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海庆

作品数:17 被引量:137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流层
  • 6篇大型无脊椎动...
  • 5篇群落
  • 3篇生境
  • 3篇潜流
  • 3篇群落结构
  • 3篇壶穴
  • 2篇底栖动物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学
  • 2篇锥头
  • 2篇无脊椎动物
  • 2篇流域
  • 2篇类群
  • 2篇湖泊
  • 2篇脊椎动物
  • 2篇功能群
  • 2篇功能摄食类群
  • 2篇河流
  • 2篇采样器

机构

  • 17篇重庆大学
  • 11篇教育部
  • 1篇湖北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7篇任海庆
  • 16篇袁兴中
  • 13篇刘红
  • 11篇张跃伟
  • 6篇王晓锋
  • 5篇岳俊生
  • 5篇邓伟
  • 3篇李波
  • 1篇孙荣
  • 1篇陈建
  • 1篇刘杰
  • 1篇庞旭
  • 1篇齐静
  • 1篇刘双爽
  • 1篇王强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三峡生态环境...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水敏性城市设计的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体系研究被引量:44
2016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地表被硬化的不透水地面所替代,城市面源污染加剧,城市水环境恶化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水敏性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提出从城市设计和生态管理角度实现城市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共同目标。综述了WSUD理论内涵、设计原则、技术体系以及隐含在其中的生态学思想,提出当前WSUD理论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技术体系,整合生态学思想以及建立科学的效益评估方法,并与传统生态智慧关联,为WSUD在我国的发展和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同时,基于WSUD技术及蕴含于其中的生态智慧,针对三峡库区城市水环境特点和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兼顾城市景观优化、生物生境再造、生态服务功能优化与城市建设协同发展,采取生态缓冲、湿地消纳和自然调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思路,以水陆界面生态屏障综合控制为主线,根据城市生活区-休闲娱乐区-水陆界面缓冲区3个空间层次,提出城市污染源头-滨湖绿带-生态护坡-基塘湿地-自然消落带多重拦截和消纳的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体系,形成三峡库区水敏性城市设计与建设的模版和参考,为三峡库区城市水体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三峡库区水质保护与城市人居环境协同发展。
王晓锋刘红袁兴中任海庆岳俊生熊森
关键词:生态思想城市水环境
潜流层多层采样器
潜流层多层采样器,包括锥头、外管、内管、取样管、采样瓶、手动抽气装置、防护罩和锤子,其特征是:锥头上部与外管和内管相连,采样瓶通过取样管分别与内管和手动抽气装置连接在一起,防护罩加盖在外管顶端,用锤子敲击防护罩使内外管进...
袁兴中张跃伟刘红李波任海庆
文献传递
山地河流壶穴大型无脊椎动物生态学研究——以重庆市五布河为例
壶穴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是河床微地貌的组成部分,又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特殊生境之一。壶穴形成于不渗漏的基岩上,其具有边界明确、食物链简单、生境易控制等特点,在河流生态学研究中常被作为模式系统。大型无脊椎动物是河流生...
任海庆
关键词: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对黑水滩河上游河段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在黑水滩河上游河段选取5个断面调查了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及其生境特征,研究微观尺度环境因素对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河段共发现大型无脊椎动物29种,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各断面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丰富度均随着潜流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潜流层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垂向水力梯度和垂向渗透系数是影响大型无脊椎动物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值粒径。潜流层无脊椎动物群落变化也可能受到食物源和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自然过滤系统,控制着潜流层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
张跃伟袁兴中刘红任海庆邓伟王晓锋
关键词:大型无脊椎动物环境因素
山地河流壶穴生态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壶穴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特殊生境之一,具有结构简单、边界明确、食物链简短、生境易控制等特点,常被作为生态学理论、进化理论和生物气候学等相关研究的模式系统.本文概述了山地河流壶穴的生境特点(水文、理化性质)、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环境因子)、食物链(竞争、捕食、寄生等)等,分析了壶穴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在水文特征、生物群落和食物链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了我国对壶穴的水文特征、理化性质、食物链以及环境因子对壶穴内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群影响的研究尚存在不足或空白,最后提出了壶穴生态系统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任海庆袁兴中刘红张跃伟邓伟岳俊生王晓锋
关键词:壶穴生境
山地河流浅滩生境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拓殖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包埋人工基质法研究大型无脊椎动物在山地河流潜流层中的拓殖过程。结果表明:群落个体密度在7—29 d呈"J"型增长,在29 d后骤然降低,55 d后呈波动趋势;物种丰富度在1—29 d呈增加趋势,29 d后呈波动状态;群落的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和生物量在第29、71和83天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第55、71、83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不同拓殖时间段物种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在55 d后趋于稳定。群落优势种为摇蚊(Camptochironomus sp.)、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四节蜉(Baetis sp.)、动蜉(Cinygmina sp.)、纹石蛾(Hydropsyche sp.)和扁泥甲科的一种(Psephenidae)。滤食者和收集者在整个拓殖过程中均是优势功能摄食群。群落拓殖过程是一个群落自身恢复能力和外部环境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拓殖初期潜流层的结构是影响着无脊椎动物迁入的主要因素,中期动物的生活史特征起主要作用,稳定期之后群落可能受到各因素的综合影响。
