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道春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介入
  • 1篇血管介入治疗
  • 1篇血性
  • 1篇胰腺
  • 1篇胰腺占位
  • 1篇胰腺占位病变
  • 1篇隐静脉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注射
  • 1篇占位
  • 1篇占位病变
  • 1篇入路
  • 1篇内注射
  • 1篇鞘内

机构

  • 5篇遵义市第一人...
  • 1篇重庆市肿瘤研...

作者

  • 5篇冯道春
  • 2篇胡诗礼
  • 2篇毛刚
  • 2篇蒋保华
  • 1篇田玲
  • 1篇余慧青
  • 1篇梁冠中
  • 1篇杨列军
  • 1篇刘师宏

传媒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髂-股静脉血栓采用经小隐静脉入路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年
目的:对髂-股静脉血栓采用经小隐静脉入路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例髂-股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经小隐静脉入路介入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9.3%;无一例患者发生下腔静脉阻塞、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经小隐静脉入路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患者,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创伤,缓解患者病情。
蒋保华毛刚胡诗礼冯道春
关键词:介入治疗成功率
硬膜外注射与鞘内注射吗啡治疗老年晚期癌症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研究老年晚期癌症重度癌性疼痛治疗中硬膜外注射与鞘内注射吗啡对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癌症重度癌性疼痛患者4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硬膜外组(n=27)和鞘内注射组(n=21)。硬膜外组采用硬膜外注射吗啡镇痛治疗,鞘内注射组采用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镇痛前后每日吗啡的平均用量、生活质量评分(QLQ-C30)、疼痛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细胞免疫功能和安全性。结果硬膜外组患者每日吗啡用量于镇痛后1 w、2 w及1个月时较鞘内注射组高(P<0.05),且两组患者镇痛后各时点的每日吗啡平均用量均较各自镇痛前低(P<0.05)。硬膜外组患者QLQ-C30评分于镇痛后1 w、2 w及1个月时较鞘内注射组低(P<0.05),且两组患者镇痛后各时点的QLQ-C30评分均较各自镇痛前高(P<0.05)。硬膜外组患者运动及静息状态下VAS于镇痛后1 w、2 w及1个月时较鞘内注射组高(P<0.05),且两组患者镇痛后各时点的运动及静息状态下VAS均较各自镇痛前低(P<0.05)。鞘内注射组患者镇痛后1个月CD3^+、CD4^+、CD4^+/CD8^+水平较硬膜外组均明显升高(P<0.05)。镇痛后1个月CD8^+水平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镇痛后1 w、1个月的CD3^+、CD4^+水平与镇痛前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患者镇痛后1 w的CD8^+、CD4^+/CD8^+水平与镇痛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后1个月与镇痛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硬膜外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9.26%明显高于鞘内注射组19.05%(P<0.05)。结论对于晚期癌症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可通过单纯持续鞘内注射吗啡有效缓解,鞘内应用吗啡用量更小。
余慧青冯道春田玲杨列军梁冠中刘师宏
关键词:晚期癌症癌性疼痛硬膜外鞘内
CT引导下经皮胰腺占位病变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胰腺占位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方法及准确性,对比分析16G半自动针切割活检和18G全自动针切割活检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155例胰腺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使用穿刺针的不同分为半自动针组(n=102)与全自动针组(n=53)。半自动针组使用16G半自动切割活检针进行取材;全自动针组使用18G全自动切割活检针进行取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病理诊断结果及活检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半自动针组为98.04%,全自动针组为98.11%;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半自动针组为14.71%,全自动针组为15.09%,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病理诊断准确率、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入路包括经脏器、经间隙(胃肠间隙、血管间隙、脾胃间隙、肾周间隙)或椎体,充分运用经脏器、经间隙、经椎体、钝性分离、盐水拓宽路径等方法实施穿刺。结论:CT引导下经皮胰腺占位病变16G半自动针和18G全自动针切割活检诊断准确性相当,合理入路及穿刺方法的使用,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可控,临床上可根据胰腺占位病变的位置、大小、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冯道春何闯李良山李廷源黄学全刘丽
关键词:胰腺占位CT引导穿刺活检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特征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与CT的诊断价值,选择临床最佳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与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检查结果资料,比较二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两种影响诊断方法的检查,发现临床使用CT检查诊断早期、中期、晚期的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诊断,两种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CT检查确诊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效果明显优于X线检查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早期治疗和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冯道春
关键词: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影像学
血管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研究探讨血管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的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接受不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0.0%,χ^2=12.1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为30.0%,对照组为50.0%,χ^2=8.3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能快速、有效治疗消化道出血。相比于传统疗法,其治疗效果更高,复发率更低。
蒋保华毛刚胡诗礼冯道春
关键词:血管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