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喜禄

作品数:30 被引量:94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黄土丘陵
  • 12篇丘陵区
  • 11篇黄土丘陵区
  • 10篇土壤
  • 9篇植被
  • 9篇水土
  • 9篇水土保持
  • 8篇丘陵
  • 8篇沟壑
  • 7篇丘陵沟壑区
  • 6篇黄土丘陵沟壑...
  • 5篇生态
  • 5篇黄土高原
  • 4篇生态农业
  • 4篇水分
  • 4篇水土保持型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4篇农业
  • 3篇植被类型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兰州大学
  • 2篇盐城工学院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铜川市水保工...

作者

  • 30篇侯喜禄
  • 12篇刘国彬
  • 8篇白岗栓
  • 7篇刘文兆
  • 7篇梁一民
  • 5篇周萍
  • 3篇李代琼
  • 3篇曹清玉
  • 2篇王国梁
  • 2篇黄瑾
  • 2篇李凤民
  • 2篇陈云明
  • 2篇姜峻
  • 2篇阮成江
  • 2篇胡梦珺
  • 2篇范兴科
  • 1篇李锐
  • 1篇周佩华
  • 1篇周生路
  • 1篇陈杰

传媒

  • 7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沙棘
  • 1篇山地学报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国际沙棘研究...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0
  • 5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及结构变化被引量:65
2003年
在 1 98 1、1 988和 2 0 0 1年 3个时期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对纸坊沟流域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中度退化生态系统 ,短期封禁就能使草本群落得到明显恢复。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的增加、植被盖度的提高和生物量的提高 ,其增加幅度分别为 7%~ 73%、81 %~ 1 67%和 61 %~ 1 38%。伴随着植被恢复 ,植被保持水土功能增强。流域土壤侵蚀从封禁前的极强度侵蚀 ( 1 0 0 0 0~1 40 0 0 t/( km2·a) )减小到轻度侵蚀 ( 1 2 1 0 .2 t/( km2·a) )。中期封禁过程中群落盖度、生物量继续增加 ,水土保持功能进一步提高 ,但和短期封禁恢复相比 ,提高幅度较小 ,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分别增加了 3%~1 8%、- 4%~ 8%。随着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加强 ,土壤表层养分也逐渐提高。中期封禁后群落结构和短期封禁相比发生较大变化 ,其中天然草本群落中发生了优势种更替现象 ,但天然灌木群落和人工乔灌群落优势种变化不大或无变化 ;群落垂直结构变化表现为 :草本群落结构变化最大 ,人工乔木林次之 ,但灌丛结构变化相对较小。封禁消除了致使植被退化的影响因子后 ,促进了群落内物种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从而使群落生态功能得到恢复 ;群落生态功能的恢复使群落生境得到改善 。
王国梁刘国彬刘芳侯喜禄周生路
关键词:黄土沟壑区植被恢复封禁植物群落群落组成
黄土丘陵区退耕前后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被引量:25
2009年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角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前后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能值指标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前,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产品总产出能值为7.53E+18 sej,退耕后减小了1.50E+17 sej,单位面积农产品生产力由退耕前的5.38E+15 sej/hm2上升到退耕后的1.68E+16 sej/hm2,畜产品的产出能值有所下降。退耕后系统生产优势度指数由退耕前的0.60上升到0.72,系统稳定性指数由退耕前的0.51增加到退耕后的0.53,退耕后流域人口承载力较退耕前大。退耕前后该流域能值投入率及环境负荷几乎无变化,净能值产出率由0.11增加到0.29,退耕前流域人均能值用量为5.16×1015 sej,退耕后增加到5.41×1015 sej,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由退耕前的2.55上升到退耕之后的6.69。退耕后,能值-货币比为2.21×1012 sej/$,与退耕前相比变化不大。为了使该流域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投入配置,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减小环境负荷,逐步走向系统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健康发展轨道。
周萍刘国彬侯喜禄
关键词: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工程黄土丘陵区能值分析
半干旱区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植被的关系被引量:92
2003年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典型横断面为代表,初步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中连川小流域坡顶、坡面和坡脚不同部位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连川流域土壤养分全量和速效态都匮乏。在开垦利用条件下,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氮、磷、Olsen-P、硝态氮含量在不同坡位的高低顺序:坡面<坡顶<坡脚,显示了土壤养分坡脚富集、坡面和坡顶流失的特征。恢复地表植被后,土壤有机碳、氮的含量较相邻的农田显著提高。草本植被群落对土壤养分(0~20cm)的积累促进作用高于灌木。
郭胜利刘文兆史竹叶侯喜禄李凤民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形植被
退耕还林还草,由点到面推进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被引量:4
2000年
刘文兆梁一民侯喜禄刘国彬
关键词: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退耕还林
黄土丘陵区流域主要植被类型养分循环特征被引量:20
