABA)法和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法进行比较,菌落计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当细菌负荷设定为10^(7)CFU/ml时,在PMAxx浓度为10μmol/L,暗孵育10 min后曝光15 min可有效鉴别活菌,死菌(ΔCq死-话=6.772±0.453),且使用>200bp靶标片段可更有效地反映活菌.死菌的差异。PMAxx-qPCR方法在药物作用后3d与MABA法--致性良好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INH:0.049-0.076μg/ml与0.032-0.064μg/ml,t=0.782,P=0.491;RFP:0.10^(2)~0.145μg/ml与0.051~0.079μg/ml,t=2.828,P=0.066)。定量标准曲线Cq与菌计数(IgCFU1ml)星示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63),最低检测限为102 CFU/ml,且.PMAxx-qPCR方法和CFU计数方法测算16×MIC、8×MIC、4×MIC、2×MIC和1×MIC浓度的INH的抗菌计数分别为(4.376±0.344)和(4.325±0.318).(4.232±0.106)和(3.936±0.194).(4.122±0.277)和(3.874±0.105).(3.950±0.113)和(3.675±0.250).(3.770±0.228)和(3.618±0.257)CFU/ml,两种方法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65、1.894、1.186、1.419和0.626,P值分别为0.880、0.199、0.357,0.292和0.595),而16×MIC、8×MIC、4×MIC、2×MIC和1×MIC浓度的RFP的抗菌计数分别为(4.577±0.216)和(4.675±0.250).(4.445±0.054)和(4.374±0.675).(3.627±0.173)和(3.154±0.076).(1.946±0.359)和(2.159土0.083).(1.552±0.423)和(0.960±0.202)CFU/ml,两种方法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69,0.199
张静陈曦王彬付雷陆宇陈效友
关键词:抗结核药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应用Alamarblue检测细胞内药物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研究
2010年
目的建立基于Alamarblue检测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应用于氯苯吩嗪衍生物细胞内抗结核活性的测定,为新药筛选提供参数和依据。方法以不同菌量/细胞比例感染巨噬细胞不同时间,阳性药INH、RFP、EMB与感染细胞作用不同时间,CFU计数测定细胞内菌量,考察最适感染复数、感染时间与药物作用时间。以Alamarblue比色法测定一些常用抗结核药对感染细胞内菌量的影响,并与CFU计数测定结果比较,考察比色法的准确性与特异性,并以比色法测定氯苯吩嗪衍生物的细胞内抗结核活性,探讨其在新药筛选中的应用。结果最适感染复数为10:1,感染4h为宜,药物作用时问为3d。比色法与CFU计数测定药物细胞内抗菌活性的结果一致。所测的吩嗪类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细胞内抗菌活性。结论建立了Alamarblue比色法巨噬细胞筛选模型,可对细胞内药物抗结核活性作出快速、客观的评价。
郑梅琴陆宇王彬付雷
关键词:药物筛选巨噬细胞BLUE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依赖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从耐利福平(RFP)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筛选RFP依赖的菌株,并在小鼠模型中验证RFP依赖现象,同时分析RFP依赖菌株的特征。方法采用7H11培养基绝对浓度法对46例临床分离菌株进行RFP依赖菌株筛选。以筛选得到的体外具有典型的RFP依赖现象的05116菌株建立气溶胶感染的小鼠模型,小鼠按照给药的种类和给药单位剂量分成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10mg/kg Rfb(Rfb10)组、10mg/kg RFP(RFP10)组、20mg/kgRFP(RFP20)组,每组各10只,观察给药4、8周的体质量、肺荷菌量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在各组之间差异,以验证小鼠体内是否存在RFP依赖现象。比较RFP耐药株和依赖株的rpoB基因突变位点,以鉴定RFP依赖株的特征。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1.0软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从46例RFP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筛选到18例RFP耐药伴依赖的菌株和28例RFP耐药非依赖的菌株。感染小鼠模型给药8周,各组小鼠的活菌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RFP20组(lgCFU为6.60±0.82)、RFP10组(lgCFU为6.44±0.36)、Rfb10组(lgCFU为6.32±0.55)、对照组(lgCFU为6.20±0.28),接近于最初感染的菌量(lgCFU为5.93±0.14),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68、2.21、2.45,各组P值均大于0.05)。RFP耐药株8例和依赖株11例,分别有3/8和4/11的菌株在rpoB基因526位发生突变,2/8和6/11的菌株在rpoB基因531位发生突变。结论RFP临床耐药株中RFP依赖菌的检出率高,其RFP依赖现象在小鼠体内得到初步验证。RFP耐药株和依赖株的rpoB基因突变位点基本相同,因此RFP依赖的原因是表型变异还是其他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金海霞付雷王彬郑梅琴陆宇
