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阔
- 作品数:17 被引量:144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8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手术处理策略被引量:1
- 2008年
- 吴洁玢刘昌阔董民平
- 关键词:MIRIZZI综合征手术策略
- 53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我院腹部手术后感染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1年5月~2012年9月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病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切口感染53例,感染率为8.1%,与手术性质、围手术期用药等原因有关。结论预防切口感染,要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不断提高外科医生手术技巧,以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污染机会,降低切口感染率。
- 代俭华刘昌阔孙蕾
-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 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总管结石漏诊的对策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总管结石漏诊的方法。方法总结性分析我院1 147例胆囊切除术中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18例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术中仔细触摸胆总管发现结石9例,胆道造影发现结石4例,胆道镜检查发现结石5例。结论术中对胆总管的仔细触摸,胆道造影及经扩张胆囊管行胆道镜检查是预防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结石漏诊的重要方法。
- 刘昌阔孙礼侠吴志鹏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术
- 肝内胆管结石103例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9月于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并发胆瘘7例,胆道出血3例,腹腔内出血1例,胆管炎2例,膈下感染2例。术后行T管造影及胆道镜检查发现结石残留19例,经胆道镜取石成功13例。结论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手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术式,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刘昌阔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肝部分切除术胆肠内引流术
- 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拔T管所致胆漏、腹膜炎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因窦道穿孔胆漏较小重新置管引流;3例因窦道断裂或窦道形成不完全,用胆道镜寻见胆管壁上的漏口进入胆管,在导丝引导下重新置管引流;1例单纯行腹腔引流术;1例行腹腔引流加内镜鼻胆管引流;1例再次行手术引流治疗。结果:13例试夹管后拔管均成功,治愈出院。结论:拔T管后致胆漏、腹膜炎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胆漏、腹膜炎的情况决定治疗方式。
- 刘昌阔吴志鹏孙礼侠
- 关键词:腹膜炎胆漏T管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与处理对策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床出血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术中因剥离胆囊床时损伤肝包膜及肝实质7例(38.9%),胆囊床渗血5例(27.8%),胆囊变异血管出血3例(16.7%),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穿支血管出血2例(11.1%),肝中静脉损伤出血1例(5.6%)。采用明胶海绵及纱布压迫、钛夹钳夹、电凝止血等止血措施获得较好的效果。全组病例中转开腹2例,中转手术率为11.1%。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床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 刘丹峰孙礼侠陈玉银孙荣能徐庆春刘昌阔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出血
- 胆道镜取石术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 探讨胆道镜取石术后残余结石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对432例胆道残余结石病人进行了598次经胆道镜取石术的护理观察,分析引起32例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2例并发症患者经过妥善的处理和护理,无一例出现严重后果,转归较好。结论 内镜专科护士要充分了解并发症的原因,熟悉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而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必要保证。
- 陈萍孙礼侠刘丹峰刘昌阔刘志刚
- 关键词:胆道镜并发症临床护理护理方法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5年
- 本文就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胆囊功能及评估、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后结石复发等问题做一综述。
- 陈光彬刘丹峰刘昌阔孙礼侠
-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
- 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技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对比分析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组(C组)、单纯胆道支架置入组(B组)及保守治疗组(A组)患者间的术前、术后肝功能改变,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率及远期生存时间。结果共纳入病例58例,同A组相比,B、C组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1%(9/47),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组术后第3、6、12月时支架通畅率分别为77.8%(14/18)、38.9%(7/18)、11.1%(2/18);C组术后第3、6、12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85%(17/20)、55%(11/20)、30%(6/20);A组、B组及C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8.2及12.9个月。结论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技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切实可行,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延长支架通畅时间,延长患者远期生存时间。
- 刘丹峰刘志刚孙礼侠刘昌阔陈龙江韦永明
- 关键词:胆道支架置入恶性胆道梗阻术后肝功能通畅率远期生存
- ERCP后不同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17年
- 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约有10%-18%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1974年,Kawai首次采用EST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开创了微创治疗胆管结石的先河。1987年,Mouret完成了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刘志刚王孝益孙礼侠陈圣林刘昌阔胡郁之刘丹峰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肝外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结石患者继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