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骏
-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从牙齿结构推断年龄被引量:4
- 1985年
- 本文设计了改良的冠室指数公式。用求积仪对91例上颌第一磨牙磨片的釉质、冠部牙本质和髓室的面积进行了测量,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冠室指数与年龄关系的回归方程式:Y=72.32-0.442x(Y为推断年龄,x为冠室指数)。
- 冯家骏
- 以牙磨耗度和牙指数推算牙齿年龄的多元回归方程式的研究被引量:8
- 1984年
- 本文对97例华南人M^I的磨耗度、牙指数和年龄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由此而提出以牙磨耗度和牙指数为两个变量的三元回归方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元相关系数高于其它二元相关系数,三元回归方程的标准估计误差低于其它二元回归方程的标准估计误差。因而,以三元回归方程式比单纯以牙指数或牙磨耗度作为变量的二元回归方程式估计年龄准确。
- 魏博源冯家骏
- 关键词:年龄估计
- 广西彝族皮纹学调查研究
- 1987年
- 广西彝族皮纹178例(男92、女86),观测项目包括手指纹型、总指嵴数等。结果如下;指端纹型出现率:斗型49.47%,尺箕43.93%,弓型4.38%,桡箕2.22%。其中以斗型和尺箕多见,与文献报道广西其他民族(壮、毛南、侗族)有差异,反映同一人种内存在着一定的民族差异。桡箕和弓型出现率最低,与国内外报道相同,似乎是人类指纹分布的共同规律。指端纹型具有性别差异。本文以斗型为例,出现率:男52.74%,女45.73%,男多于女,差异显著。彝族手指纹嵴数总平均为116.35,较国内外文献报道为低。人类皮纹表现具有遗传特征、民族差异和种族差异,是人类遗传学和医学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藏、毛南、侗族等的皮纹调查已见报道之外,其他民族的皮纹调查资料较少见到。为搜集我国少数民族正常群体的皮纹学数据,提供研究和参考,并为进一步作皮纹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做些基础工作。本文对广西彝族的手纹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其他民族相比较。
- 刘庆麟冯家骏韦贵耀陈华
- 牙构造与年龄的关系——第一磨牙内部构造与年龄的关系被引量:5
- 1983年
- 本文根据牙本质终身不断地向髓腔方面增生的生理现象,对我国华南地区97颗上颌第一磨牙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应用显微测量技术,在按统一标准制成的牙磨片上测量有关项目,依据指数公式求出髓室牙本质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髓室牙本质指数与年龄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求出了用指数推算年龄的回归方程,并列出了可供参考的年龄估计值全体均数的95%可信限表。
- 魏博源冯家骏方中祜
- 关键词:年龄估计
- 古尸防腐、保存、护理技术探讨被引量:2
- 1994年
- 张文光冯家骏等
- 关键词:古尸防腐护理
- 鸦片战争将士遗骸鉴定与塑化保存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虎门大角山炮台保卫战将士遗骸进行鉴定和塑化保存。方法 依据遗骸的骨性标志、牙齿磨耗程度等特征,应用体质人类学人体测量方法,进行人种、性别和年龄等的鉴定;采取本室获得的专利技术,对其中的25具遗骸进行塑化保存。结果 所鉴定的67例遗骸均属黄色人种,均系男性青、壮年,具有部队官兵群体特征;塑化的25具遗骸外观、颜色、光泽、质地、抗压抗碎性能明显加强。结论 此批遗骸的清理和鉴定,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虎门大角山炮台保卫战鲜为人知的历史空白提供了实物见证;塑化保存的将士遗骸,将成为建设中的虎门鸦片战争(纪念馆)供后人凭吊的实物标本。
- 张德兴张文光贺新红汪华侨郭佳翟沛森冯家骏
- 关键词:部队官兵牙齿磨耗塑化鸦片战争
- 南越王宫署遗址出土明代人骨骸鉴定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对广州市南越王宫署遗址挖掘中明代地层出土的8具人骨遗骸进行人类学鉴定。方法根据遗骸各相关骨块的标志特征和牙齿磨耗程度,对年龄、性别、身长等分别进行鉴定。结果此8具遗骸,2具为男性,5具为女性,另1具因年幼未能确定性别。8具骨骸的身高、年龄特征都作了较精确的测定。结论对此批骨骸鉴定的成功,既为广州市南越王宫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数据,又为广州市南越王宫署博物馆的建成后的展出和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保存了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料,意义重大。
- 曾满红张文光张德兴陈凌枫陈国伟陆志根汪华侨冯家骏
- 关键词:明代
- 明代古墓骨骸及随葬品塑化保存研究被引量:7
- 1999年
- 目的 探索生物类文物优质保存的新途径.方法 应用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对明代古墓出土的骨骸和随葬品如木梳、拐杖、竹筒等样品进行塑化.结果 塑化后的骨骸、木梳、拐杖和竹筒等样本性能近似塑料,外形、大小等与塑化前基本保持一致,色泽、坚韧性等较塑化前有所改善.经1年观察,质量完好.结论 应用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处理和保存生物类文物样品,是一条简便易行质量可靠的新途径.
- 张德兴张文光贺新红刘艳馨邱立诚吴海贵刘成基冯家骏
- 关键词:生物塑化
- 东莞新石器时代“蚝岗人”遗骸的鉴定和保存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对东莞市南城蚝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具人体遗骸进行人类学鉴定和保存。方法 依据遗骸骨块尚存的骨性标志、长骨长度和牙齿特征等参数 ,按邵象清、吴汝康等的人体测量方法 ,对遗骸的性别、年龄、身长和人种等作出鉴定 ;并因地制宜进行了原地原位封存。结果 该遗骸属男性、死前年龄约 4 0~ 4 5岁、身长约 16 6 、人种为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原地封存至今效果良好。结论 该遗骸的鉴定和保存为距今 5 0 0 0年的广东最早人类村落遗址“珠三角第一村”提供了确凿的历史见证。
- 张德兴张文光贺新红汪华侨冯家骏冯孟钦邱立诚
- 关键词:身长年龄长骨
- 东莞明代古尸的鉴定和塑化保存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对东莞出土的 2具明代古尸进行清理鉴定和塑化保存。方法 详细剖检并用体质人类学的测量方法对性别、年龄、身高等进行鉴定 ;用组织学方法对器官组织结构进行光镜检查 ;用直接涂片法和飘浮沉淀法镜检肠道寄生虫卵 ;应用本室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对此 2具古尸进行塑化保存。结果 男性古尸死时年龄约 5 0岁、生前身高约 1 70m、出土时体重 4 5kg ,女性古尸死时年龄约 80岁、生前身高约 1 5 8m、出土时体重 2 2kg ;组织学检查 ,男性古尸部分横纹肌镜下可见肌纤维胞核、女性古尸子宫平滑肌镜下可见肌纤维胞核 ;男性古尸肠道镜检可见华支睾吸虫卵、鞭虫卵和蛔虫卵 ,女性古尸肠道除上述虫卵外 ,还可见布氏姜片虫卵 ;此 2具古尸经塑化保存数年 ,外观、质地至今完好如初。结论 此 2具古尸的鉴定和保存对东莞明代历史发展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现代生物塑化技术是长期优质保存古尸的新途径。
- 张德兴张文光贺新红汪华侨冯家骏钟创坚李润权
- 关键词:古尸虫卵体质人类学浮沉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