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华
- 作品数:35 被引量:3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A、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生成素-2变化及预后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A(CP-Ig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生成素-2(Ang-2)变化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135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19例)及预后不良组(1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35例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PCI前后以及两个亚组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分析血清CP-IgA、hs-CRP及Ang-2与PCI术后CH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P-IgA、 hs-CRP及Ang-2对PCI术后CH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血清CP-IgA及Ang-2水平较PCI术前降低,血清hs-CRP水平较PCI术前升高(均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血清CP-IgA、hs-CRP及Ang-2与PCI术后CHD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CP-IgA、hs-CRP及Ang-2单独预测PCI术后CHD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小于三项联合(均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升高,PCI术后血清CP-IgA和Ang-2水平降低,hs-CRP水平升高。预后不良患者血清CP-IgA、hs-CRP及Ang-2水平升高,且三者联合对PCI术后CH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 刘永政刘晓静扈洁王俊侠刘平原刘淑华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生成素-2
- 大量饮酒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研究
- 尹美华郝永红项宁刘淑华崔志杰谢强
- 目前有关酒精中毒性疾病研究主要集中于门诊及住院患者,本研究针对那些还没有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大量饮酒者,有利于早期发现饮酒对大脑中动脉血流的损害,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病情进展,目前国内、国外尚无类似文章发表。在我国,近年来饮...
- 关键词:
- 关键词:饮酒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 正念减压治疗对心身症状障碍患者的疗效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评估正念减压治疗(MBSR)对心身症状障碍(PSD)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PSD患者分为正念减压治疗组(MBSR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为基础治疗,MBSR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MBSR;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身症状量表(PS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进行评估。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PSSS、SAS、SDS、MA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PSSS、SAS、MAAS差值比较,MBSR组优于对照组。结论:MBSR能有效改善PSD患者的心身症状,这可能与MBSR提高患者正念觉知水平有关。
- 樊欣娜张晶陈金良刘淑华
- 关键词:疗效
- 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对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观察6min步行试验指导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对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且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75%,但未接受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药物治疗(A组)和常规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治疗(B组)各10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且在出院后每周来医院接受健康教育,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个性化运动康复治疗方案。结果:治疗8周后,B组患者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率及死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治疗后,2组静息室壁运动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出院时明显下降(P<0.05),且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出院时明显提高(均P<0.05),且B组较A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6min步行试验指导的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近期预后。
- 刘永政张双王楠王倩刘淑华柳东田
- 关键词:冠心病生活质量心功能
-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究增强型体外反博治疗(EECP)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00例AMI患者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体外反博治疗(ECP),观察组采用EEC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出血评分(CRUSADE)、心功能评分(Killip分级)、内分泌因子[血清甲状旁腺素(PTH)、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血浆肾素水平(PRA)]和血流动力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博出量(SV)、心输出量(CO)]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收缩压、肌酐清除率、心率等CRUSADE评分项目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改善状态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Ⅰ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PTH、ALD、PR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SV、CO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患者实施EECP治疗可调节RAAS,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张双刘淑华刘立杰刘晓静刘永政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心脏康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功能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功能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106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3)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n=53)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EEC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肾功能、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LVEDV、LVESV、Tei显著下降,6MMWD、LVEF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ys-C、sCr、NT-proBNP显著下降,eGFR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ngⅡ、ALD、PRA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21%和1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CP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功能。
- 张华张双郑莹王楠刘淑华
-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内分泌
- 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类型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联合超声心动图(UCG)在临床鉴别诊断心肌病类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66例(Dc组)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2例(Ic组),2组患者均进行ECG联合UCG检查,观察心功能等检测结果、心脏形态变化及瓣膜返流情况差异。结果 Dc组各腔室扩大程度、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间距及Rv6/Rmax显著高于Ic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显著低于Ic组(P<0.05);Dc组形态变化以弥漫性运动障碍(100.00%)和左室呈球形运动(87.88%)为主,Ic组以室壁矛盾运动(93.55%)及左室拱门形运动(80.65%)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存在多种瓣膜返流并存状况,且均以二尖瓣为主(P>0.05),Dc组主动脉瓣膜、肺动脉瓣膜及三尖瓣膜的返流几率显著高于Ic组(P<0.05)。结论扩张型和缺血型心肌病患者在ECG联合UCG检查中存在显著特征差异,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 张秋丽孟宪慧高雪梅王玉玲刘淑华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缺血型心肌病心电图超声心电图
- 主动脉夹层20例分析
- 2006年
-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主动脉夹层都形成动脉瘤,所以又称主动脉内膜剥离症.以往认为是少见病,近年来明显增多.我院近10年来收治20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 苏庆立王庆胜柳东田刘晓媛刘淑华王晓亮姚淑兰杨红梅徐翠萍胡惠韩桂华
- 关键词:主动脉
- 白杨素通过调控SIRT1/AMPK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老年大鼠的干预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白杨素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老年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SPF级SD老年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5只)、模型组(6只)、药物对照组(6只)、白杨素组(6只)。空白组、模型组只进行生理盐水灌胃,不做其他处理,白杨素组给予白杨素20 mg/kg灌胃,药物对照组给予8μg/kg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检测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MB)、肌钙蛋白(cTn)I、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水平、SIRT1、AMPK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白杨素组CK、CK-MB、cTnI、MDA、ROS水平高于空白组,低于模型组、药物对照组,SOD、SIRT1、AMPK mRNA及蛋白表达低于空白组,高于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白杨素通过调控SIRT1/AMPK信号通路,能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老年大鼠心肌损伤,抑制异常氧化应激状态,改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改善病情。
- 刘永政刘晓静王俊侠刘平原刘淑华
- 关键词:白杨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5-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1999年
- 姚淑兰张健郭志敏王庆胜刘淑华方海滨谭强高丽梅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单硝酸异山梨酯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