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可为

作品数:9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兜兰
  • 2篇杏黄兜兰
  • 2篇药物
  • 2篇增殖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领域
  • 2篇噬菌体
  • 2篇噬菌体展示
  • 2篇噬菌体展示技...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结合
  • 2篇子药
  • 2篇尾式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增殖
  • 2篇小分子
  • 2篇小分子药物
  • 2篇菌体
  • 2篇兰属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 2篇全国兰科植物...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深圳市梧桐山...

作者

  • 9篇刘可为
  • 6篇李利强
  • 6篇陈利君
  • 6篇黄来强
  • 5篇刘仲健
  • 2篇张玉婷
  • 2篇唐光大
  • 2篇王丽君
  • 1篇饶文辉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1篇深圳特区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濒危物种杏黄兜兰的保育生态学被引量:33
2006年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是中国特有的兰科濒危物种。自2000年4月1日至2005年10月10日,在云南省怒山的落砂坡山选取66个调查点进行杏黄兜兰保育生态学研究:对443基株共1302分株进行了繁殖式样、物候和生命周期等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该物种的生境要求、群落结构特征等生态学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在广东省深圳进行迁地保护和迁地繁殖后重返原产地的试验,研究了原产地的气候、植被和其他环境因素与杏黄兜兰之间的关系以及杏黄兜兰迁地栽培和繁殖的无性后代重返原生长地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落砂坡山的杏黄兜兰在石灰岩上的次生灌木丛或草丛内生长良好;它兼具有性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目的就是实现有性繁殖和延长基株的寿命;无性繁殖有二种形式:产生分蘖或根茎;灌木丛或草丛的落叶为杏黄兜兰生长提供腐殖质,杏黄兜兰根茎繁殖是它对落叶等覆盖的一种适应;分株的开花率为7.39%±1.02%,开花分株的结果率为32.23%±12.08%;杏黄兜兰具有入侵适度破坏和正处于恢复初期的森林环境的能力,而在茂密连片的大树森林内不能生长。杏黄兜兰在深圳人工疏林下生长良好并繁殖许多无性的克隆分株,将繁殖的克隆分株重返原产地能正常开花和结实。试验结果显示,杏黄兜兰可以进行迁地保护以保存种质资源和迁地繁殖的植株回归原产地。基于杏黄兜兰濒危机制的分析,认为,杏黄兜兰生存所面临的威胁是生长空间被完全剥夺和人为灭绝性采集而不是其自身存在的生物学缺陷,为此,提出了相应的保育对策。
刘仲健刘可为陈利君雷嗣鹏李利强施晓春黄来强
关键词:PAPHIOPEDILUM生境濒危机制迁地保护
气候变暖致使墨兰(Cymbidium sinense)野外种群趋向灭绝被引量:21
2009年
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水分循环过程,对植物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与环境高度适应的兰科植物。通过对深圳野生墨兰(Cymbidium sinense)的生物学特征调查和生殖行为观察,计算出其各龄级的存活数、出现频率和子代数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生殖力表、绘制存活曲线和年龄锥体,构建Leslie矩阵模型、Levins模型和连续下降模型Nt=Nt-1-Nt-1e-2.329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进行预测,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以检验墨兰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气温上升引发相对湿度降低和降雨失衡形成干旱的环境条件下,墨兰表现出的空间结构为成群分布,种群的年龄锥体属于壶型锥体,种群存活表现近似于DeeveyⅠ型,种群的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很低,墨兰种群正处于下降态势。究其原因是,墨兰在生理上表现出对干旱的敏感和高温使光合速率下降,影响营养物质积累以及高温直接抑制花芽分化或造成花芽败育,从而影响了有性繁殖,减少了后代的生产。尽管其有性繁殖是通过花香和花外蜜吸引中华蜜蜂(Apiscerana)传粉,产生含有大量种子的果实。但只有少量种子可以在野外环境中萌发,而萌发出的幼苗大多数因干旱不能成长到有性繁殖阶段。墨兰的种群数量动态随气候的波动而波动的结果证明了气候暖化和降雨失衡引起的干旱影响着墨兰的生殖和生长过程,成为其种群发展的致死因子。这种作用的持续或进一步加剧将使墨兰在该地区消失,因此,有必要对该物种进行迁地保护或种质资源人工保存。墨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应引起人们对全球暖化给植物生存所带来的威胁的关注。
刘仲健陈利君刘可为李利强张玉婷黄来强
关键词:种群动态气候变暖濒危机制
