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元春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字样
  • 4篇汉字
  • 2篇异体
  • 2篇金石
  • 1篇断代
  • 1篇用字
  • 1篇域外
  • 1篇正字
  • 1篇生平
  • 1篇书迹
  • 1篇俗字
  • 1篇隋代
  • 1篇通识
  • 1篇通识课
  • 1篇拓本
  • 1篇拓印
  • 1篇文化
  • 1篇文类
  • 1篇理工
  • 1篇理工科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刘元春
  • 1篇王平

传媒

  • 3篇中国文字研究
  • 2篇郑州师范教育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励耘语言学刊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字样学通字新诠――以《干禄字书》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通字"是字样学特有的概念,以往的研究仅关注其行用时间的长短,但文章研究结论认为:通字的性质,并非单指行用时间的久暂,同时也指该字级行用的范围,二者中当以行用范围为先。文字发展是动态的演进过程,社会实际用字中的新增、新出字,无法以"相承久远"定性,"俗""通""正"三类字级的判定亦同此理。这一结论,对以往的研究成果多所订正,亦成为研究中古汉字发展史、字样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刘元春
关键词:正字俗字异体
隋代楷书的定位及地位——兼及汉字断代及楷书分期问题
2015年
成熟的汉字发展史的描写是以断代测查为前提的。本文对汉字发展史的断代情况、原则及楷书分期问题进行了梳理。通过对相关背景及隋代楷书特征的分析,提出隋代楷书处于楷书发展历程中成熟阶段的尾声,整体特征更趋近于南北朝时代,而与盛唐之后经过书家奠定和字样规范的定形期楷书区别明显。该结论为解决楷书已有研究中不顾时代层次而归隋代文字于隋唐一统、未考虑社会用字实际而将隋代楷书归于定形等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刘元春
关键词:汉字发展史楷书断代
《五经文字》部次的特征
2016年
文章将唐代字样书《五经文字》与《说文》系字书、唐代其他字样书加以比对,通过探析立部编次的更革,彰显部首发展演变特征及相关正字理念.《五经文字》承上启下,在部次方面更加重视字形的结构属性,扬弃了“为字”类字样书的声韵编次体例,更革了《说文》系字书的部次体例,最终形成了以汉字构形为主线系联部首体系的模式,这一初具现代字典学的编次理念影响深远,为后世工具书编纂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
刘元春何屹峰
关键词:部首辞书学
海东金石文字研究价值刍议
2018年
域外金石文字堪称补正中国语言文字及经史文献研究的"第三重证据"。然而目前朝韩汉字存在拓片稀缺、字形误识、句读不清或不出释文等问题。文章分别梳理了:海东地区金石文献的种类,包括石刻、钟铭、木简、砖瓦、玺印、瓷器铭文等,文字主体为楷字,部分为篆、隶、行、草,另有少量谚文、八思巴文、女真文字;金石文字整理在朝鲜王朝时代的承续;清代学者对海东金石文字的关注;日治以来的百年金石文字整理简况;海东金石文字研究的学科理论意义,以及在词汇学、文字学角度上蕴含的重要价值。
刘元春金晓梅
关键词:金石文字汉字传播
《〈干禄字书〉笺证》与罗振玉早期文字学思想被引量:2
2016年
罗振玉堪称近现代金石学研究集大成者。相较后来的古文字学研究成就斐然,其早年学术思想的梳理鲜有专门成果出现。藉由对颜真卿书艺的热崇,对正统思想的坚守,以及《说文》在其治学中的重要地位,罗振玉撰作了《〈干禄字书〉笺证》。在未有实物资料佐证下,罗氏认识到《干禄字书》是为"时用"而作,并指出许多字组看似舛误,实际为从俗形体的忠实记录,而非考证疏失。罗氏不以社会用字频率判定正体与否,而是注重正字理据的合法性,通过补具经典文献(包括隶省)所析构字理据,来交待字形俗、讹、正的流变。可以看出,是书蕴含了现代科学文字学的理念,并影响到孙祖同和俞鸿筹《笺证补》的形成。罗书作于甲骨、敦煌发掘之前,是今人探析其学术思想历程的重要对象。
刘元春
关键词:罗振玉
唐隶用字初探
2010年
汉隶之后出现过唐隶和清隶两次复兴。本文首次在文字学层面,从异体构成方式、用笔特点、年代学特征、求异心理分析及应用价值等五个方面对唐隶进行探讨。
刘元春
关键词:隶书异体
字样学及研究价值论析
2011年
字样学是中国文字学的重要分支,是现代汉字规范化的源头。然而元明以降便已不为人重视,以致现今文字学分支发展失衡。文章通过对字样学之名义、分类范围、兴废原因、成果述要以及价值意义的揭示,期冀能对该学科的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并推动汉字规范化的顺利进行,避免再走弯路。
刘元春
关键词:汉字规范
朝鲜王朝碑石书迹拓印史初探
2019年
朝鲜半岛的碑石书迹研究尚未引起国内学界注意。本文以朝鲜王朝碑帖制作及石刻文字拓印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书法鉴赏期和金石学发轫期两个大的时段,书法鉴赏期又呈现为王室制作碑帖、私人选拓碑帖、私人整拓碑帖三个分期。每个时期内对主要的活动和拓本集册进行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朝鲜王朝五百余年碑石书迹拓印特征为五点:时代性特征明显、拓本册编撰体例多样、名家书迹为重、保存不善版次不易厘清、个人化色彩较浓。
刘元春游程程
关键词:朝鲜王朝拓本金石学
面向理工科学生的中文类通识课建设理念新探——以上海交通大学汉字文化课为对象被引量:2
2017年
理工科高校的中文类课程,并非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中文专业素养,而是应该本着更符合通识教育要求的理念来探索相关教学,最终帮助学生自主地实现个性化发展。文章基于对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汉字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从通识教育理念、中文类通识课程建设理念、学生学习目标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革新等方面,探讨在以理工见长的高校中中国语言文学类通识课程的建设问题。
刘元春
关键词:通识课理工科高校汉字文化
“张参”生平及《五经文字》流传问题考辨被引量:4
2018年
在汉字规范史上,唐代张参的《五经文字》是里程碑式的官方文件,极具经学、史学、文献学研究价值。然而因史籍对《五经文字》作者张参记述过于简略,导致相关研究结论多有分歧。文章根据两《唐书》记载及唐代提到"张参"的文献十六条,逐条梳理后认为,国子司业张参大致生于唐睿宗朝(710-712)至开元初年,重名者李勉幕府判官"张参"、唐人诗文中"张三"均非《五经文字》作者张参。文章还得出结论:《五经文字》成于众手,作者还应包括颜传经等儒官;是书收字量非《序例》上自云数字,实为3250;收字范围十一经,并无《孝经》;成书过程及流传,乃先由大历张参朱批墙上、颜传经等整理、书于论堂屋壁、大和元年改刻木板、九年镵于开成石经之末、乾符三年孙自牧以家本勘误、明嘉靖乙卯地震损毁、清马曰璐依宋拓雕版等,终致今并无完本。
刘元春王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