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荣

作品数:23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综合征
  • 7篇血性
  • 7篇布加综合征
  • 7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5篇血管
  • 5篇缺血
  • 5篇急性
  • 4篇卒中
  • 4篇静脉
  • 4篇出血
  • 4篇出血性
  • 4篇出血性转化
  • 3篇血管成形
  • 3篇血管成形术
  • 3篇弥散
  • 3篇介入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加权成像
  • 3篇肝静脉

机构

  • 17篇徐州医学院附...
  • 12篇徐州市中心医...
  • 6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徐州医学院
  • 2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华荣
  • 9篇徐凯
  • 8篇徐浩
  • 7篇张庆桥
  • 7篇师毅冰
  • 7篇成德雷
  • 6篇徐新建
  • 6篇祖茂衡
  • 6篇杨春
  • 6篇杜洪涛
  • 5篇仇焕
  • 4篇路欣
  • 4篇吕维富
  • 3篇荣玉涛
  • 3篇李绍东
  • 2篇耿德勤
  • 2篇于春雨
  • 2篇王涛
  • 1篇权强
  • 1篇程广军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现代医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布加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原发性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新发BCS患者,随访至2012年6月。记录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后生存期及无症状生存期。结果共149例BCS患者,中位年龄46岁(10~82岁),男女比例为1.61:1;14.1%患者为急性或者亚急性BCS,85.9%为慢性BCS,症状持续的中位时间为96个月(1d~360个月);30.9%患者单纯肝静脉受累,5.4%单纯下腔静脉受累,其余63.8%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联合受累。80.9%患者至少发现一种病因学因素,最常见是静脉膜性闭塞(61.1%),4.8%患者发现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基因突变),未发现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144例患者予以经皮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95.1%,术后抗凝治疗12个月。介入治疗后18个月生存率及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7.8%和92.8%。结论BCS最常见的病因是静脉内膜性闭塞,而与导致血栓形成的潜在疾病相关性不高;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加术后抗凝的治疗策略能取得非常好的临床预后。
威德雷徐浩华荣徐新建杜洪涛仇焕
关键词:疾病特征布加综合征病因经皮血管成形术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预测出血性转化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 ADC)值对兔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37只新西兰大白兔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制备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模型制备3.5h时行DWI检查,模型制备成功者,术后4h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模型成功72h后处死动物,行HE染色。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无HT组与HT组之间ADC值、e ADC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27只新西兰大白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制作成功,其中6例发展为HT,HI型5例,PH型1例。无HT组3.5h梗死区ADC值为(0.752±0.114)×10-3mm^2/s,HT组ADC值为(0.482±0.068)×10^(-3)mm^2/s,两组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无HT组3.5h梗死区e ADC值为0.479±0.053,HT组e ADC值为0.618±0.074,两组e 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ADC值、e ADC值的改变与HT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ADC值越低、eADC值越高则HT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对临床溶栓治疗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华荣师毅冰徐凯王涛
关键词:出血性转化弥散加权成像ADC
不同b值扩散加权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系列分析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15例肝癌,18例肝血管瘤,12例肝囊肿)行不同b值DWI(b=600 s/mm2,1000 s/mm2,2000 s/mm2),观察病灶DWI信号强度连续变化并计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肝癌不同b值DWI均表现为高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无显著性改变(P﹥0.05);肝血管瘤DWI(b=600 s/mm2)表现为高信号,DWI(b=1000 s/mm2,2000 s/mm2)表现为高或等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降低(P﹤0.05);肝囊肿DWI(b=600)表现为高、等或低信号,DWI(b=1000 s/mm2,2000 s/mm2)表现为低信号,随b值增加,囊肿信号强度降低(P﹤0.05)。随b值增加,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均逐渐降低(P﹤0.05)。结论:不同b值DWI系列分析可能鉴别诊断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
路欣徐凯李绍东杨春华荣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肝疾病
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肝静脉阻塞型BCS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颈静脉、股静脉或经皮经肝联合下腔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行球囊扩张术或支架置入术,若肝静脉无法介入则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观察肝静脉压力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评估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7月.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 W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66例患者成功行介入治疗,经颈静脉43例,股静脉14例,经皮经肝穿刺9例;单纯球囊扩张术41例,球囊扩张术+溶栓治疗14例,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6例,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支架置入术5例.61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其他5例症状部分缓解.B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肝静脉压力分别为(47±9)cmH2O(1 cmH2O =0.098 kPa)和(23±7)cmH2O,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P<0.05).入院时腹腔积液有66例,治疗后减少至1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38,P<0.05).66例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6~ 24个月).随访期间10例患者再次出现BCS相关症状,7例再次介入治疗成功,其余3例治疗失败.BCS患者首次介入治疗术后6、12、24个月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7.0%、92.2%、76.4%;再次介入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8.4%、98.4%、92.3%.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患者首次介入后无症状生存率为90.2%;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患者为71.4%;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患者为83.3%;球囊扩张术+溶栓术+支架置入术患者为80.0%.BCS患者行不同介入治疗后无症状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8,P
成德雷徐浩华荣吕维富祖茂衡张庆桥徐新建杜洪涛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静脉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
