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盛为
- 作品数:39 被引量:27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探讨其临床适应证。方法:以"人工髋关节,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为中文关键词;"Hip replacement,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Internal Fixation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69-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材料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10篇文献为重点进行了讨论。临床验证选择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68例75岁以上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方法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上多以采用内固定为主,对是否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仍存在争议。目前,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主要有钴合金和钛合金、聚乙烯、多孔聚砜类物、多缩醛类树脂、碳素等材料。主要采取的固定方式有:骨水泥型假体、生物型假体、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互补及现代骨水泥技术。经临床验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手术时间、置换后并发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好于内固定方法(P<0.05);置换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内固定方法(P<0.05),置换后12个月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置换后恢复好、能早期负重、并发症少等近期疗效好的优点,其远期并发症有待观察和进一步研究解决。,
- 杜广宇赵文志何盛为方旭米立东孙传秀张路孙雪刚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关节置换内固定假体材料
- 兔骨保护素全长基因的获取被引量:2
- 2012年
- 获得兔骨保护素(OPG)基因并分析序列。从兔肱骨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形成cDNA,用5′RACE策略扩增OPG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并测序及进行序列分析。兔OPG基因全长1 540bp,编码400个氨基酸,与人OPG氨基酸序列相比,同源性为89%,而与大鼠等其它动物的同源性则在85%左右。5′RACE法成功获得了兔OPG基因的真实序列,为OPG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 孙传秀赵文志何盛为方旭
- 关键词:骨保护素RACE全长CDNA序列
- 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体会
- 2003年
- 何盛为
-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方法
- 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后颈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变化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研究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后邻近节段的运动范围及椎间盘应力改变。方法将接触问题引入生物建模,建立正常全颈椎有限元模型,模拟C5/6椎间植骨融合和C5/6人工间盘植入,分析两种状态下其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及椎间盘的应力改变。结果(1)所建立模型包含了韧带、关节囊及其他软组织结构,而且真实细腻,准确度高;(2)椎间植骨融合术后邻近椎间隙运动范围增加,相应椎间盘应力明显增大,上位节段髓核与纤维环的应力约增加70%,而下位节段髓核与纤维环应力约增加40%;(3)人工间盘植入后颈椎运动范围除仅后伸受限(P(0.05)外,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不超过10%。结论植入的颈椎人工间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邻椎体节段的应力,且有利于改善颈椎的活动度。
- 李斌赵文志陈秉智苏晋何盛为方旭
- 关键词:颈椎生物力学植骨融合
- 建立全腰椎有限元接触模型被引量:48
- 2010年
- 目的应用自编软件和HyperMesh软件并结合接触理论建立全腰椎有限元模型。方法以正常自愿者全腰椎节段螺旋CT扫描图像的基础,利用自编软件和HyperMesh软件,生成全椎体的骨性有限元模型,补充建立终板、关节突软骨、椎间盘及韧带等结构,建立全腰椎有限元分析模型。引入接触理论处理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面-面接触问题。结果所建模型几何外型较真实,组织结构更完整,外观表现更细腻。生理载荷下的模拟结果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更加吻合。结论利用自编软件和HyperMesh软件可以提高有限元模型建立的速度和准确度,引入接触理论可提高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 苏晋赵文志陈秉智李斌何盛为方旭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腰椎
- 小腿严重开放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缺损的治疗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腿严重开放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行清创术,同时行骨折复位固定治疗,根据全身情况及创伤局部条件,择期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其中清创后骨折外支架固定25例,内固定5例,牵引1例。采用31例11种组织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小8cm×4cm,最大22cm×15cm。结果组织瓣移植后成活30例,失活1例。软组织缺损得以修复。骨折随访10个月-6年,28例于伤后2.5—8个月愈合(平均4.5个月),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均经再手术治愈。结论对小腿严重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同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以组织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孙传秀赵文志何盛为方旭米立东杜广宇张路
- 关键词:组织瓣小腿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
- 全颈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被引量:13
- 2010年
- 背景:有限元分析作为数值计算中的一种离散化方法,具有实验时间短、费用少、对身体无任何破坏、力学性能测试全面及可重复实验等突出优点。以往研究多将其集中应用于腰椎模型,由于颈椎解剖结构及损伤机制复杂,稳定性差等原因,颈椎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多,并且研究只局限于单椎体和运动节段。目的:建立更为真实、有效的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临床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1名既往无颈椎病史健康男性志愿者的颈椎进行CT扫描成像,应用CAD造型软件Solid-Works2003、HyperMesh软件和ANSYS11.0软件,采用四面体网格划分方法,对颈椎周围组织赋予不同的材料特性,引入接触理论和非线性结构计算方法,建立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在所建模型上加载模拟脊柱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的生理活动,并与生物力学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所建模型共有97705个节点,372896个单元。所建立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种方向的运动范围,理论分析结果与生物力学实测数据高度一致。证实建立的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细腻有效,具有良好的生物逼真度,可应用于临床生物力学分析。
- 李斌赵文志陈秉智苏晋何盛为方旭
- 关键词:颈椎生物力学有限元三维模型数字化骨科技术
- 低频振动刺激BMSCs修复骨缺损在体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在体试验,探讨以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种植于脱钙骨支架与低频振动相结合进行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植入脱钙骨,B、C组:植入脱钙骨复合BMSCs。A、B两组施加频率25 HZ振动,C组不参加振动,第5周取标本观测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通过大体标本,组织学,电镜及生化检测结果分析,B组在各组间骨缺损区愈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以BMSCs作为种子细胞种植于脱钙骨支架与低频振动相结合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 杜广宇赵文志何盛为米立东张路孙传秀孙雪刚
- 关键词:低频振动BMSCS骨缺损在体实验
- 足踝部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构建及验证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构建并验证足踝部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为足踝部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字化平台。方法:获取健康受试者的右下肢CT与踝关节MRI数据,综合应用Mimics、Solid Works以及Hyper Mesh三个软件构建3D渲染模型、实体模型以及有限元模型,在ABAQUS软件中对标准站立中期进行仿真分析,与相关文献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整个模型共由205 203个单元和48 748个节点组成,包含了30块骨骼、113条韧带、各关节软骨以及外围软组织。仿真分析结果:足底压力峰值为0.35MPa,跖骨应力峰值为8.90MPa,距骨、跟骨、骰骨以及舟骨等的应力峰值分别为5.72MPa、7.63MPa、4.79MPa、5.40MPa。分析结果与相关文献数据基本一致。结论:本模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似性,各组织结构在仿真分析中均能很好的发挥各自的功能,其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可作为足踝部生物力学研究、模拟各种足踝部损伤以及内固定术式的可靠数字化平台。
- 金乾坤何盛为何飞熊陈秉智
- 关键词:足踝部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 低频振动刺激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被引量:2
- 2011年
- 我们以免骨缺损模型为研究对象,在植入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后,对动物施加12.5、25、50、100Hz频率的振动刺激,观察BMSCS在骨缺损微环境中的成骨分化,并探讨最佳振动频率。
- 何盛为赵文志张路米立东杜广宇孙传秀孙雪刚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骨缺损模型干细胞修复低频BMS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