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敏

作品数:29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体外冲击波
  • 10篇疗效
  • 7篇体外冲击波治...
  • 7篇临床疗效
  • 7篇冲击波治疗
  • 5篇疗效观察
  • 5篇关节
  • 4篇手法
  • 4篇中医
  • 4篇ILIZAR...
  • 3篇药物
  • 3篇手法治疗
  • 3篇类固醇
  • 3篇类固醇药物
  • 3篇骨折
  • 2篇等速肌力
  • 2篇疼痛
  • 2篇桡骨茎突
  • 2篇桡骨茎突狭窄...
  • 2篇腱鞘

机构

  • 29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丰县中医院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29篇刘小敏
  • 3篇章正祥
  • 1篇赵志冬
  • 1篇刘成林
  • 1篇邓运明
  • 1篇晏新
  • 1篇龚剑斌

传媒

  • 4篇中医正骨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中医药学刊
  • 2篇2014年江...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医文献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康复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医教育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0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04
  • 2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小腿高能量损伤术后骨折不愈合和骨髓炎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小腿高能量损伤术后骨折不愈合和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小腿高能量损伤术后骨折不愈合和骨髓炎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6~56岁,中位数39岁。左侧4例,右侧6例。所有患者均在其他医院接受过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接骨板内固定3例、单纯外固定架固定4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2例、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2例)、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联合接骨板内固定3例。长节段骨折不愈合4例(单纯长节段骨折不愈合3例、长节段骨折不愈合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1例),骨髓炎6例(单纯骨髓炎2例、骨髓炎合并马蹄内翻足畸形2例、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2例)。骨髓炎患者入院后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大肠杆菌感染2例、绿脓杆菌感染1例。病程28~36个月,中位数31个月。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评价标准评价综合疗效,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36个月,中位数29个月。骨质均愈合,愈合时间7~17个月,中位数10个月。去除Ilizarov外固定架后5个月,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86~95分,中位数92分;ASAMI评价结果,优8例、良2例。术前2例马蹄内翻足畸形者,畸形完全矫正,未再复发。2例出现软组织嵌入截骨端,采用钢针经皮撬拨后恢复正常。1例胫骨前侧创面裂开,面积2 cm×3 cm,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后创面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继发的肢体畸形。结论:Ilizarov骨搬移术治疗小腿高能量损伤术后骨折不愈合和骨髓炎,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皮艳君刘小敏刘帷桃饶泉盛华荣郭基圳汪恒炜
关键词:伊利扎罗夫技术小腿骨髓炎
古代中医脏腑解剖学简考
2003年
刘小敏章正祥
关键词:中医脏腑解剖学
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2例(86肘)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37例(43肘)采用ESW治疗(ESW组),35例(43肘)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局部封闭组);每周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比较2组患者肘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和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iesofthearm,shoulderandhand,DASH)评分,并于治疗结束时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①肘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8.692,P=0.000);2组患者肘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278,P=0.002);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肘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3.674,P=0.000);2组患者肘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7.50±2.70)分,(3.80±2.10)分,(3.20±2.30)分,(2.50±1.30)分,F=45.824,P=0.000;(7.60±2.80)分,(5.70±3.20)分,(5.80±3.70)分,(5.60±2.70)分,F=4.003,P=0.009];治疗前,2组患者的肘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9,P=0.867);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ESW组的肘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局部封闭组(t=-3.255,P=0.002;t=-3.913,P=0.000;t=-6.784,P=0.000)。②DASH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4.893,P=0.000);2组患者DAS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271,P=0.000);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DASH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86.341,P=0.000);2组患者DASH评分随时间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50.31±9.72)分,(31.15±5.56)分,(23.77±4.02)分,(20.05±5.12)分,F=186.136,P=0.000;(49.57±8.31)分,(40.01±7.18)分,(32.09±5.96)分,(30.19±6.36)分,F=68.196,P=0.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刘欢周涛斌李振李谱友刘小敏
关键词: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体外冲击波封闭疗法
腓肠豆骨致腓总神经麻痹1例被引量:1
2019年
腓肠豆骨是偶见于腓肠肌外侧头内的籽骨,体积较小,一般情况下无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1-2]。腓肠豆骨致腓总神经麻痹临床较为少见。2017年10月,我们收治1例腓肠豆骨致腓总神经麻痹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患者,男,44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背伸无力伴右小腿前外侧区及足背外侧区感觉减退,在其他医院进行理疗、针灸、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等治疗后,效果不明显,遂来我院就诊。
刘小敏皮艳君饶权
关键词:腓神经籽骨腓肠肌
经筋针刺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老年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经筋针刺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与单纯经筋针刺治疗老年慢性腰腿痛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2018年8月—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腰腿痛患者132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予以经筋针刺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经筋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评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于治疗2周后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OD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VAS、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VAS、ODI评分较治疗后均有升高,但对照组升高幅度较为明显(P<0.05),而观察组升高幅度不明显(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两种治疗方法对老年慢性腰腿痛均具有临床疗效;(2)经筋针刺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老年性慢性腰腿痛疗效较单纯经筋针刺显著,远期疗效更佳。
周涛斌谢邦椰姜力刘欢李谱友张靖瑶刘小敏
关键词:针刺腰腿痛临床疗效
不同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不同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髌骨软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40例。A组采用低能量冲击波治疗,B组采用中能量冲击波治疗,C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股四头肌峰力矩(PT)、视觉模拟量评分法(VAS)、Lysholm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观察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PT值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A组PT值明显高于B组和C组,B组PT值高于C组(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6个月,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均P<0.05),B组和C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前升高(均P<0.05);A组Lysholm评分高于B组和C组,B组Lysholm评分高于C组(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WT能有效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安全性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相当;低能量冲击波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疗效优于中能量,两种能量安全性相当。
周涛斌饶泉谢邦椰李淑慧刘小敏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髌骨软骨软化症玻璃酸钠
体外冲击波对比类固醇药物封闭治疗跖腱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比类固醇药物封闭治疗跖腱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门诊治疗的跖腱膜炎型跟痛症患者67例(共86足),通过SPSS 19. 0统计软件产生67例(共86足)受试者随机安排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足。观察组应用体外冲击波,对照组予以类固醇局部封闭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的7、14、21 d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后足功能百分评分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1个疗程(3周)治疗,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及后足功能活动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 <0. 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且远期疗效(治疗1个疗程后6个月)更优,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1)体外冲击波疗法和类固醇药物封闭疗法对跖腱膜炎型跟痛症均有效;(2)体外冲击波疗法优于类固醇药物封闭疗法。
皮艳君刘成林陈锐刘小敏
关键词:跖腱膜炎跟痛症体外冲击波
疫情下中医学课程思政的思考被引量:4
2020年
2019 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社会与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抗击这场疫情的战斗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先进人物和事例,将这些人和事发掘整理成思政元素,并与中医学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相结合,为丰富今后的课程思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刘小敏姜力
关键词:中医学疫情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7 d、14 d、21 d及28 d时...
刘小敏姜迪邓运明江小平万晓勇陈宝国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肩关节周围炎手法治疗疼痛
文献传递
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我院6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进行治疗,而...
刘小敏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研究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