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珍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在早期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白细胞计数(WBC)对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急性呼吸道感染709例病患分成三个研究组,同时挑选体检健康的儿童255例为常规组,对PCT和hs-CRP、WBC的水平进行检验且将其结果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性感染组的PCT、WBS的指标明显比常规组和病毒感染组高(P<0.01);将四组的hs-CRP指标相比较,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阳性率PCT明显比hs-CRP高,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PCT和hs-CRP、WBC的联合检测能够起到很好的预测性,对疾病后续治疗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 何利珍崔艳丽李晓亮
-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
- MCL1激活MAPK-MEK信号通路促进食管癌细胞EC9706增殖
- 2021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MCL1表达变化及其调控食管癌细胞EC9706增殖的机制。方法:对2018年期间收集的12份食管癌组织及其癌周组织进行相对定量检测MCL1基因表达情况。构建表达MCL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H-MCL1-myc-His;将EC9706细胞设置转染空载体pCDNA3.1-myc-His的对照组、转染pCDNA3.1-MCL1-myc-His的实验组,细胞计数检测MCL1对细胞数量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细胞比例变化,划痕实验检测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以Western blot检测MCL1对MEK1磷酸化的影响,qRT-PCR检测MCL1对MAPK-MEK下游基因C-MYC、C-FOS、CCND1激活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MCL1的真核表达载体。和对照组相比,超表达MCL1后能够调控细胞周期改变,显著促进EC9706细胞数量增加,尤其在超表达MCL148h后,差异显著(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时也发现超表达MCL1后能够增加S+G2期的细胞比例;细胞划痕实验显示MCL1能够提高细胞迁移能力。检测到MCL1能够提高p-MEK1含量,并激活MAPK-MEK下游的靶基因C-MYC、C-FOS、CCND1的转录,差异显著(P≤0.05)。结论:MCL1在食管癌中普遍高表达,并且能够通过激活MAPK-MEK信号通路促进食管癌细胞EC9706增殖,或许可以作为一个鉴别食管癌的候选基因。
- 崔艳丽何利珍
- 关键词:食管癌细胞增殖
- 血清HE4、CA125与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HE4、CA125和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I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 IA)法分别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85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20人和健康对照者150人血清中HE4和CA125的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比较,血清HE4和CA125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下降,CD8亚群上升,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HE4、CA125和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3.7%,特异性为98.6%;Ⅰ~Ⅱ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阳性率低于Ⅲ~Ⅳ期患者,CD4/CD8比值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P<0.05)。结论 HE4、CA125与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水平,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凯余杨何利珍张佳佳李楠
- 关键词:卵巢肿瘤HE4CA125T淋巴细胞亚群
- 血清CA125、CA153、CYFRA21-1的水平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关系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抗原糖链抗原-125(CA-125)、CA153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水平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6例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病分为两组,A组为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共44例,B组为未合并间质性疾病患者,共42例。比较两组血清中CA125、CA153、CYFRA21-1水平,分析肿瘤相关抗原与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病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单指标及联合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患者的CA125、CA153及CY-FRA21-1水平均高于B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A125的敏感度为45.45%,特异性为95.24%,似然比为9.548;CA153的敏感度为27.27%,特异性为95.24%,似然比为5.729;CYFRA21-1的敏感度为65.91%,特异性为85.71%,似然比为4.61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125、CA153、CYFRA21-1均具有诊断皮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价值,CA125联合CYFRA21-1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P<0.01)。【结论】肿瘤相关抗原CA125、CA153、CYFRA21-1的血清水平可提示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情况,且CYFRA21-1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以考虑作为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的血清相关指标。
- 何利珍崔艳丽
- 多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检测中的价值被引量:12
- 2010年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其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上升幅度最大,位居首位。老年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与肺部感染常有相似症状,不易早期发现,临床上约86%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大多失去手术机会,一般以放疗、化疗为主。
- 江梅崔艳丽何利珍
- 关键词:生物学标记CA-125抗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联合炎症指标诊断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诊断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白细胞(WBC)计数的作用。方法:将465例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儿童、404例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儿童和200例未患病儿童分为细菌组、病毒组及对照组,将其血清SAA、CRP、PCT含量以及WBC计数进行对比。结果:细菌组和对照组血清SAA、PCT、CRP含量及WBC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组和对照组血清SAA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然而PCT、CRP含量和WBC计数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组与病毒组CRP、PCT、WBC计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PR和PCT能够作为细菌感染诊断指标。病毒感染患儿的SAA较CRP显著上升,同时SAA/CRP数据更敏感,联合检测SAA、PCT和CRP、WBC计数速度较快、较确切地判定感染种类,给儿童呼吸道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临床根据。
- 何利珍崔艳丽
-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质
- 中介素对急性肾衰竭的肾脏保护作用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中介素在急性肾衰竭病人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间确诊的急性肾衰竭病人45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介素水平,寻找血清中中介素水平与急性肾衰竭的相关性。另外,建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缺氧/复氧模型,模拟急性肾衰竭肾脏缺血再灌注过程,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号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以进一步探索中介素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结果急性肾衰竭病人血清中中介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经过缺氧/复氧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为(45.3±4.5)%,与对照组(100±1.4)%相比显著下降(P<0.05)。采用不同浓度的中介素(2μmol/L、4μmol/L、6μmol/L)对细胞进行干预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5.9±2.6)%,(75.4±3.2)%,和(86.7±2.9)%,与缺氧/复氧模型组相比显著上升(P<0.05)。细胞在缺氧再复氧后发生了严重的细胞凋亡现象,凋亡率为(42.3±3.6)%,与对照组(10.2±1.7)%相比显著上升(P<0.05),而经过中介素(4μmol/L)预孵育4 h的细胞凋亡率为(27.6±3.1)%,与缺氧/复氧模型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随着中介素浓度升高,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量升高,细胞自噬水平显著升高;与中介素单独处理组相比,PI3K抑制剂LY290042与中介素(2μmol/L)联合用组,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极显著下降(P<0.05),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量极显著上升,细胞自噬水平极显著升高。结论中介素在急性肾衰竭病人血清中高
- 崔艳丽何利珍李小亮
- 关键词:凋亡抑制蛋白质类中介素
- 凝血功能紊乱与危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FF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FF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 崔艳丽余杨刘红彬何利珍
- 关键词:危重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