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迪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脊髓
  • 2篇细胞
  • 2篇麻醉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蛋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伤
  • 1篇血必净
  • 1篇血必净注射液
  • 1篇血小板
  • 1篇依那西普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胰胆管造影术
  • 1篇异丙酚
  • 1篇应激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7篇傅迪
  • 5篇戴茹萍
  • 3篇郭曲练
  • 1篇吴艳红
  • 1篇张燕玲
  • 1篇杨勇
  • 1篇王瑞珂
  • 1篇周佩
  • 1篇朱蓉
  • 1篇李春玲
  • 1篇刘建华
  • 1篇钟涛
  • 1篇卢向航
  • 1篇肖艳英
  • 1篇徐道妙
  • 1篇龚华
  • 1篇艾宇航
  • 1篇鄢建勤
  • 1篇施旭丹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6在大鼠切割痛后脊髓中的表达和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大鼠切割痛后脊髓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纵行切割大鼠后足作为疼痛模型,取切割后不同时间点(1、6、24、72h)及假手术组(未行手术组)大鼠腰髓节段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观察IL-6mRNA的水平,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的方法,观察IL-6在腰段脊髓的表达及细胞定位;鞘内注射IL-6抗体中和内源性IL-6后,采用VonFrey尼龙纤维刺激后足以检测大鼠后足机械痛敏。结果大鼠后足切割1、6、24h后,其同侧腰段脊髓IL-6mRNA水平较假手术组分别上调1.43、1.74及1.46倍(t=3.315,P=0.016;t=5.121,P=0.0022;t=2.933,P=0.02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切割后6hIL-6在切割侧腰段脊髓后角表达明显增加(t=4.496,P〈0.05),并且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和内皮细胞中;鞘内给予IL-6抗体可明显增加大鼠后足切割后的缩足阈值。结论IL-6可能参与了大鼠后足切割后机械痛敏的过程,抑制IL-6的表达上调可能成为术后疼痛治疗的新靶点。
赵倩傅迪周佩戴茹萍
关键词:疼痛脊髓
瑞马唑仑-氟马西尼方案对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苏醒情况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氟马西尼方案对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苏醒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ERCP术患者84例,性别不限,年龄18~78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2):瑞马唑仑-氟马西尼组(RF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RF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麻醉维持:RF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5~2.0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2~8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维持BIS值40~60。术毕时RF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2 mg,P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间、术后复苏室停留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评分、内镜医师满意度评分和术后24 h时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结果与P组比较,RF组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欣快感发生率降低(P<0.05)。2组躁动、头晕、恶心呕吐和再镇静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内镜医师满意度评分和术后24 h时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氟马西尼方案用于ERCP术患者可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
肖艳英朱蓉戴茹萍张燕玲傅迪
关键词:氟马西尼二异丙酚门诊外科手术麻醉恢复期
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联合综合模拟人在临床麻醉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一种情景式临床教学方法,而模拟人教学则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文拟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应用于临床麻醉教学中,并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以评估其在临床麻醉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探讨现代麻醉学模拟教学的新方法。
杨勇鄢建勤钟涛郭曲练傅迪
关键词:麻醉学模拟人
急性心肌损伤激活脊髓水平白细胞介素1β信号通路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损伤对脊髓水平IL-1β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心肌内注射5%甲醛建立急性心肌损伤模型,于术后1,3,6,24及72h取颈部脊髓进行研究。Western印迹检测急性心肌损伤后各个时间段脊髓水平IL-1β的蛋白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IL-1β的细胞定位。电泳迁移率(EMSA)试验检测急性心肌损伤对IL-1β的下游转录因子NF-κB和AP-1活性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损伤后,脊髓水平的IL-1β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且持续至心肌损伤后72h;上调的IL-1β的蛋白和mRNA主要在脊髓灰质II~IV层神经元中表达;急性心肌损伤后,NF-κB和AP-1的DNA结合率显著增强。结论:急性心肌损伤导致脊髓水平IL-1β信号通路的激活,激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因子通路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
刘建华傅迪徐军美卢向航戴茹萍
关键词:心肌损伤白细胞介素-1Β核转录因子-ΚB激活蛋白-1
脊髓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促进切割损伤导致的痛觉过敏
2009年
目的:研究脊髓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在急性切割损伤导致的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在异氟醚麻醉下纵行切割大鼠后足,在手术不同时段观察大鼠切割足50%缩足阈值,并取腰髓节段采用实时定量RT-PCR观察TNF-α的mRNA水平。另外一组实验,鞘内给予可溶性TNF受体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观察其切割后足大鼠的痛觉行为学改变。结果:大鼠后足切割导致其同侧腰段脊髓TNF-α基因水平上调,鞘内注射依那西普显著抑制切割损伤引起的机械性痛觉过敏。结论:脊髓内TNF-α参与了切割损伤导致的痛觉过敏,抑制上调的TNF-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术后疼痛的新方法。
梁纯波傅迪郭曲练戴茹萍
关键词:脊髓实时定量PCR依那西普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后足切割疼痛中的作用
2010年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后足切割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纵行切割大鼠后足作为疼痛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观察大鼠后足切割后不同时间点(1-72hr)BDNF在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与脊髓内表达的变化。腹腔或鞘内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后,以Von Frey尼龙纤维刺激后足行机械痛敏评价。结果:大鼠后足切割后1-24hr内,BDNF在切割侧L42-L5脊髓后角表达明增加,BDNF主要位于后角神经元内与神经末梢,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内未见明显表达;在L42-L5背根神经节,BNDF免疫阳性细胞百分比在切割后1-24hr内也明显增加,增加的主要为大直经神经元;鞘内给予BDNF抗体可明显增加大鼠后足切割后的缩足阈值,而腹腔给予BDNF抗体对大鼠的缩足阈值影响较小。结论:BDNF参与了大鼠后足切割后机械痛敏的过程。
傅迪郭曲练施旭丹戴茹萍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脊髓背根神经节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脓毒症的3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5)患者给予抗生素、对症及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如病情需要可给予脏器替代治疗,包括使用呼吸机和/或血液透析;血必净组(n=15)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12h,连用7d,对患者进行CRP、PLT测定,同时观察患者WBC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必净组C-反应蛋白、PLT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必净组WBC数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血必净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的应激反应。
吴艳红徐道妙艾宇航李春玲王瑞珂傅迪龚华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脓毒症血小板应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