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会然

作品数:1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8篇翻译
  • 4篇译学
  • 4篇文化
  • 3篇文学
  • 2篇译介
  • 2篇社会学
  • 2篇生态翻译
  • 2篇外译
  • 2篇翻译学
  • 2篇场域
  • 1篇代文
  • 1篇当代儿童
  • 1篇当代儿童文学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典籍
  • 1篇典籍翻译
  • 1篇典籍外译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选译

机构

  • 10篇青岛工学院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2篇刘会然
  • 2篇谢民
  • 1篇张德玉
  • 1篇刘汝山
  • 1篇毕燕燕
  • 1篇刘方方
  • 1篇王繁
  • 1篇张兰芝

传媒

  • 4篇疯狂英语(教...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传播力研究
  • 1篇海外英语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翻译机构的有机性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翻译机构是与翻译相关的实体组织,与翻译学科存在极强的关联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有机体理论和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微观探讨了翻译机构的有机性特征。本文总结了翻译机构的四项有机性特征,分别为: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和谐性,旨在有效引导翻译机构的良性运作,以发挥翻译机构在译学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刘会然张兰芝
关键词:社会有机体生态翻译
儒家文化典籍外译的困境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儒家文化典籍外译在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屡受挫折,从多元系统角度来看主要由于当前目标语文化系统正处于稳定自足的状态,翻译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学外译作品在其文化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难以占据中心地位。中国文学译介作品在目标语世界译评中的缺席,致使译语读者缺少对儒家文化典籍的兴趣,这也是儒家文化典籍在海外遭受"冷遇"的原因。完成儒家文化典籍有效外译需多方合力,以提升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
刘会然
关键词:典籍翻译
胶州特色文化译介研究
2019年
胶州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当地的剪纸、秧歌、茂腔、八角鼓、民歌和黑陶等文化艺术形式特色鲜明,传承由来已久。然而,当地特色文化的译介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译介主体、译介途径和译介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译介学为理论基础,在总结部分胶州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译介工作,以增强当地的文化软实力。
谢民刘会然
关键词:特色文化译介
浅析翻译出版机构的译学研究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翻译出版机构作为社会存在之实体,承载着翻译出版的各个环节,其出版、发行翻译出版物,在实现自身利润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译学研究。本文在对翻译出版机构各微观运作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考查翻译出版机构的译学研究价值:一方面,翻译出版机构作为实体存在参与翻译过程,为译学研究提供素材,是译学研究所涵盖的内容;另一方面,翻译出版物本身是译学研究成果,为译学研究提供资料和参照,推动译学发展。
刘会然
关键词:译学研究翻译作品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在世界文化场的多元化张力探析——以曹文轩《青铜葵花》为例
2019年
近十年,是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黄金十年。中国儿童文学快速发展,版权输出步伐明显加大,更好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接轨。以曹文轩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已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在世界文化场里张力不减,获得国际市场不断好评。本文以曹文轩于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的《青铜葵花》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功原因,并探索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的有效途径,实现推动等过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登上世界文学舞台的目标,并发挥强大的多元化张力。
毕燕燕刘会然马良
关键词:《青铜葵花》
社会学视角下对翻译机构的重解
2016年
按照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翻译机构在其场域中带着惯习和各种资本进行权力的博弈,影响翻译实践。翻译机构场域与其他场域之间,以及翻译机构场域内部存在关联互动,以保持翻译机构场域自身的生机与活力,并推动翻译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刘会然王繁
关键词:翻译实践
翻译机构研究及其在译学体系中的定位被引量:3
2013年
翻译机构研究应归于应用翻译研究范畴,其旨在指导翻译机构内部的有效运行并保持其与外部联系的和谐性,进而有效发挥翻译机构的作用,推动译学发展。本文在综述我国译学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论述了翻译机构研究的内容及其在译学研究体系中的定位,并分析了翻译机构在译学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以期借翻译机构的研究来丰富译学理论并推动译学学科的发展。
刘会然
关键词:应用翻译研究译学建设
从纽马克翻译类型学看短篇小说翻译——路易斯·拉摩作品选译及翻译报告
本项目所选的五篇短篇小说均出自路易斯·拉摩(1908-1988)的短篇小说集May There be a Road。路易斯·拉摩出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詹姆斯敦,是美国西部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美国最多产的畅销书作家之一,...
刘会然
关键词:短篇小说纽马克文学文本
文献传递
《三体》系列风靡海外的生态翻译学考量被引量:6
2019年
具有较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的译文可以更好地“选择性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在译入语世界获得“再生”。《三体》系列风靡海外,首先在于原文的生态价值和普世价值契合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唤醒了读者的生态意识;其次,译者有效发挥了主导作用,使译文具有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第三,该系列翻译出版的整个过程遵从了市场化路径,充分发挥了各环节参与者的能动作用。
刘会然张德玉
关键词:生态翻译
翻译机构的社会学阐释:一个社会学的视角
2015年
翻译机构本身具有社会性,是社会存在的实体,在译学学科体系中具有支撑作用。对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核心概念"场域""惯习"和"资本"进行了解释,利用该社会实践理论阐释翻译机构之间的关系并解释翻译机构对翻译过程及相关活动的影响,认为在翻译机构场域中各翻译机构带着惯习和各种资本参与斗争,进行实践。
刘会然刘方方
关键词:场域惯习资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