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若海

作品数:15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芬太尼
  • 4篇瑞芬太尼
  • 4篇手术
  • 4篇麻醉
  • 3篇镇痛
  • 3篇乳腺
  • 2篇血管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手术麻醉
  • 2篇术后
  • 2篇罗哌卡因
  • 2篇复合瑞芬太尼
  • 2篇臂丛
  • 2篇臂丛神经
  • 2篇丙泊酚
  • 1篇动脉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保护
  • 1篇续考
  • 1篇血管保护

机构

  • 7篇温州医学院附...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作者

  • 15篇刘若海
  • 10篇李军
  • 5篇张旭彤
  • 3篇曹红
  • 2篇李挺
  • 2篇李旭
  • 2篇连庆泉
  • 2篇卢园园
  • 2篇李影
  • 2篇李旭
  • 1篇黄志莲
  • 1篇何伶俐
  • 1篇南洋
  • 1篇金永喜
  • 1篇李丽伶
  • 1篇苏尔瞻
  • 1篇胡明品
  • 1篇刘合年
  • 1篇安虹
  • 1篇马剑峰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2007年浙...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持续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比较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拟行上臂或肩部手术患者50例,年龄18~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技术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并留置导管,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随机分成两组:0.1%罗哌卡因组(A组)与0.25%罗哌卡因组(B组),每组25例,无背景持续输注,单次PCA量为5 mL,锁定时间15 min,1 h限制剂量为20 mL。术后0.5、3、6、24 h(t1~4),评估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及运动阻滞程度,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与B组比较,A组静息和活动的疼痛VAS平均评分、平均运动阻滞评分较高(P<0.01)。静息状态下,A组t4时的疼痛VAS评分高于B组(P<0.01),活动状态下,A组t2~4时的疼痛VAS评分高于B组(P<0.01);A组患者患肢手部麻木感的病例多于B组(19:8,P<0.05),Horner综合征的病例少于B组(3:13,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优于0.1%罗哌卡因,但对颈交感神经的影响较大。0.1%罗哌卡因可满足静息状态下的镇痛,并保持一定自主活动功能。
李挺马剑峰刘若海南洋余微萍李军
关键词:臂丛神经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下腰段竖脊肌平面阻滞范围的确定及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确定腰段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的阻滞范围,探讨其用于腰椎手术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后路腰椎融合术的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L2横突水平双侧ESPB,试验组患者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对照组患者每侧给予生理盐水20 ml。分别于阻滞后10、20及30 min测定温度觉减退范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镇痛药用量、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行ESPB后10、20及30 min温度觉减退范围及阻滞面积分别为T9~S1(222±16)cm^(2)、T8~S2(352±22)cm^(2)及T8~S3(481±24)cm^(2)。试验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为(0.76±0.02)mg,低于对照组的(0.97±0.06)mg(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0~12 h及12~24 h羟考酮用量分别为(4.9±0.4)、(8.4±1.2)mg,低于对照组的(14.5±2.4)、(19.3±2.4)mg(均P<0.05)。试验组患者24 h内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床上被动锻炼时间为(3.3±0.3)h,早于对照组的(4.6±0.3)h(P<0.05)。结论腰段ESPB后T12~S1节段阻滞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腰椎融合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用量,降低术后VAS评分,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陈丽琼徐超锋翟子昕洪阿梅南洋刘若海朱利君李军
关键词:神经肌肉阻滞腰椎融合术随机对照试验
Caveolin-1在高盐饮食损伤糖尿病大鼠血管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DM)大鼠给予高盐饮食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150-180 g)60只,腹腔注射链唑霉素(70 mg/kg),3 d后空腹血糖≥16.7 mmol/L为1型DM大鼠。正常大鼠和DM大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高盐饮食(8%Na Cl)6周。检测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血管中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caveolin-1(Cav-1)等蛋白的水平。结果:高盐饮食DM大鼠收缩压显著高于DM组,其肠系膜动脉乙酰胆碱和胰岛素的舒张作用显著下降(P〈0.01)。Akt、p-e NOS和NO水平均显著低于DM组(P〈0.01),Cav-1显著增高(P〈0.01)。结论:1型糖尿病大鼠高盐饮食血管功能障碍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Akt激活及增强Cav-1表达导致的e NOS活性下降有关。
刘若海王颖吴文俊金芃芃余立群曹红李旭
关键词:高盐饮食糖尿病CAVEOLIN-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肠系膜动脉
p-ERK p-CREB在姜黄素抗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的p-ERK、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Con)组、假手术(Sham组)、溶剂对照(SC)组、姜黄素(Cur30、Cur100、Cur300)组。姜黄素组行CCI术,每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姜黄素30、100、300mg/kg,持续14天。各组于术前2天和术后1、3、5、7、10、14天测定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在术后3、7、14天处死大鼠(n=6),分别制备大鼠L4-5脊髓的石蜡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ERK、p-CREB在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动态变化。结果:Con组大鼠MWT和TWL呈进行性下降,在术后3天降至最低(MWT为15.3±3,TWL为4.6±1.0),术侧脊髓背角浅层p-ERK、p-CREB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Cur组大鼠在术后MWT和TWL亦进行性下降,在术后3天降至最低(Cur100组的MWT为22.6±4,TWL为5.6±1.1),与Con组相比,每组每个时间点的MWL、TWL均明显升高(P<0.01);术侧的脊髓背角浅层p-ERK、p-CREB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下降,每组每个时间点表达均低于Con组(P<0.01)。结论:在本实验中,姜黄素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ERK、p-CREB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有关。
刘若海李旭何伶俐曹红
关键词:姜黄素P-ERKP-CREB神经病理性痛脊髓