2006年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为例,系统研究流域在植被稳定恢复期1种乔木、4种灌木和9种草地植被类型的养分循环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乔灌植被类型的叶片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当年的新生枝条,新生枝条则明显高于枝干;乔木植被类型的生物量、氮磷养分累积量明显高于灌木植被类型,灌木植被类型则高于草地植被类型;乔木的氮养分循环速率是0.789,灌木为0.742,草地为1.000;乔木P2O5循环速率是0.881,灌木为0.758,草地为1.000。乔木的氮养分年盈余量是333.0 kg/km2,灌木为508.5 kg/km2,草地为597.0 kg/km2;乔木的P2O5年盈余量是333.0 kg/km2,灌木为423.0 kg/km2,草地为531.0 kg/km2。
赵护兵刘国彬侯喜禄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乔木灌木草地
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及坡位草本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1
2009年
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内的大范家沟阴阳坡和拐沟阴坡坡面主要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及坡位的草本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阴坡草本群落的物种20多种,较阳坡高30%。阴阳坡面上草本群落生物量和盖度从坡下至坡上逐渐减小。在水分和养分条件好的地段均有灌木入侵。阳坡Margalef和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均随坡位升高而降低;而阴坡Mafgalef指数随坡位升高而降低,Menhinick指数却随坡位升高而增大;3个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阴阳坡均随坡位的升高而减小。不同坡位引起的植被盖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坡位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描述或评价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时,应多选几个指标参数,避免单一指标带来的片面性。掌握草本群落自身喜阴阳特性、生境特征、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充分认识植被演替条件和演替规律,对指导该区植被和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周萍刘国彬侯喜禄
关键词:坡向坡位物种多样性黄土丘陵区
沙棘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及效益试验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为在黄土高原大面积建造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发展经济 ,笔者于 1975~ 2 0 0 2年的 2 8年间 ,在半干旱黄土区的吴旗、安塞和固原县进行了沙棘和环境关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沙棘具有特殊的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 ,沙棘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其值为 1.2 1~ 1.53g·m- 2·mm- 1,是荒山植被的 3.1~ 5.8倍。沙棘耗水较经济 ,在半干旱的黄土区荒山种植 ,它能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测定沙棘水势较低 ,蒸腾强度较稳定 ,蒸腾耗水较大 ,吸水量较大 ,束缚水和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较高。观察沙棘叶和根的形态解剖学特性看出沙棘耐干旱、耐水湿和调节蒸腾作用较强。沙棘在半干旱黄土区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明显。沙棘通过其茂密的林冠层、林下草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层形成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结构 ,对林下小气候、土壤水分、养分及生物多样性有良好影响。与荒坡测定对比 ,第 2、 3和 4龄沙棘林地 ,径流量分别减少 6 6 .2 %、 6 5.9%和 78.2 % ,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 39%、 37.8%和 4 7%。 5龄以上的沙棘林 ,一般无侵蚀沟和滑坡发生。沙棘是适应黄土高原的优良树种 ,具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李代琼梁一民侯喜禄黄瑾姜峻阮成江郝登跃齐举一
关键词:沙棘生态功能生态效益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植被水保生态效益研究被引量:75
2000年
通过研究表明 ,不同类型植被减少径流和泥沙的功效不同 ,东坡不同类型植被小区径流深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荒坡 >沙棘 (平茬 ) >沙棘 +小叶杨 >农地 ,北坡为油松 >油松 +沙棘 >沙棘林 ;东坡产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农地 >荒坡 >沙棘 (平茬 ) >沙棘 +小叶杨 ,北坡为油松 >油松 +沙棘 >沙棘。不同类型植被在生长季的土壤水分平均值均很低 ,其变化范围在6 .33%~ 9.6 0 % ;
陈云明侯喜禄刘文兆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生态效益
刺槐、柠条、沙棘林土壤入渗及抗冲性对比试验被引量:55
1995年
试验结果表明:刺槐、柠条、沙棘林土壤入渗性能均高于荒地。从初渗率到稳渗率,刺槐林最高,初渗率柠条林最高,沙棘林稳渗率高于柠条林。3种林地的土壤抗冲性均大于荒地。土壤表层抗冲性以柠条林最大,刺槐、沙棘林次之,荒地最小。刺槐、柠条、沙棘林土壤冲刷模数与土层深度、冲刷坡度、须根含量关系密切,并呈多因子乘积函数关系。为研究乔灌林保持水土机理和土壤抗冲性测定提供依据。
侯喜禄白岗栓曹清玉
陕北丘陵沟壑区(安塞)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刘文兆梁一民侯喜禄刘国彬郑剑英李代琼苏敏张兴昌王继军白岗栓范兴科李锐吴瑞俊张晓萍陈云明
安塞试区以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持续发展为核心,在协调优化黄土丘陵沟壑区点线面三类水资源(泉水、沟道径流、雨水及土壤水)的利用方向及其相互关系、林草植被恢复建造、小流域生态稳定性健康诊断以及适用于该地区不同尺度生态环境量化评...
关键词: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