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笔利
-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试论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对大学生教育的启示
- 2012年
-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大特点是与时代发展、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脱离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是苍白的。邓小平明确地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对于变化着的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我们广大教师和当代大学生应在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指导下,坚持"不断地继承和发展"。
- 刘笔利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育邓小平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
- 2010年
-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为理论基础,从实践层面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性;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具有内在一致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不断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道路、提供必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不断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注入内在活力、提供强大动力。只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 刘笔利
- 企业扩张的网络经济效应被引量:1
- 2006年
- 除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外,企业扩张过程中还存在网络经济效应,企业扩张的网络经济效应是指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因形成网络结构而产生的正向经济效益,包括技术和组织两个层面。
- 苑志宏刘笔利
- 关键词:网络经济效应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思想研究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重要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实质和核心。本文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轨迹着手,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详细地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
- 刘笔利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
- 文献传递
- 辩证法本体论根基的历史反思
- 2004年
- 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即本体论根基是事关辩证法理论合法性 ,对于辩证法具有根本意义的前提性问题。文章从人类认识活动的历程出发 ,分别对自然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辩证法、实践论辩证法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 ,探究了各自的成败得失。
- 刘笔利
- 关键词:辩证法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
- 浅析唯物辩证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关系
- 2011年
- 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规律的理解,特别是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妥善处理和正确认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 刘笔利
- 关键词:和谐社会辩证法
- 当代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 2004年
- 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其间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探索。总结当代中国现代化的特点主要在三:一、从现代化的形式看具被动性;二、从现代化的过程看具持续性;三、从现代化的内容上看具深入性。
- 刘笔利
- 关键词:被动性持续性
- 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
- 2011年
-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经济发展全局,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文主要对科学发展观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理论基础和科学发展观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 刘笔利
-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
- 不能脱离科学发展观语境研究“以人为本”被引量:2
- 2010年
- 以人为本是对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反思的结果,是立足于解决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而提出来的;以人为本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理解科学发展观其他内容的一把钥匙而加以规定的;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发展观理解才能与人本主义、以民为本区别开来。因此我们不能脱离科学发展观语境研究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揭示出以人为本的实质,弄清以人为本的创新价值,明白我党在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条件下为什么还明确提出以人为本。
- 刘笔利王成光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语境以人为本
- 试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 2011年
- 在大学生接受的系统教育里,只是重视强调业务学习和进修,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接受和传播,则是忽视理论学习。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理论功底差,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 刘笔利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学生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