芬太尼和氯胺酮影响烧伤早期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小鼠烧伤后早期使用枸橼酸芬太尼和盐酸氯胺酮对血清皮质酮和TNF -α以及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初步探讨并比较芬太尼和氯胺酮对创伤早期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不同作用。方法 :4 0只雄性BALB/c小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芬太尼组及氯胺酮组。小鼠Ⅲ度 15 0~ 2 0 0 %背部烧伤。烧伤后 4h测定血清皮质酮浓度及TNF -α水平 ,用westernbolt在蛋白水平测定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果 :烧伤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升高 ,TNF -α水平显著增高 ,而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明显降低 ;芬太尼组血清皮质酮浓度及TNF -α水平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 ,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有所增加 ,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氯胺酮组血清皮质酮浓度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 ,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和血清TNF -α与正常对照组相差不显著。结论 :小鼠烧伤早期引起明显的应激和炎症反应 ,可表现为血清皮质酮明显升高 ,而其受体在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血清TNF -α水平显著增高。芬太尼和氯胺酮均对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但氯胺酮的作用明显比芬太尼强。
刘合年李军徐贵森魏晓红代雪梅安虹刘若海
关键词:芬太尼氯胺酮烧伤糖皮质激素受体TNF-Α
丙泊酚-瑞芬太尼/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门诊乳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不同效应室靶浓度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CI方案应用于门诊乳腺手术的效果,探讨此类手术适宜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浓度;通过进一步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TCI方案比较,评价麻醉过程和质量,探讨何种方案更符合门诊手术麻醉...
刘若海
关键词:乳腺肿瘤切除手术麻醉方案
文献传递
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量效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氢吗啡酮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罗哌卡因的适宜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2016年1至6月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40例,前50例患者中第1个患者接受0.12%罗哌卡因+20 μg/ml氢吗啡酮复合液,随后的产妇运用改良序贯法确定氢吗啡酮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另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H1组、H2组、H3组,分别给予0.08%罗哌卡因+15 μg/ml氢吗啡酮(H1组)、0.10%罗哌卡因+15 μg/ml氢吗啡酮(H2组)及0.12%罗哌卡因+15 μg/ml氢吗啡酮(H3组).监测分娩镇痛过程中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镇痛评分及宫缩胎心;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恶心、呕吐、瘙痒、胎心减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氢吗啡酮的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10.49 μg/ml(95% CI:8.89~11.79)和15.15 μg/ml(95% CI:13.25 -22.25).H1组起效时间为(14.23 ±3.82)min,明显长于H2组的(11.32 ±2.16)min 及H3组的(10.83 ±2.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4、6.212,均P〈0.05),H1组镇痛后30、60和90 min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高于H2、H3组(均P〈0.05),H1组停药时的VAS评分为(3.25 ± 0.75)分,明显高于H3组(0.27 ±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4,P〈0.05).H1组在镇痛后第4、5、6次宫缩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H2、H3组(均P〈0.05).H3组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为26.67%,明显高于H1、H2组的6.6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3、4.320,均P〈0.05).结论 0.10%罗哌卡因复合15 μg/ml氢吗啡酮行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好、无运动阻滞、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卢园园黄璜毛卫亮刘若海胡梦洁邵玲笑胡明品李军
关键词:氢吗啡酮罗哌卡因分娩镇痛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门诊乳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应用于门诊乳腺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门诊乳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PR组,n=20)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组(PF组,n=20)。以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μg/mL、瑞芬太尼或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ng/mL行TCI。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两药效应室浓度平衡时(T2)、置入喉罩时(T3)、置入喉罩后2min(T4)、手术切皮时(T5)、肿块切除时(T6)、呼唤睁眼时(T7)及拔喉罩时(T8)的HR、BP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观察喉罩置入条件,记录拔喉罩时间、手术时间、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提供同样的意识消失时间、喉罩置入条件及稳定的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P>0.05),两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似(P>0.05)。但PR组拔除喉罩时间、离开PACU时间较PF组明显缩短(P<0.05),PR组喉罩拔除后即刻BIS值较PF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较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更符合门诊手术麻醉的要求。
刘若海张旭彤陈碧红苏尔瞻连庆泉李军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非住院手术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能否减少全麻气管拔管反应。方法:选择常规全麻并七氟烷吸入维持的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Dex负荷量0.4μg/kg后0.01μg·kg-1·min-1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组(R组,持续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ng/m L效应室浓度)、Dex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组(DR组,Dex负荷量0.4μg/kg后0.01μg·kg-1·min-1持续泵注复合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ng/m L效应室浓度),每组20例。记录拔管前(T1)、拔管后1(T2)、5(T3)、10 min(T4)患者心率、血压及Sp O2,观察苏醒期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呛咳情况;在PACU 5、10及20 min时行镇静评分。结果:三组各记录时点生命体征平稳。三组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严重呛咳反应发生率较D组、R组显著减少(15%vs 55%vs40%,P<0.05)。三组患者在PACU 5、10、20 min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有效减轻拔管期呛咳反应,且不影响患者清醒及拔管时间。
刘若海韩园刘启星李影王怡鸾张旭彤李军
关键词:瑞芬太尼全麻拔管呛咳
中国医籍续考
刘时觉李旭刘若海周坚金永喜
该项目为笔者中国医籍目录学系列研究三部之一,第一部《浙江医籍考》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已于2008年10月出版;第三部《中国医籍补考》已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正在写作中,即将交稿。该项目《中国医籍续考》,...
关键词:
关键词:医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