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兴
- 作品数:3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6.3—24.6MeV/u^(40)Ar+^(nat)W反应中Hf的生成研究
- 1996年
- 用放射化学方法研究了6.3—24.6MeV/u40Ar+natW反应中Hf的生成,得到了Hf同位素的激发函数、反冲性质和同位素分布.指出利用HIRFL能量的重离子和丰中子靶核作用,能以一定的截面生成A>170区丰中子新核素.利用中能重离子的强穿透力特点,使用厚靶,可以明显地提高丰中子新核素的产额.过高的入射能量对新核素生成无明显贡献.
- 张翔李文新孙彤玉尹新民秦芝赵莉莉吴定清郑纪文刘国兴
- 关键词:激发函数同位素分布铪同位素
- 由裂变激发函数直接确定裂变时标
- 1992年
- 本工作对曾经测量的^(12)C+^(197)Au、^(12)C+^(209)Bi 和^(14)N+^(207)Pb 裂变激发函数数据进行分析,并直接确定了裂变时标,结果与类似的工作作了比较,并且还讨论了核粘滞性对裂变时标的影响.
- 刘国兴郑纪文陈克良王素芳白兴平
- 热核三重碎裂中的两种模式
- 1999年
- 在30MeV/u40Ar+159Tb反应中测量了热核碎裂成三块差不多大小的碎片的出射道.这种碎裂可能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接续的两体过程,如跟随裂变和级联裂变;另一种是瞬发的三重碎裂(3F).从实验上区分了这两种模式并特别关注其中具有集体多轴形变的3F模式,对3F中的碎片质量分布和最可几碎片质量比进行拟合后找出了通用规律.用碎片发射平面的定向角分布来测量碰撞参数,从而将中心碰撞的3F事件与跟随准弹性散射或深部非弹性散射后的裂变事件分开.
- 戴光曦吴和宇符彦飚段利敏贺智勇李祖玉张保国刘国兴
- 关键词:瞬发
- 重离子全熔合反应中的能量相关位垒
- 1994年
- 本工作采用能量相关的位垒穿透模型分析了12C、14N、16O、32S、35Cl和40Ar等重离子全熔合激发函数数据,提取了势函数E1、V1、E2、V2、Rb和hω.数据分析表明,能量相关的位垒穿透模型能够满意地复现全熔合截面随能量变化的行为.
- 刘国兴郑记文陈克良
- 关键词:势垒
- ^(16)O+^(12)C反应全熔合激发函数的测量
- 1992年
- 我们用位置灵敏的Δ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入射能量为50—90MeV范围内的^(16)O+^(12)C反应全熔合截面,发现全熔合激发函数是不平滑的,存在着一些结构,其峰位约在26.0,31.0和36.4MeV。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与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比较。
- 王素芳郑纪文刘国兴陈克良白兴平于暹郑平子张焕乔许谨诚刘祖华徐侃阮明吕俊
- 关键词:重离子全熔合激发函数
- ^(16)O+^(24)Mg反应全熔合激发函数测量
- 1992年
- 本工作采用在束γ谱学技术,入射能量步长为0.30MeV,测量了41.6—50.0MeV ^(16)O+^(24)Mg反应的全熔合激发函数。实验结果表明,激发函数不是平滑的,似乎呈现较大的起伏,这些起伏的峰值对应于质心系能量为27.6和28.9MeV。
- 刘国兴郑纪文陈克良SL.CavallaroM.L.Sperduto
- 关键词:重离子全熔合激发函数
- 20 MeV/u^(40)Ar离子与^(238)U相互作用中的靶余核
- 1996年
- 采用核化学技术测定了20MeV/u^(40)Ar离子与^(238)U靶相互作用中靶余核的生成截面,由此得到了该反应的电荷分布和质量分布。结果表明,裂变产物源于不同的反应机制,在入射粒子能量为20MeV/u时,对应于重靶余核的“类熔合峰”依然存在。
- 秦芝李文新孙彤玉赵莉莉张翔尹新民吴定清郑纪文刘国兴赵之正
- 关键词:原子核反应氩40铀238
- ^(16)O+^(nat)S全熔合激发函数
- 1994年
- 在入射能量为55—75MeV的范围内,借助于位置灵敏的△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16)O+natS反应的全熔合激发函数并做了讨论分析,提取了模型参数.激发函数存在着粗结构,其峰位分别为EcM=38、43、48MeV.
- 王素芳郑纪文刘国兴陈克良白兴平郑平子张焕乔许谨诚刘祖华阮明吕俊徐侃
- 关键词:激发函数重离子反应
- 激发核趋向平衡态的过程
- 我们给出了激子模型的一组方程,它可以追踪组合体系中的两体碰撞过程.在这组方程中, 我们用激发的粒子数 p,空穴数 h 以及发生的两体碰撞次数 i 来标记激子态,这样某激子态的强度不仅是 p,h 的函数,还是累计发生的两体...
- 于暹郑纪文刘国兴陈克良
- 文献传递
- 位置灵敏塑料探测器阵列
- 1989年
- 本文描述了一个有效探测面积为100×70cm^2的位置灵敏塑料闪烁探测器阵列,它由两条100×5×1cm和6条100×10×1cm的Pilot U型塑料闪烁体组成。用^(252)Cfα放射源测得10cm宽的闪烁体的时间分辨、位置分辨和能量分辨分别为740ps,5.7cm和60%;5cm宽的闪烁体分别为610ps,4.7cm和40%。
- 贺智勇杨永锋戴光曦刘国兴
- 关键词:闪烁探测器阵列塑料闪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