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超

作品数:18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文艺
  • 4篇文学
  • 2篇代文
  • 2篇研究会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诗词
  • 2篇现代文
  • 2篇现代文学
  • 1篇大西
  • 1篇大西北
  • 1篇电影
  • 1篇动作片
  • 1篇学史
  • 1篇学者
  • 1篇延安文学
  • 1篇余华
  • 1篇灾难片
  • 1篇载道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性

机构

  • 17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新疆财经大学

作者

  • 17篇冯超
  • 8篇李继凯
  • 1篇钟海波
  • 1篇吴妍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郭沫若学刊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新文学史料
  • 1篇信阳农林学院...
  • 1篇商洛学院学报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新文学评论
  • 1篇茅盾研究回顾...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郭沫若《女神》中人神关系的互文性建构——以《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三部诗剧为中心
2022年
《女神》第一辑所收录的组诗《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作为郭沫若早期代表作,除却诗体、语词上等外在形式的突破外,渗透其内的“泛神”思想亦极大丰富了作品的精神气质。具体表现为五四张扬“自我”的主潮下,“我”与“女神”之间的文本距离从各自独立、对峙到彼此之间融通合一,最终在人性、神性试探磨合的张力中,获得了个体意识最大限度的喷张。
袁宇宁冯超
关键词:《女神》人神关系互文性
论郭沫若与中国高等教育
2015年
作为文化名人的郭沫若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实践性教育家,他以实际行动对中国现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切实努力和重要贡献。本文拟重点考察郭沫若与高等教育的关联史实,着重分析其赴日留学接受的海外高等教育及回国后在高校任职、实行教育改革的经历。进而对他1950年后管理及创办高等教育的实践做出论述和评价,目的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探讨郭沫若与高等教育的多方面关系。在予以评说的同时,也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
冯超李继凯
关键词:高等教育
延安文学批评的历史化呈现——评卢美丹《延安文学批评研究(1937-1977)》
2023年
卢美丹新著《延安文学批评研究(1937-1977)》一书,对1937-1977年间的延安文学批评进行了整体性、历史化的考察。作者在充分考辨原始报刊、文集、文学史著作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延安文学批评之研究这一独特视角出发,有意识地回到历史情境中讨论问题,为我们还原了延安文学批评的历史风貌与整合嬗变,对推进延安文学研究,理解延安文学与现代中国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另一视角。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史料丰赡扎实、研究视角独特、持论客观公正的学术著作。
冯超李亚菲
关键词:历史化
茅盾与郭沫若比较研究述评
茅盾与郭沫若,作为文学大师群中独特的"这一个",虽有共同的文学观照和奋斗目标而在文学史的华丽乐章中琴瑟和鸣,但内蕴于两者之中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却没有被忽略乃至消解,反而在2 0世纪纷繁复杂的文学思潮、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及文...
冯超
文献传递
谢冰莹对国统区抗战文艺的认同与疏离——以其主编《黄河》中的自撰稿为中心
2018年
“长安倦旅雪中行,香米园西遇女兵。号角诗筒同一吼,黄河从此怒涛生。”①这是1940年初,诗人卢冀野在古城西安拜会谢冰莹时现场题赠的一首诗。是时,有着北伐女兵、知铝作家之谓的传奇人物谢冰莹又有了另一种身份——《黄河》文艺月刊主编。
冯超李继凯
关键词:抗战文艺主编国统区撰稿疏离
为中国的“苏格拉底”立传——研究生对长诗《谒无名思想家墓》的感言
2013年
小引:我先来介绍一点相关情况,算作小小的引言吧。张梦阳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已经退休了。他是我景仰的一位学者,在鲁迅研究尤其是“鲁迅学”研究方面贡献很大,其治学精神亦令人钦佩。我近期在一篇题为《我与鲁迅有“三缘”》的短文中还特别提及:在我以“研究生”身份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多地访学时,聆听了多位学者的深刻教诲,收获颇丰。特别是我第一次踏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门见到了张梦阳先生,听讲之余还看到他在研究室屋中放着小床,得知他经常不下班就在这里从事研究和休息,我才知道搞研究可以如此专注和拼搏,这对我确实有着很大的启迪及激励作用。张先生治学严谨,著作甚多,影响很大。
李继凯冯超吴妍
关键词:苏格拉底思想家感言无名长诗鲁迅研究
城市电影的现实空间与文本想象
2022年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世界上第一部影片《工厂的大门》,于1895年首映于法国巴黎。事实正好说明,电影诞生之日,也即是城市电影问世之时。”[1]当然,城市电影并不等于以城市为背景的电影。譬如,各种风靡市场的动作片和灾难片都往往将城市作为影片的叙事场所,并通过各种拍摄技巧和特效技术赋予城市一种奇观化、刺激眼球的观感,但很显然其本身不能称之为城市电影。城市在其中只是起到表征某些想象的作用,要么是过度浪漫化的,要么是过度危机化的,真实的城市被这些表象所掩盖。
凯丽比努尔·色提尼牙孜冯超
关键词:特效技术灾难片动作片浪漫化
茅盾研究回顾与前瞻学术讨论会暨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会综述被引量:1
2014年
2014年7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茅盾研究会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和安徽黄山书社协办的“茅盾研究回顾与前瞻学术讨论会暨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会”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近8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讨论会上,专家学者们就茅盾研究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以及相关史料的整理发掘、茅盾的文学创作、文艺批评和研究、文学期刊编辑等问题分六场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讨论。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共同认识,也有不同思想的交锋,气氛活跃、热烈。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钟海波冯超
关键词:茅盾研究专家学者
郭沫若的中科大情结——以其为该校题颂的几首诗词为中心
2018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的创建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件盛事。作为学校创建的筹备者、推动者及首任校长的郭沫若从1958年开始就与这座以培养尖端科技人才而闻名的高等学府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随后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通过捐款捐物、引进师资、政策保障等多种形式尽力维护学校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在政治风云诡谲、斗争运动频繁的五六十年代里,依然具有诗人气质的郭沫若数次为全校师生题诗朗诵,寄情言志。
冯超
关键词:政治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常务理事会暨“大西北文艺”研究高层论坛综述
2019年
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及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常务理事会暨"大西北文艺"研究高层论坛于2019年9月21日至23日在陕西西安召开。来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和省内多所高校、科研单位的近3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冯超董洁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常务理事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