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丁

作品数:9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抗真菌
  • 3篇药物
  • 3篇活性
  • 2篇三氮唑
  • 2篇受体
  • 2篇内酰胺
  • 2篇吲哚
  • 1篇代谢动力学
  • 1篇选择性
  • 1篇衍生物
  • 1篇药物代谢
  • 1篇药物代谢动力...
  • 1篇药物合成
  • 1篇乙基
  • 1篇乙酰
  • 1篇乙酰氧基
  • 1篇真菌
  • 1篇三唑
  • 1篇三唑醇
  • 1篇受体作用

机构

  • 9篇成都学院(成...
  • 5篇四川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吕丁
  • 4篇甘亚
  • 3篇徐鸣夏
  • 3篇楚勇
  • 2篇谢如刚
  • 2篇李恒光
  • 2篇陈淑华
  • 2篇胡键
  • 2篇吴彤
  • 1篇王晓莉
  • 1篇刘剑
  • 1篇田敏
  • 1篇李子成
  • 1篇王玉良
  • 1篇杨祖幸
  • 1篇程勇
  • 1篇蒋宁
  • 1篇刘丽

传媒

  • 3篇中国药物化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国外医药(抗...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Ⅰ)被引量:2
2001年
基于吲哚衍生物和氮杂环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 ,设计合成了含有噻二唑、三氮唑、二唑等氮杂环及其相应开链硫脲结构的吲哚衍生物和吲哚希夫碱化合物共 18个 ,除化合物 2、3和 16外其余目标物未见报道 ,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确证 。
楚勇吕丁徐鸣夏
关键词:噻二唑三氮唑恶二唑抗真菌
唑类抗真菌药进展被引量:8
2000年
近些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抗真菌药的研究也成为热点之一.目前临床应用和研究得较多的是唑类抗真菌药,相继有几代产品问世。唑类抗真菌药的结构大致可分为4类:多苯甲基唑类,α-卤代苯乙基-β,N-咪唑乙基苄醚类。α-卤代苯乙基-α-环氧戊环哩类和α-卤代苯乙基三唑类,其代表药物分别为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和氟康唑。其基本药效基团为无取代唑环(咪唑或三唑),间位N与真菌14-去甲基酶系统中的细胞色素P-450血红素铁结合,抑制P-450的激活功能.从而导致细胞质膜的重要成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受阻,致使细胞质膜破损,真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三唑类比咪唑类药物选择性更高,毒性更低.唑类抗真菌药的合成按结构分类,每一类的合成路线大致相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抗真菌药的研究将以三唑类为主.将重点考虑耐药菌、药物动力学以及唑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以研究出高效、广谱、低毒、生物利用度高的抗真菌药。
吕丁甘亚周淑梅
关键词:唑类抗真菌药基本结构
光学活性3-(1′-羟基乙基)-4-乙酰氧基-β-内酰胺的立体选择性合成被引量:1
2001年
(1′R ,3R ,4R) -N -取代 - 3 - ( 1′ -羟基乙基 ) - 4-乙酰氧基 - β -内酰胺 ( 3 )是合成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类β -内酰胺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 .以廉价的L -抗坏血酸为原料 ,制得S -缩异丙氧叉甘油醛 ( 5 ) ,与胺反应定量转变成相应的手性亚胺 ( 6a~ 6d) ,6与双烯酮 [2 + 2 ]环加成反应 ,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 3 (S) -乙酰基 - β -内酰胺 ( 8a~ 8d) ,其非对映体过量由类似反应的 80 %提高到接近 10 0 % .8a经四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
胡键吴彤李恒光谢如刚甘亚吕丁
关键词:L-抗坏血酸立体选择性合成
单环β-内酰胺对大肠杆菌受体作用三维构效关系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2001年
模拟受体活性部位与配体分子间作用的势场模型,从三维空间进一步探讨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构效关系,指导新化合物设计与合成.我们根据活性类似物原理,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对已知的26个单环β-内酰胺化合物对大肠杆菌作用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模拟了大肠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与配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场和静电力场模型.该模型有利于指导新型β-内酰胺抗生素me-too类药物的设计.
胡键李恒光吴彤谢如刚吕丁
关键词:Β-内酰胺抗生素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抗菌活性药物代谢动力学
新型三氮唑醇类抗真菌药物合成(Ⅰ)被引量:5
2001年
在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 (CoMFA)对 1 2 2个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关系(3D -QSAR)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 4个 1 (1H 1 ,2 ,4 三唑 1 基 ) 2 (2 ,4 二氟苯基 ) 3 (3 取代 1H 吲哚 1 基 ) 2 丙醇化合物和 4个 1 (1H 1 ,2 ,4 三唑 1 基 ) 2 (2 ,4 二氟苯基 ) 3 (3 取代苯基 4 (1H) 取代喹啉酮 1 基 ) 2 丙醇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 ,结构经1H NMR、IR和MS确证。
楚勇吕丁徐鸣夏王晓莉
关键词:吲哚喹啉酮抗真菌
三唑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被引量:14
2001年
本文根据三唑醇类抗真菌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的结果提示 ,以氟康唑为先导物 ,设计合成了 1 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三唑醇类化合物 ,经体外抗真菌活性筛选 ,以氟康唑为参照物 。
甘亚吕丁刘剑田敏
关键词:三唑醇抗真菌活性
二聚炔雌醇分子钳对氨基酸的对映选择性识别被引量:3
2000年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ability of the molecular tweezers 5~8 for the aromatic amino acid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ric titrition. The titrition data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BenesiHidebrandequ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se molecular tweezers can form 1∶1 supramolecular complexes with the aromatic amino acid and exhibited chiral recognition property. These receptors are favorable for complexation with Damino acid. The enantioselectivity K D/K L of receptor 8 for PheOMe reached to 3.18. The recognition ability of these molecular tweezers come mainly from hydrogen bonding, ππ Stacking between aromatic residues and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The size/shepefit and micvoenvion ments complementary between receptor and substrate pley a pivotal role in the inclusion complexation of amino acid methyl esters with these receptors.
杨祖幸刘丽程勇王玉良陈淑华甘亚吕丁
关键词:氨基酸受体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7
2002年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种类 ,着重介绍了核苷化合物的改造方式。
李子成陈淑华蒋宁吕丁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核苷类似物
新型三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活性初探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设计、合成三唑类抗真菌新化合物并进行活性筛选。方法 分别以咪康唑和伊曲康唑为先导化合物 ,根据相关构效关系进行设计并合成 ;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 96孔微量稀释法测定各新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合成了 12个 1 三唑基 2 氟代苯基 3 取代氨基 2 丙醇类新化合物 (M )和 13个 2 取代苯基 5 三唑甲基 5 氟代苯基 N 取代恶唑烷类新化合物 (A) ,用MS ,1 HNMR确证结构。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有一定抑制活性 ,其中A10 ,A12 ,A13的活性强于对照品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且对酵母菌亦显示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A10 ,A12 ,A13值得进一步研究。
楚勇徐鸣夏吕丁
关键词:三唑抗真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