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锦明

作品数:5 被引量:9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雷达
  • 2篇星载
  • 2篇星载雷达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回波
  • 2篇TRMM
  • 2篇DOPPLE...
  • 2篇冰雹
  • 1篇地面降水
  • 1篇地面雷达
  • 1篇雨季
  • 1篇雨量
  • 1篇灾害
  • 1篇知识库
  • 1篇识别方法
  • 1篇探空
  • 1篇统计特征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灾害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5篇冯锦明
  • 4篇刘黎平
  • 4篇楚荣忠
  • 3篇王致君
  • 2篇张彤
  • 2篇宋新民
  • 1篇李小平
  • 1篇陈成品
  • 1篇周筠珺
  • 1篇贾伟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雨季雷达回波、降水和部分热力参量的统计特征被引量:29
2002年
利用 1998年青藏高原地面雷达资料、探空资料和地面降水资料 ,计算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雷达回波、层结热力参量及其降水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 ,在 6月中旬青藏高原雨季来临之后 ,云中对流活动明显增强 ,雷达回波强度增大 ,回波顶高和回波面积增加 ,层结热力参量明显改变 ,对流凝结高度下降 ,气块能量增加 。
冯锦明刘黎平王致君楚荣忠
关键词:地面雷达探空地面降水雷达回波
青藏高原地面Doppler雷达与TRMM星载雷达测云比较
冯锦明刘黎平楚荣忠王致君周筠君张彤
关键词:青藏高原雷达观测降雨量
文献传递
防雹减灾专家系统被引量:15
2001年
防雹减灾是一项重要且科学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了提高防雹减灾工作的效益和作业的科学性 ,我们研制了防雹减灾专家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知识库 ,集成了防雹减灾工作需要的有关理论、技术和数据。对于防雹减灾工作者它可作为防雹减灾作业的决策工具 ,用于指导防雹减灾作业。对于科研人员它是一个研究平台 ,可以提供研究工作所需要的观测数据和设备。本文着重叙述研究该系统的理论依据 ,包括防雹减灾原理 ;冰雹云的预报、识别方法 ;防雹减灾作业技术 ,包括作业时机、作业部位、作业量的确定方法 ,各作业点、作业方位仰角的计算方法等 ;
王致君冯锦明楚荣忠张彤宋新民李小平贾伟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雹减灾专家系统知识库冰雹云识别方法
青藏高原地面Doppler雷达与TRMM星载雷达测云比较被引量:33
2001年
利用 1998年青藏高原地面Doppler雷达资料和TRMMPR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 ,分析了Doppler雷达和TRMMPR所测云区在回波结构和回波强度等方面的相同和差异之处 。
冯锦明刘黎平王致君楚荣忠
关键词:DOPPLER雷达回波强度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冰雹天气系统中的大气电场被引量:24
2000年
利用 1 998年 4~ 9月间进行的GAME TIBET青藏高原云和降水的多普勒雷达及大气平均电场加强期观测实验资料 ,对青藏高原那曲地区的冰雹天气系统中的大气电场作了定量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 :在降雹过程中大气电场强度基本上均为负值 ,其峰值也均强于- 2 2kVm- 1;在降雹过程中随着降雹时间的临近 ,大气电场强度不断增强 ,但降雹开始时大气电场强度并未达到其峰值 ,峰值出现的时刻比开始降雹的时刻略有滞后 ;在各降雹日中 ,较强的大气电场强度基本上对应着各冰雹谱分布段较多的冰雹数目 ,而这种较好的相关在各谱分布段上都表现出来 ;随着降雹时间的临近 ,每 5min闪电频数不断增强。在开始降雹时每 5min闪电频数平均达到 43,峰值的出现时刻略滞后于开始降雹的时刻 ,这一滞后时间一般平均在 3min左右 ;在降雹过程中 ,单位面积中的冰雹数目与对应时段内总闪电数有着较好的对数关系 ,相关系数R为 0 .9540。在降雹过程的时间序列上 ,冰雹云成熟期过后 ,总闪电次数与冰雹降雹率成反相关。
周筠珺陈成品刘黎平楚荣忠冯锦明张彤宋新民M.KajikawaH.FujiiY.AoiT.KoikeS.ShimizuK.Ueno
关键词:冰雹天气大气电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