心启兰属(Chenorchis)-兰科一新属及其蚂蚁传粉的生态策略被引量:5
2008年
在云南的高黎贡山的亚热带区域发现了具热带兰科种类特征的兰科新属心启兰属(Chenorchis)(属模式种心启兰C.singchii)。该属种具有附生、单轴生长,花粉团坚硬,粘盘柄存在等兰科较为进化的特征无疑是热带万代兰族(Trib.Vandeae)的成员,与鸟舌兰属(Ascocentrum)和槽舌兰属(Holcoglossum)有亲缘关系。区别点在于新属的唇瓣不具附属物;侧裂片生于中裂片两侧而非距口两侧;柱头腔大;蕊喙甚大,明显宽于蕊柱,向下伸展;花粉团具明显的柄,附着于一个共同的粘盘柄近顶端内弯处。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其祖先可能来自热带,因环境改变演化为新属种,体现了被子植物分化的主要动力可能是开拓了更多的生态学机遇;进一步的繁殖生态学特别是传粉机制和繁育系统的检测表明,该物种发展出多个促进自交或近交的机制,如选择有切胸蚁(Temnothoraxsp.)栖息的生境,利用蚂蚁近距离传粉;花朵同时开放增加同株异花授粉发生机率;种子有效的就近散播和生长,产生局域拥挤效应以增加近亲繁殖的可能,这些适应性改变成为它们在亚热带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特殊的生活史(繁殖)策略展示了它作为迁移种通过迅速增长抢占生境,自动地将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以保持对当地的适应性,花序进化出大量花并同时开放便于同株异花传粉是成功开拓生境的一种对策,其意义的延伸可能为植物的性的产生是进化上应对生境波动的权衡提供一个证据。
刘仲健陈利君刘可为李利强麻学勇饶文辉
关键词:新属兰科进化生态策略
中国兰科植物保护研究
刘仲健陈利君刘可为李利强雷嗣鹏
中国兰科植物全部为“国际一级”或“国际二级”保护物种,占中国植物保护物种总数的90%以上。该成果为中国兰科植物保护的基础研究,有6个首次发现和4项开拓创新;在世界顶级科技刊物发表论文;成果被学术公认;在兰科植物保护事业取...
关键词:
关键词:种质资源库
一种RAGE拮抗多肽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RAGE拮抗多肽及其应用。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以RAGE为靶标筛选得到的RAGE拮抗多肽,可以与RAGE特异性结合,阻断其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为RAGE介导的癌症提...
黄来强代小勇蒋盛威刘可为邓婷王丽君
文献传递
一种RAGE拮抗多肽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RAGE拮抗多肽及其应用。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以RAGE为靶标筛选得到的RAGE拮抗多肽,可以与RAGE特异性结合,阻断其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为RAGE介导的癌症提...
黄来强代小勇蒋盛威刘可为邓婷王丽君
文献传递
首次发现完全由花药主动运动导向直接完成的交尾式自花授粉机制-揭示生物进化的一种全新模式
黄来强刘仲健刘可为陈利君李利强唐光大
多样性的生物种群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物种对环境演变的适应及进化是生物学长期研究的根本性命题,植物种群在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达尔文一百多年前曾对兰科等植物长期考察研究,发表了《兰花由昆虫授粉的各种不同办法》等许多著述...
关键词:
关键词:花药
花药主动运动导向直接完成的交尾式自花授粉机制研究
黄来强刘仲健刘可为陈利君李利强唐光大
生物对环境如何适应及进化是生命科学恒久常新的重大命题。达尔文曾对兰科等植物长期研究,为进化论提供了重要依据;当今研究兰科植物(兰花)这一国际保护的濒危家族具有科学和保育上双重的意义。已知的植物传粉均依赖风、重力、昆虫或分...
关键词:
关键词:花药
杏黄兜兰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被引量:17
2005年
本文研究了杏黄兜兰的传粉生物学,结果发现杏黄兜兰具有复杂的传粉机制和繁育系统。杏黄兜兰的花为两性花,柱头与花药先后位于唇瓣管状基部的不同位置促进了异交,但由于传粉昆虫逃逸时具有反复攀爬通道和连续多次进出同一花的行为,容易造成白花传粉,因此,杏黄兜兰的繁育系统是兼具异交和自交的混合交配系统。杏黄兜兰的花结构特别,具有吸引取食花粉的昆虫传粉的功能。经检测,杏黄兜兰不泌蜜,花粉也不作为传粉者的访花报酬物资,是一种食源性欺骗的植物。它模仿食源性植物黄花香 Hypericum beanii,靠花香和鲜艳花色吸引多种传粉者访花,而这种吸引与花的颜色种类及形态无关;花香远距离吸引传粉者到来,假雄蕊上斑纹和唇瓣内斑点近距离引诱传粉者进入囊状唇瓣。传粉者陷入唇瓣后,从基部通道逃逸时,先擦碰柱头,然后碰压雄蕊,将花粉带走,再到另一朵花上重复这一过程,完成异花传粉。这种吸引昆虫传粉的模式是兜兰属植物一种全新的传粉机制。此外,本文还检测了杏黄兜兰的花粉组织化学和花粉/胚珠比率(P/O 值)以及胚珠/种子比率(O/S 值)。结果表明:杏黄兜兰的花粉为脂质;较低比率的 P/O 值是与杏黄兜兰的花粉具有粘性和相对较大的柱头有关;接近于1的比率的 O/S 值与昆虫传粉效率有关。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检测表明它们在花朵开放期内具有同步性,而花粉在柱头凋落后仍具活力。去除了雄蕊明显延长花朵开放时间。
刘可为刘仲健雷嗣鹏李利强陈利君张玉婷
关键词:传粉生物学杏黄兜兰兰属植物传粉机制昆虫传粉传粉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