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玮祎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与技术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航道
  • 2篇长江口
  • 2篇冲淤
  • 1篇东海大桥
  • 1篇沙粒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流
  • 1篇水沙
  • 1篇水沙特性
  • 1篇泥沙
  • 1篇泥沙粒径
  • 1篇粒度组成
  • 1篇邻近海域
  • 1篇流场
  • 1篇近海
  • 1篇近海域
  • 1篇黄河中游
  • 1篇海岸
  • 1篇海岸工程
  • 1篇海床

机构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长江水利委员...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刘玮祎
  • 2篇何青
  • 2篇虞志英
  • 1篇李身铎
  • 1篇唐建华
  • 1篇石辉
  • 1篇夏小明
  • 1篇刘红
  • 1篇王亚
  • 1篇楼飞
  • 1篇王元叶
  • 1篇唐建华

传媒

  • 1篇人民长江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海岸工程
  • 1篇泥沙研究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河中游高含沙水流泥沙粒径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三角坐标对黄河中游5条支流悬移质颗粒级配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黄河中游的高含沙水流粒径组成大致在如下范围之内:〈0.005mm的粒径占5%-25%,0.005~0.010mm的粒径占2%~16%,〉0.010mm的粒径占60%-90%。因各支流所在流域差异,使其高含沙水流的粒度组成也有所差异,但均集中于一定的粒径配比范围内。
刘玮祎石辉
关键词:粒度组成高含沙水流黄河中游
长江口南槽沉积物粒度的分形特性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运用分形理论,对长江口南槽沉积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沉积物粒度分维值与传统粒度分析参数的关系,指出了粒度分布无标度区分区临界粒径rc的指示意义,提出了用rc来划分悬移质中的床沙质和冲泻质的方法.长江口南槽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布在大于1.059μm的粒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维值的范围在2.384~2.568之间,平均值为2.488;若以粒度分布无标度区的分区临界粒径rc作为悬移质中床沙质和冲泻质划分的临界粒径,则划分长江口南槽悬移质中床沙质和冲泻质的临界粒径在0.954~1.385 μm之间,平均为1.059μm,对应的颗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在4.54%~10.97%之间,平均为8.23%.
唐建华何青刘玮祎刘红夏小明
关键词:长江口沉积物分维值
灌河河口河道冲淤演变及航道自然条件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通过对近20 a实测水文地形资料的深入分析,得到了灌河干流河道及出口水道的冲淤演变规律:干流河道在盐东控制闸建闸前,以响水为界上段冲刷下段淤积,建闸后,从多年平均来看上段明显淤积下段冲刷;近10 a来,陈家港以下的干流河道弯道凹岸处均为深槽逼岸的冲刷区,且处在持续稳定冲刷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灌河口外岸滩冲刷强度减弱,近10 a来,河口外冲淤近于平衡状态。这些研究为灌河口码头、航道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刘玮祎楼飞虞志英
关键词:冲淤演变航道
东海大桥沿线及邻近海域海床冲淤分析
东海大桥沿线海域位于杭州湾湾口北部,北邻长江口南槽水道,南连崎岖列岛海域,东接嵊泗与大衢山间的开阔海域,水域处在湾口、河口和群岛之间,水流和泥沙条件复杂。近年来长江来沙的剧减影响着本海域水沙条件的变化及海床地形的冲淤演变...
刘玮祎
关键词:水沙特性海岸工程
文献传递
长江口北港河势演变趋势及工程影响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为研究20世纪末以来,长江口北港上口通道的河势变化及重大工程的影响,对北港历年-5 m和-10m等深线变化、主泓线变化、典型断面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港主槽与其分流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20世纪末以来,北港上口分流通道相对稳定,但呈不断下移、逆时针偏转态势;北港逐步向单一河槽方向演变,主槽将恢复为上段偏北、下段偏南的微弯河道形态。分析结论说明:中央沙、青草沙工程的建成有利于继续维持北港这种发展态势,并使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达到新的冲淤平衡。
刘玮祎唐建华缪世强
关键词:长江口
灌河口河势演变及航道自然条件分析
灌河是江苏省除长江外唯一的一条直接通海且未在入海口建闸,并有较好自然水深条件的中等潮汐河道。近年来,随着苏北沿海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开发灌河航道资源已迫在眉睫。张东生等通过对潮流、波浪动力因素的分析,对沙咀的成因提出了新...
刘玮祎虞志英何青
文献传递
杭州湾北岸保滩加固工程附近流场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09年
Delft-3D-flow模型是一个三维的水动力输运模型,该模型采用曲线正交网格,在垂直方向上采用σ坐标,水动力模块建立在Navier-Stokes方程的基础上,采用交替方向法(ADI)对该坐标系下的控制方程组进行离散求解。应用沿水深平均的两维水流数学模型来计算,采用大小模型嵌套的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利用分布在杭州湾和长江口10个潮位站2003年水位数据和1982、1997、2003年的潮流观测数据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模型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工程实施后,围堤西侧流速变化最为显著,涨急流速减小,最大幅度为24cm/s,落急流速也减小,最大幅度为9cm/s。通过上述分析,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保滩加固工程后在围堤西侧,涨、落急流速均减小,最大减小幅度分别为25cm/s和14cm/s,工程实施后研究区流速递减81%左右;(2)工程实施后涨、落急流向除近岸外,流向变化一般小于5°,基本上不受工程影响,但在高平潮期间,工程实施后在围堤西侧流向变化较大,最大可达100°以上;(3)工程实施后围堤西侧的流速虽然变化较大,但因工程区潮流较弱,工程规模较小,影响将局限在工程区周围200m范围内,对附近的码头以及外侧的金山深槽不会有明显的影响。通过杭州湾北岸保滩加固工程附近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和分析,探讨了工程建设对附近局部流场的改变及其主要影响范围,为保滩加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也为其它海岸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王亚王元叶刘玮祎李身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