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春仁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系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食蚜蝇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短刺
  • 1篇夜蛾
  • 1篇蝇科
  • 1篇油柰
  • 1篇幼虫
  • 1篇幼虫期
  • 1篇越夏
  • 1篇脂类
  • 1篇食量
  • 1篇食蚜蝇科
  • 1篇双翅目
  • 1篇农药
  • 1篇农药防治
  • 1篇吸果夜蛾
  • 1篇荔枝
  • 1篇荔枝蝽
  • 1篇菊酯

机构

  • 3篇福建农学院
  • 2篇福建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6篇余春仁
  • 4篇潘蓉英
  • 1篇陈达荣

传媒

  • 2篇福建农学院学...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福建果树
  • 1篇华东昆虫学报
  • 1篇武夷科学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福建省食蚜蝇种类调查(双翅目:食蚜蝇科)被引量:5
1989年
木文系作者于1979~1983年参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及福建省昆虫资源调查中有关福建省食蚜蝇科昆虫种类的工作总结。文中记载福建省食蚜蝇科昆虫37属77种,其中八种仅鉴定到属,在已鉴定的种类中有中国新记录2种,福建新记录12属22种.
余春仁
关键词:食蚜蝇昆虫
宽带细腹食蚜蝇Sphaerophoria macrogaster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研究了宽带细腹食蚜蝇Sphaerophoria macrogaster(Thompson)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该食蚜蝇在福州一年发生7代,各代的历期分别为46.3天、30.9天、66.7天、23.1天、26.1天、37.1天与131.2天。主要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和越夏,所以第7代与第3代的历期都很长,蛹期也比其他各代长,分别为100天与45天。每雌的平均产卵量为20.8粒。幼虫期的总捕蚜量为286.7头,其中2、3龄幼虫的捕蚜量占幼虫期总捕蚜量的98.2%。
余春仁潘蓉英杨生华林丽玲郭晨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全文增补中
荔枝蝽的系统解剖及其在测报上的应用被引量:12
1993年
本研究采用蜡盘解剖法,对荔枝蝽的脂肪体、消化道、中肠、马氏管、输精管、卵巢进行系统解剖。提出了卵巢发育的1-5级标准。发现其内部器官的变化与发生状况紧密相关。通过冬季预测、早春预测等发生期与发生量的预测,为荔枝蝽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准确的放蜂和施药时间。
余春仁潘蓉英
关键词:荔枝蝽测报
短刺刺腿食蚜蝇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1991-1993年,在福州郊区调查,短刺刺腿食蚜蝇Ischiodonscutelloris为该地区优势种,一年发生6-7代,有越夏年份发生6代,无越夏年份发生7代。主要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和越夏。世代历期随温度高低而异,平均气温为16.6℃时,世代历期长达45.3天;平均气温28.2℃时,为21.1天。幼虫期平均捕蚜量可达278.5头,三龄幼虫食量最大,占幼虫期总食量的80%以上。食蚜蝇姬蜂是造成本区秋季短刺刺腿食蚜蝇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余春仁潘蓉英连建新王文勇
关键词:越夏幼虫期生物学特性食量
油柰吸果夜蛾的综合防治效果
1996年
油柰吸果夜蛾的综合防治效果陈煜(闽侯监狱白砂农场)余春仁(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近年来,油柰生产在我省发展迅猛,市场销路良好,供不应求,但油柰生产中出现了吸果夜蛾严重危害的问题,造成大量落果、.烂果,大大地影响了产量。我场于1991年开发山地种植(11...
陈煜余春仁
关键词:油柰吸果夜蛾
菊酯类农药防治荔枝椿象研究被引量:5
1989年
荔枝椿象是我省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历年来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求有效的药剂及防治技术极为重要。我们于1987年4~5月在福州金山福建省农学院内进行了9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对荔枝椿象成、若虫及卵的防治试验,以探讨拟除虫菊酯农药防治荔枝椿象的应用技术。
陈达荣余春仁潘蓉英池敏修
关键词:农药荔枝害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