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江

作品数:3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哲学
  • 5篇社会
  • 5篇主义
  • 5篇唯物
  • 5篇类本质
  • 5篇共同体
  • 4篇异化
  • 4篇所有制
  • 4篇费尔巴哈
  • 4篇辩证
  • 4篇辩证法
  • 3篇异化劳动
  • 3篇证法
  • 3篇市民
  • 3篇市民社会
  • 3篇唯物史观
  • 3篇民社
  • 3篇类存在
  • 3篇黑格尔
  • 2篇扬弃

机构

  • 32篇贵州财经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5篇刘海江
  • 2篇萧诗美
  • 1篇王向清

传媒

  • 7篇吉首大学学报...
  • 2篇理论探讨
  • 2篇北方论丛
  • 2篇社会主义研究
  • 2篇前沿
  • 2篇学习月刊
  • 2篇邵阳学院学报...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的政治异化思想及其逻辑进路
2015年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类概念的改造,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统一于个人的社会特质,并把市民社会称之为物质国家,把政治国家称之为形式国家,两者的统一是真正的民主制,两者的分离则是政治异化。现代社会存在的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分离的现象就是政治异化的产物,两者相分离的原因就在于市民社会的私有财产制度,马克思因此需要到政治经济学中去探索扬弃私有制的现实道路,政治异化由此发展到异化劳动。这样,马克思在"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异化劳动"的探索过程中,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刘海江
关键词:市民社会政治国家
活动的个人:人本主义思想的初步解构——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的人学思想解读被引量:2
2013年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提出来的人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活动的个人"。这种观点否定了传统的认为个人存在某种先验本质的人本主义观念,把个人看作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活动着的由各种社会属性即社会活动形式所形成的整体性存在,从而把对个人的研究转化为对社会活动形式及其不同社会活动形式之间逻辑关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把国家、市民社会和家庭都看作个人的不同社会活动形式,并且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系统提出奠定了基础。
刘海江
关键词:人本主义
《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和费尔巴哈思想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对政治国家的批判是接着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来说的,但马克思在借鉴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同时,并未束缚于费尔巴哈的哲学窠臼之中。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理论以类本质即人的内在意识的异化为基础,把改变意识看作改变现实世界的途径,最终走不出传统哲学的认识论模式。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则把费尔巴哈的类生活思想改造为以人的活动为基础的社会特质概念,并由此发现了政治国家的异化性质,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超越。
刘海江
关键词:费尔巴哈类本质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费尔巴哈的辩证超越
2016年
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无疑是其思想中最有影响同时又最具争议的理论之一。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习惯于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角度来对之进行解读,并认为这是马克思的思想滞留于费尔巴哈哲学窠臼的证据。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刘海江
关键词:费尔巴哈《巴黎手稿》异化理论
马克思社会观的重大突破
2016年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社会概念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含义:首先,马克思在对市民社会的深度剖析中发现了私有财产的社会性质及其运动,从而赋予其社会概念以及解放的意义;其次,社会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因而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再次,作为人和自然之统一的社会又是一个历史的生成过程,对唯物史观的提出具有奠基意义。
刘海江
关键词:社会概念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初探
2010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得以产生的方法论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着重解决了三个问题:通过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分析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从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两个方面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性。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海江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实践与哲学基本问题——论冯契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2009年
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西方近代哲学因从知识论的立场出发来解决这一问题而陷入困境。冯契立足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一方面以实践为基础,通过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象的实在感来论证物质第一性原理;另一方面,冯契又借用西方哲学中内在性与外在性概念以及中国哲学中"体用不二"的原理论述了人的认识是可以把握对象的,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为自己的智慧说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刘海江
关键词:哲学基本问题智慧说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原子论批判思想
2016年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从物质和形式的矛盾出发确立了原子何以成为原子的问题意识,指出在伊壁鸠鲁的思想中,原子的直线运动、偏斜运动和排斥运动构成了原子实现自身的辩证过程,同时表明原子只有在与其他原子的联系中才能获得自己的独特规定从而成为独立的原子。但伊壁鸠鲁在强调自我意识的安宁时却陷入了原子论意识的窠臼,甚至对作为原子概念之实现的天体持批判态度。马克思亦由此而在自我问题上批判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意识,突显了共同体思想。这种思想是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刘海江
关键词:博士论文伊壁鸠鲁共同体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中的社会联系思想研究
2015年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中,对自己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提出的社会概念从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充实和具体化,这表现在马克思并未从纯粹物质的角度看待劳动产品,而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劳动产品的社会意义。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异化劳动的第三个规定中首次得到了明确,在第四个规定中进一步作了具体的说明。结束了对异化劳动的讨论之后,马克思又给自己规定了从社会角度讨论私有财产的性质的任务,表明了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理解私有财产的性质这一思想的彻底自觉,从而为后来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海江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类存在类本质
马克思共同体概念的哲学阐释被引量:3
2009年
综合马克思对于共同体概念的几种不同用法,可以发现共同体就是通过一定中介而形成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把人和社会统一起来的中介决定了共同体是一种否定个体自由的社会组织形式,因而具有狭隘性。这种狭隘性决定了共同体必然在生产的发展过程中走向自我否定。
刘海江
关键词:共同体中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