张跃伟袁兴中刘红任海庆邓伟岳俊生
关键词:大型无脊椎动物功能摄食类群
山地河流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被引量:2
2015年
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2013年8月(夏季)、12月(冬季)和2014年4月(春季),在黑水滩河上游河段,采用人工基质法调查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结果表明:3个季节共采集大型无脊椎动物27种,其中夏季22种、冬季和春季各16种,各季节水生昆虫种类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为81.8%、75.0%和62.5%;夏季群落密度显著低于冬季和春季,春季最高;冬季群落生物量显著高于夏季和春季,夏季最低;3个季节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空间分布上,大型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和丰富度均随潜流层深度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大多数个体均分布在0-20 cm深度.群落以滤食者和收集者组成的集食者为绝对优势功能群.动物的相互作用、生活史策略和潜流层的理化条件影响着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
张跃伟袁兴中刘红任海庆邓伟王晓锋
关键词:大型无脊椎动物功能摄食类群
河流栖息地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水质生物评价——以綦江河流域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2014年10月对綦江河流域19个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河流栖息地进行调查取样,分析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采用BI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各采样点水质状况,探讨评价指数与河流栖息地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所有采样点共记录底栖无脊椎动物40种,隶属于13目29科,平均密度为602.24个/m^2,采样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别为四节蜉(Baetis sp.)、水丝蚓(Limnodrilus sp.)、摇蚊(Chironomus sp.)和动蜉(Cinygma sp.).BI指数显示大多数采样点为"清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示大多数采样点为"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两者评价水质状况的结果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BI指数与底质、水质状况、河道变化、植被多样性等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底质、栖境复杂性、速度-深度结合和水质状况等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任海庆袁兴中刘红邓伟岳俊生王晓锋张乔勇刁元彬
关键词:底栖动物
海南天然林与橡胶林蜘蛛多样性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为探索天然林和橡胶林蜘蛛多样性现状,于2010年8月在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天然林和橡胶林,采用扫网法、陷阱法和单位面积法收集蜘蛛标本,分析两种林型之间蜘蛛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群差异,并以蜘蛛科和数量分布为属性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探讨林型中样方之间蜘蛛群落的相似性。共采集蜘蛛标本3609头,用于统计分析的成蛛969头,归属于23科,162种。天然林20科,100种,优势类群为跳蛛科、球蛛科和园蛛科;橡胶林17科,87种,优势类群为肖蛸蛛科、狼蛛科和猫蛛科。从蜘蛛的数量分布看,橡胶林蜘蛛个体密度显著高于天然林;而天然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橡胶林。橡胶林中结圆网型和游猎型蜘蛛显著高于天然林,结皿网型显著低于天然林,伏击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CA分析结果表明,24个样方趋于分成天然林和橡胶林2组,并且天然林样方之间相似性极高,而橡胶林样方之间相似性相对较低。以上结果表明:(1)橡胶林替代天然林后蜘蛛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多样性降低;(2)增加生境结构的复杂性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保护和恢复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任海庆陈建袁兴中刘杰
关键词:天然林橡胶林蜘蛛功能群
溪流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溪流潜流层是溪流表层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群落交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溪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无脊椎动物位于潜流层食物网的顶层,直接影响着潜流层物质和能量动态,是河流健康潜在的指示生物,调节着潜流层的环境净化和生态缓冲功能,对溪流生态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类群按生活史划分为偶入动物、非典型潜流层动物和典型潜流层动物.潜流层孔隙大小、孔隙水流速、溶解氧、温度、可利用的食物源、渗透系数和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大型无脊椎动物在潜流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对于潜流层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态界面,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应该选择合适的取样和调查方法.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生活史和生活史对策,在溪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作用的定量化分析,基于潜流层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以及潜流层作为"庇护地"对于大型无脊椎动物分布和进化的生态学意义,都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
张跃伟袁兴中刘红任海庆
关键词:大型无脊椎动物功能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