MRI弥散张量成像预测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3.0 T 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各向异性系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在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预测中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3只,随机分为手术组(33只)和假手术组(10只),手术组采用自体血栓法制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假手术组应用生理盐水代替自体血栓;手术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后4 h应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假手术组不作处理。2组分别于造模后3 h及溶栓治疗后2、12及24 h行DTI及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检查,依据末次SWI扫描是否发现缺血区域内低信号将手术组分为HT组(8只)和无HT组(25只),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FA值差异。结果假手术组术后均无行为障碍,MRI均未见异常;手术组麻醉苏醒后出现不同程度行为障碍;HT组造模后3 h及溶栓治疗后2、12及24 h FA值(0.143±0.017、0.126±0.018、0.136±0.017、0.141±0.017)低于无HT组(0.403±0.070、0.246±0.037、0.217±0.037、0.202±0.035)和假手术组(0.429±0.066、0.428±0.069 0.431±0.066、0.433±0.070)(P<0.05);无HT组溶栓后2、12及24h FA值低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后3 h FA值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HT可能与FA值降低有关。
华荣师毅冰徐凯杨春王涛
关键词:脑缺血出血性转化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预测出血性转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指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兔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价值. 方法:37只新西兰大白兔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制备急性脑缺血性脑卒...
华荣师毅冰
关键词:出血性转化弥散加权成像ADC
糖类抗原-125在布加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研究布加综合征(BCS)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初次确诊的235例BCS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组血清CA-125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147.9 ±246.6)kU/L比(16.0±7.2)kU/L,P<0.001].研究组血清CA-125水平与腹水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Rotterdam BCS预后评级显著相关(P <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45、0.29、-0.393、0.71.截止2013年10月,血清CA-125高于正常值上限5倍(>175kU/L)的BCS患者(68例)介入治疗后生存率和无症状生存率(分别为95.6%和79.8%)均低于其余BCS患者(167例,分别为98.8%和92.0%,P<0.05).结论 BCS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与腹水量、肝脏损伤程度以及Rotterdam BCS预后评级均呈正相关.BCS患者血清CA-125异常升高提示预后相对较差.
成德雷徐浩华荣仇焕吕维富祖茂衡张庆桥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糖类抗原-125肝脏损伤腹水生存率
轻中度狭窄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HRMRI)分析导致轻中度狭窄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探讨其与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有症状患者(n=33)和无症状患者(n=19),所有患者均行VW-HRMRI检查,共识别出68个斑块,将识别出的斑块分为责任斑块组(n=33)与非责任斑块组(n=35)。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关联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相较于非责任斑块,责任斑块表现出更高的重构指数(P=0.03)与强化等级(P=0.01)以及更大的斑块体积(P=0.003)与陡峭度(P=0.00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性重构(OR=5.400;95%CI:1.334~21.857)、强化等级(OR=4.431,95%CI:1.750~11.219)、斑块体积(OR=1.09,95%CI:1.014~1.171)及陡峭度(OR=1.122,95%CI:1.038~1.214)均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正性重构、强化等级、斑块体积与陡峭度4种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631、0.696、0.705、0693,而预测模型(4种危险因素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18与0.800。结论 正性重构、强化等级、斑块体积与陡峭度为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影像特征联合应用能更好的预测责任斑块的发生,为及早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李莹师毅冰师毅冰华荣白胜杰王晴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
20例髓母细胞瘤MRI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总结髓母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提高髓母细胞瘤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患者MRI影像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小脑蚓部12例,第四脑室6例,小脑半球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脑积水;MRI平扫示T1WI序列呈低信号6例,稍低信号7例,等信号7例;T2WI序列呈高信号4例,稍高信号9例,等信号7例;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6例,稍高信号13例,等信号1例;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高信号9例,稍高信号9例,稍低信号2例;15例行增强扫描,瘤体普遍强化13例,瘤体内多发斑片状、结节状强化2例;MRI术前诊断髓母细胞瘤18例。结论 典型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小脑蚓部,MRI成像有其较典型特征。
华荣徐凯杨春徐超刘一萍李曾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小脑MRI
急慢性布加综合征MRI特征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急、慢性布加综合征(BCS)MRI特征,探讨MRI对急、慢性BCS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1例急性BCS患者作为急性组,以同期连续收治的42例慢性BCS患者作为慢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MR检查结果。腹水量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W秩和检验;肝内外交通支形成比例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急性组MR检查均发现T:WI高信号的肝静脉血栓,其中3例患者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与肝脏中央区相比,肝脏外周带T1WI均呈稍低信号,T2WI均为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及静脉期强化程度均相对较低。慢性组中单纯下腔静脉阻塞3例,单纯肝静脉阻塞9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联合受累30例,仅有3例患者下腔静脉内可发现T2WI高信号的静脉血栓。慢性组患者均示淤血性肝硬化征象。MR平扫及增强扫描时,慢性BCS患者肝脏外周带与中央区信号无明显差异。急性组均有腹水形成(中等量腹水2例、大量腹水9例),慢性组中22例(52.4%)患者腹水形成(少量腹水15例、中等量腹水2例、大量腹水5例),急性组腹水发生率高于慢性组(Z=4.15,P〈0.01);急性组肝内交通支形成2例、肝外交通支1例,慢性组肝内交通支形成37例、肝外交通支形成34例,急性组中肝内及肝外交通支形成患者比例均低于慢性组(P均〈0.01),以上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能准确显示BCS的各种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能够对急、慢性BCS做出准确诊断。
成德雷徐浩华荣祖茂衡徐凯路欣张庆桥鹿彩銮杜洪涛仇焕徐新建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急性慢性肝静脉血栓形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