关键词:利福平细菌蛋白质类突变
重组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结核分枝杆菌的构建及其用于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构建萤火虫荧光素酶(FFLuc)重组表达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利用其建立抗结核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测定目前主要的抗结核药物的MIC。方法(1)以质粒pMV306hsp+FFLuc为模板,PCR扩增FFLuc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V361+FFLuc,电转化至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中,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鉴定FFI。tlC表达。比较结核分枝杆菌与重组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状态并绘制生长曲线。(2)检测不同浓度的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莫西沙星(Mfx)、链霉素(Sin)、左氧氟沙星(Lfx)、利奈唑胺(Lzd)作用不同时间的表达荧光量变化,考察在不同药物作用下FFLuc表达的稳定性,建立以FFLuc标记结核分枝杆菌为基础的测定抗结核药物MIC的方法并测定INH、RFP、EMB、Mfx、Sm、Lfx、Lzd等7种药物的MIC。结果(1)pMV361+FFLuc重组表达载体构建的稳定表达FFLuc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菌量与荧光表达量(相对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4,lg(y)=0.905×lgCr)+0.832]。(2)应用新方法检测的7种药物的MIc与微孔培养显色(MABA)法MIC测定结果基本相同。第4天时荧光检测INH、RFP、Mfx、EMB、Sm、Lfx和Lzd的MIC值分别是0.05、0.05、0.09375、4、0.8、0.15、0.15μg/ml;与MABA法检测结果相比,结果在相差1-2倍MIC值的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建立了FFLuc重组表达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检测抗结核药物MIC的方法与MABA法相比,所需时间更短,第4天即可检测结果。
李媛媛陈曦王彬付雷朱慧陆宇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微生物敏感性试验荧光素酶类萤火虫
14种抗结核药物在巨噬细胞内的抗结核活性评价
2020年
目的测定14种抗结核药物在巨噬细胞内的抗结核活性,并评价体外巨噬细胞内抗结核活性测定对新药筛选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感染J774.1巨噬细胞,建立体外巨噬细胞感染模型。分别检测利福平、异烟肼、左氧氟沙星、吡嗪酰胺、贝达喹啉、氯苯吩嗪、利奈唑胺、硝基眯唑类药物PA-824、氯苯吩嗪的術生物TBI-166、利奈唑胺的同类药物OTB-658,以及苯并噻嗪类药物PBTZ-169和BTZ-043、TZY-5-84、NTB-3119H作用后的巨噬细胞中的细菌载量,评价抗结核药物的胞内活性;并采用微孔培养显色法(MABA法)测定_上述药物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从中选取利福平、异烟肼、左氧氟沙星、贝达喹啉、氯苯吩嗪、利奈唑胺、TBI-166、PBTZ-169分别作用J774.1巨噬细胞3 h,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细胞培养基中药物浓度为0.50μg/ml时,异烟肼、PBTZ-169、贝达喹啉、BTZ-043、NTB-3119H、TZY-5-84和PA-824降低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1.60、1.33、1.31、1.25、1.13、1.01和1.00 lg(CFU/ml)(CFU:菌落形成单位),胞内活性最强的是异烟肼和PBTZ-169,其次是贝达喹啉;但吡嗪酰胺、利奈唑胺、TBI-166和OTB-658仅降低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0.65、0.55、0.33和0.31 lg(CFU/ml)。经体外90%最低抑菌浓度(MIC90)和胞内活性比较,发现利奈唑胺和OTB-658虽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MIC90分别为0.25和0.05μg/ml),但是二者在细胞培养基中浓度为5μg/ml时仅降低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0.77和0.50 lg(CFU/ml)。在培养基中药物浓度为20μg/ml时,PBTZ-169、贝达喹啉、氯苯吩嗪、利福平、TBI-166、异烟肼、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在巨噬细胞内的浓度为1.42、2.11、4.93.1.65.0.50、0.27.1.13和0.32μg/ml,胞内药物浓度是其MIC90(分别为0.0005、0.03、0.12、0.05、0.04、0.05、0.25、0.25μg/ml)的2840.00、70.33、41.08、33.00、12.50、5.40、4
陈曦刘忠泉王彬朱慧付雷李媛媛陆宇
关键词:抗结核药巨噬细胞微生物敏感性试验高压液相串联质谱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