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翠苓

作品数:61 被引量:232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4篇淋巴
  • 43篇淋巴瘤
  • 35篇细胞
  • 29篇病理
  • 22篇细胞淋巴瘤
  • 21篇临床病理
  • 18篇预后
  • 18篇病理学
  • 14篇临床病理学
  • 14篇免疫
  • 13篇弥漫
  • 9篇B细胞
  • 8篇霍奇金
  • 7篇BCL-2
  • 6篇蛋白
  • 6篇临床病理学研...
  • 6篇弥漫大B细胞...
  • 6篇弥漫性大B细...
  • 6篇金淋巴瘤
  • 6篇霍奇金淋巴瘤

机构

  • 57篇北京大学
  • 8篇北京大学第三...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61篇刘翠苓
  • 49篇高子芬
  • 46篇李敏
  • 35篇黄欣
  • 16篇薛学敏
  • 12篇王小燕
  • 11篇尹文娟
  • 10篇董格红
  • 10篇黄远洁
  • 8篇时云飞
  • 7篇孙琳
  • 7篇何耀鑫
  • 7篇赖玉梅
  • 6篇宫丽平
  • 6篇徐教生
  • 5篇郑杰
  • 5篇周春菊
  • 5篇张景航
  • 4篇宫恩聪
  • 4篇张燕

