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蓓
- 作品数:45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 Ag纳米颗粒对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改善被引量:7
- 2011年
- 在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CuPc/C60和TiOPc/C60的阳极ITO表面分别制备了一层Ag纳米颗粒,并采用MoO3作为阳极缓冲层,器件的性能均得到有效改善。Ag纳米颗粒的引入所形成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可显著提高有机光活性层的吸收效率和光生激子的分解效率;而MoO3有效抑制了光生激子在有机/金属界面处发生的猝灭,提高了器件的短路电流,并保持其它性能不变,最终提高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
- 庄陶钧苏子生刘亚东初蓓李文连范翊
-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AG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激元MOO3
- 基于一价铜配合物材料的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器件
- 本发明属于有机磷光电致发光(POEL)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一价铜配合物材料的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其为层状结构,由衬底到阴极依次为衬底、透明导电膜、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空穴阻挡-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
- 李文连车广波初蓓毕德锋
- 文献传递
- 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属于有机光电器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底部电极层无法兼具高导电率和高反射率,且与有机发光单元接触性差,导致显示器件性能差、寿命短的问题。本发...
- 苏子生初蓓
- 文献传递
- Sc,Gd和Lu-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及光伏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研究了稀土(RE)配合物(RE=Sc、Gd或Lu)(RE-配合物中的RE离子为三价离子)的有机二极管,在电驱动和紫外光照射下分别表现出电致发光(EL)和光伏(PV)特性。作为EL二极管时,m-MT-DATA(4,4′,4-″tris[3-methyl-pheny(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和稀土配合物分别用作空穴和电子传输材料,EL发射仅仅来自m-MTDATA和稀土配合物层间界面激基复合物,当配合物的中心金属分别为Sc、Gd或Lu时,EL发射峰分别为656、607~590nm。作为PV二极管时,m-MTDATA和稀土配合物分别作为电子给体(D)和受体(A),它们的开路电压(Voc)分别为1.17、1.65和1.92V。还讨论了EL和PV特性与配合物中中心稀土离子的核电荷数关系。
- 王丹李文连初蓓苏子生李天乐苏文明朱健卓毕德峰陈一仁杨栋芳张东煜颜飞
-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光伏
- 利用混合双基质结构提高红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效率
- 采用CBP∶TPBI混合双基质结构制作了btp2Ir(acac)掺杂的红色有机电致磷光器件(PHOLEDs).当CBP∶TPBI质量分数比为1∶1时,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9.1%,与CBP和TPBI单基质器件相比都有...
- 苏子生初蓓李文连
- 基于红光染料掺杂的有机电压调制发光器件被引量:2
- 2008年
- 制备了一种电压调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结构为ITO/CuPc(10nm)/NPB(70nm)/MADN(30nm)/MADN∶DCM(2%(质量分数),10nm)/BCP 7nm/ALQ(30nm)/LiF(0.5nm)/Al(100nm)。通过调节DCM的掺杂浓度和MADN∶DCM厚度,发光颜色发生了随电压的连续变化。该器件的起亮电压在3V左右,当驱动电压为16V时最大亮度达到16652cd/m2,电流效率在8V时达到最大为5.78cd/A。
- 牛晶华李文连初蓓
- 关键词:有机发光二极管染料掺杂
- 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光电器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顶部电极层无法兼备高导电率和高透过率,导致显示器件性能差、寿命短,且制备工艺复杂、耗时长、成...
- 苏子生初蓓
- 文献传递
- 基于磷光材料光伏二极管的有机紫外光光学传感器
- 本发明属于紫外光敏感的光学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磷光材料光伏二极管的有机紫外光光学传感器,采用已经存在的具有低离化能(IP)和高空穴传输特性的化合物作为给体,具有高电子亲合势(EA)和大的电子传输特性的磷光化合物作...
- 李文连孔治国车广波初蓓毕德锋
- 文献传递
- 核-壳结构ZnS∶Tb/CdS纳米晶的电致发光被引量:3
- 2005年
- 利用微乳液方法合成出粒径为4 nm的核-壳结构ZnS∶Tb/CdS纳米晶。用XRD、TEM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合成的纳米晶的结构、形态和光学特性分别进行了表征。将ZnS∶Tb/CdS纳米晶制作成有机-无机杂化结构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为ITO/poly(3,4-ethylene d ioxythiophene)∶poly(styrene sulfonate)(PEDOT-PSS)(70 nm)/poly(vinylcobarzale)(PVK)(100 nm)/ZnS∶Tb/CdS纳米晶(120 nm)/2,9-d im ethyl-4,7-d 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CP)(30 nm)/L iF(1.0 nm)/A l(100 nm)。当驱动电压为13 V时,可以测到Tb3+离子的两个特征峰。在电致发光光谱中未测到聚合物PVK的发光,说明电子和空穴是在纳米晶层上复合的。当驱动电压为25 V时,得到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9 cd/m2。
- 华瑞年牛晶华李文连李明涛俞天智初蓓李斌
- 关键词:核-壳结构纳米晶电致发光
- 具有稳定白光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涉及获得稳定白光发射的结构设计。包括:衬底1、透明导电膜2、空穴注入层3、空穴传输层4、发光层5、空穴阻挡-电子传输层6、电子注入层7、阴极8、外电路9、出射发光线10;在制备器件时空穴传...
- 李文连李明涛初蓓牛晶华苏文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