传媒

  • 16篇白血病.淋巴...
  • 11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肿瘤研究与临...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届中国女...
  • 1篇中国老年学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理学教学从传统模式到网络课程被引量:1
2000年
病理学的教学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化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阶段发展到网络课程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网络课程在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的同时 ,又注意到改造传统病理学教学 (大课讲授和实验室实习 )的形式 ,使之具有现代化的内涵 。
刘翠苓宫恩聪高子芬邵宏权邹万忠溥艳萍
关键词:病理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课程
bcl-2蛋白对胃肠和结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原发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以及原发结内DLBCL中的预后提示作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血液病理研究室确诊为DLBCL,且非利妥昔单抗化疗的患者9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CD10、bcl-6、Mum-1表达情况。随访全部患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采用SAS9.1统计学软件对所得资料行χ2检验、生存曲线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原发于胃肠道DLBCL46例。bcl-2(+)病例26例,完全缓解(CR)8例;bcl.2(-)病例20例,CR10例。两者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1852),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4663)。原发于淋巴结DLBCL47例。bcl-2(+)病例30例,CR8例;bcl.2(-)病例17例,CR10例。两者CR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293),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470)。结论bcl-2蛋白对原发淋巴结内DLBCL有预后提示意义,而在原发胃肠道DLBCL中无预后提示意义。
薛学敏刘翠苓李敏尹文娟何耀鑫徐教生高子芬
关键词:淋巴瘤BCL-2预后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预后相关指标。方法选取86例MALT淋巴瘤患者,依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胃MALT淋巴瘤组(32例)和非胃MALT淋巴瘤组(54例)。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观察其病理学特点,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部分病例检测肿瘤特征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对病例进行临床随访。结果两组病例临床病理学特点无明显差异。间期FISH检测结果显示t(11;181和t(14;18)发生率分别为12%(6/50)和9%(4/45)。胃MALT淋巴瘤组中20例获得随访,均接受单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bcl-10核表达阳性、存在t(11;18)病例的缓解率(20%、33%)显著低于阴性组(7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2,P=0.035;X2=4.639,P=0.031)。非胃MALT淋巴瘤组病例中35例获得随访,女性、年龄≤60岁患者的缓解率(60%、63%)显著高于男性、〉60岁患者(3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05,P=0.048;X2=7.373,P=0.007);临床I~Ⅱ期、t(14;18)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52%、75%)显著高于Ⅲ~Ⅳ期、t(14;18)阴性者(2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07,P=0.040;X2=4.363,P=0.037)。结论MALT淋巴瘤是一类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惰性淋巴瘤,预后较好,胃与非胃MALT淋巴瘤存在不同的治疗反应评估或预后预测指标。
王小燕黄欣李敏薛学敏孙琳赖玉梅刘翠苓高子芬
关键词:预后
BCl-2蛋白及分类模型在中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中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Bcl-2蛋白表达以及Hans、Chan及Muris分...
李敏刘翠苓王小燕薛学敏高子芬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BCL-2蛋白临床预后
老年人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EB病毒阳性(EBV+)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收集24例老年EBV+DLBCL患者,以同期EBV-非特指型DLBCL患者为对照,分析老年EBV+ 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结果 24例老年EBV+DLBCL患者肿瘤细胞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性或多形性肿瘤细胞增生;多形性病例中常可见有地图状坏死.细胞起源免疫分型主要为非生发中心亚型,分别占91.3%(Hans分型)和100.0%(Choi分型).CD30阳性率为55.0%,高于非特指型EBV-DLBCL(P< 0.001).在总体生存时间方面,R-CHOP方案治疗的老年EBV+DLBCL患者和>50岁EBV-DLBCL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4.2个月和29.2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7).结论 老年人EBV+DLBCL肿瘤细胞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性或多形性肿瘤性增生;多形性病例中常可见不规则坏死.CD30阳性率较高,并且主要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亚型.R-CHOP方案治疗的老年EBV+ DLBCL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与同年龄段非特指型EBV-DLBCL患者相近.
薛学敏高子芬王小燕黄欣谷从友刘翠苓李敏
关键词:EB病毒预后
儿童颌部Burkitt’s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颌部散发性Burkitt’s淋巴瘤(BL)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3例儿童颌部散发性BL病例为2007年1—12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淋巴瘤研究室存档及会诊病例。结合临床特征,对患儿光镜、免疫表型、EB病毒(EBV)原位杂交及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例BL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5~11岁。临床均表现为颌部肿物,牙龈肿痛,牙齿松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20和CD10,大于95%以上的肿瘤细胞Ki-67阳性;原位杂交显示EBER1&2阴性;间期FISH检测均存在c-myc基因断裂,其中1例同时伴有IgH基因断裂。结论BL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属高度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容易累及颌骨,与换牙临床表现相似而易被漏诊误诊。
黄远洁郑杰刘翠苓宫丽平李敏黄欣董格红尹文娟周春菊张永红杜鹃高子芬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
皮肤浆细胞增多症1例被引量:3
2016年
患者女,42岁。面、躯干及四肢皮疹2年。皮肤科情况:面、颈、胸、背、四肢近端多发浸润性暗红色丘疹和结节,伴高γ球蛋白血症。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示浆细胞增多症,增生细胞κ多数+,λ个别+。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皮肤浆细胞增多症。
张芊李薇薇尤艳明王文慧刘翠苓张倩张春雷
关键词:浆细胞增多症皮肤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在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4例PMBL作为研究对象,以31例DLBCL,NOS作为对照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PMBL组发病中位年龄30岁,对照组中位年龄61岁,两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上PMBL组纵隔压迫症状常见。组织形态上,PMBL组肿瘤细胞符合DLBCL的形态学特点。全部病例均可见程度不等的间质硬化,超过70.8%(17/24)的病例可见明显的胶原束分割。免疫表型上PMBL组40.0%(6/15)表达CD23,与对照组(3.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PMBL具有独特的临J末病理学特点,常见于年轻女性,以纵隔巨大占位及纵隔相关区域侵犯多见,全身系统性累及少见。PMBI.形态学特点为弥漫性增生的肿瘤细胞被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分割。CD23阳性有助于与DLBCL,NOS的鉴别诊断。
胡洋李敏刘翠苓王小燕高子芬
关键词:纵隔肿瘤生物学标志
中国人淋巴瘤不同病理学类型的分布特点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中国人淋巴瘤不同病理学类型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1年至2009年6月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病理研究室会诊病例,参照2008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析汇总。结果去除病例资料不完整者,共收集会诊病例...
李敏刘翠苓黄欣张燕高子芬
关键词:淋巴瘤WHO分类霍奇金
文献传递
MicroRNA-191在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MicroRNA-191(miR-191)与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0例T-ALL/LBL患者肿瘤组织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患者淋巴结组织中miR-19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构建反义miR-191慢病毒载体(LV-miR-191-KD)和阴性对照载体(LV-NC—GFP)并转染T-ALL细胞系Jurkat细胞,qRT-PCR法检测miR-191的表达水平。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下调miR-191后的细胞活性、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T-ALL/LBL患者组miR-19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RH患者组(1.875±0.079对1.000,P=0.001),以miR-191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将T-ALL/LBL患者分为高表达组(10例)与低表达组(10例),高表达组患者3年OS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26%对82%,P=0.021)。转染48h后,LV-miR-191-KD组Jurkat细胞miR-191表达水平(0.578±0.012)较LV-NC-GFP组(1.011±0.053)和未转染对照组(1.000)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18和0.021),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升高(P值均〈0.05),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抑制从G1期向S期转化。结论miR-191在T-ALL/LB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可能作为T-ALL/LBL治疗的潜在靶点。
张景航杨晓煜李敏黄欣刘翠苓高子芬
关键词:微RNAS慢病毒载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