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娟

作品数:192 被引量:54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75篇专利
  • 1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48篇水利工程
  • 42篇农业科学
  • 3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天文地球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4篇干旱
  • 27篇旱灾
  • 22篇灾害
  • 18篇遥感
  • 16篇水利
  • 16篇防洪
  • 13篇水文
  • 12篇抗旱减灾
  • 11篇土壤
  • 11篇洪水
  • 9篇大运河
  • 9篇遗产
  • 9篇流域
  • 9篇风险评估
  • 9篇干旱灾害
  • 8篇水旱灾害
  • 8篇文化
  • 8篇抗旱
  • 7篇洪涝
  • 6篇旱灾损失

机构

  • 187篇中国水利水电...
  • 57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河海大学
  • 5篇国家防汛抗旱...
  • 4篇中再巨灾风险...
  • 4篇中国再保险(...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财产再保...
  • 2篇信息技术有限...
  • 2篇宁波梅山保税...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191篇吕娟
  • 57篇苏志诚
  • 52篇屈艳萍
  • 34篇宋文龙
  • 27篇曲伟
  • 24篇庞治国
  • 23篇万金红
  • 23篇孙洪泉
  • 22篇张伟兵
  • 22篇雷添杰
  • 21篇路京选
  • 20篇高辉
  • 18篇李小涛
  • 14篇李云鹏
  • 14篇刘昌军
  • 14篇王英华
  • 12篇马建明
  • 12篇朱云枫
  • 12篇邓俊
  • 11篇付俊娥

传媒

  • 29篇中国防汛抗旱
  • 15篇中国水利
  • 15篇中国水利水电...
  • 7篇水利学报
  • 4篇灾害学
  • 3篇水科学进展
  • 2篇河北水利电力...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农村工作通讯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水利水电快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卫星应用
  • 1篇河北水利水电...
  • 1篇水利发展研究
  • 1篇水利科技与经...
  • 1篇中国减灾

年份

  • 1篇2024
  • 35篇2023
  • 28篇2022
  • 21篇2021
  • 19篇2020
  • 15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10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PSIM模型的春玉米生育期旱灾损失敏感性定量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作物不同生育期旱灾损失敏感性研究对于提高农业干旱监测准确率、采取合理的农业抗旱减灾措施等有重要意义。干旱发生时,农业用水被压缩,充分利用当前可用灌溉水量以取得较好的作物产量效益是农业抗旱减灾中的重点。目前已有研究大多从水分胁迫试验出发,分析不同干旱胁迫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定性分析作物各生育期旱灾损失敏感性。由于农田试验样本有限,无法从统计手段定量研究作物旱灾损失敏感性。该文利用作物模型模拟的方法,基于历史数据设置干旱情景,模拟春玉米生长,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与产量关系。选取典型年,通过历史气象数据替换典型年不同作物生育期同期气象数据的方法,构造典型年不同生育期干旱情景,驱动作物模型,模拟春玉米生长过程及产量。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识别干旱程度,建立不同生育期SPI与产量之间定量统计关系,利用SPI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率构建旱灾损失敏感性指标,定量评估春玉米不同生育期旱灾损失敏感性。结果表明:(1)不同生育期阶段发生不同程度干旱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拔节-抽雄、开花-吐丝旱灾损失敏感性较大,播种-七叶以及乳熟-成熟阶段敏感性较小。在典型正常年景下,春玉米播种-七叶、拔节-抽雄、开花-吐丝以及乳熟-成熟阶段的旱灾损失敏感性指数分别为90.5、804.7、772.5和401.9。(2)不同典型年水平下,春玉米旱灾损失敏感性差异明显,其中典型干旱年各生育期阶段旱灾损失敏感性最大,典型丰水年各生育期阶段旱灾损失敏感性最小;典型干旱年、正常年和丰水年春玉米生育期平均旱灾损失敏感性指数分别为862.7、518.9和35.2。(3)典型丰水年景下,即使是抽雄、开花-吐丝期春玉米产量形成关键阶段发生严重干旱,春玉米产量影响较小,表明春玉米单个生育期受旱,相邻生育期水�
王亚许孙洪泉吕娟高辉王义成聂嘉谊苏志诚
关键词:旱灾春玉米APSIM模型
工业旱灾损失预测及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旱灾损失预测及评估方法,包括:建立工业需水预测模型;对工业需水预测模型参数进行率定;获取工业需水量缺水率;计算得到工业需水量缺水率;计算得到工业损失评估值。采用本发明可以实时高效地全面预测及评估旱灾损...
雷添杰张亚珍吕娟冯杰秦景宋文龙苏志诚孙洪泉宋宏权杨会臣岳建伟慎利宫阿都张炬李世灿李翔宇李杨程慧黄锦涛赵林洪徐瑞瑞张鹏鹏
文献传递
一种复杂环境下不同车型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杂环境下不同车型识别方法及系统,所述复杂环境下不同车型识别方法,利用WGAN网络模型生成每种环境下的第一生成训练样本集,利用CycleGAN网络模型生成不同环境复合的第二生成训练样本集,在增加了训练样本的...
雷添杰宋宏权吕娟黄锦涛岳建伟周磊慎利陈强
文献传递
中国的防洪抗旱减灾与脱贫
截止到2000年底,中国尚有17%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他们创造的GDP值仅占全国的7%。这些贫困地区占据着1/4的国土面积,大多处在水旱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与灾害在这里形成了恶性循环。上世纪下半叶,中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水...
吕娟
关键词:贫困水旱灾害
文献传递
一种农田尺度作物水分利用效率遥感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田尺度作物水分利用效率遥感评价方法,以遥感反演的作物全生育期蒸散量ET和全生育期总初级生产力GPP为基础,结合有效降雨数据,以作物水分生产率WP为主要控制指标,通过建立作物耗水量‑作物总初级生产力模型和...
付俊娥庞治国吕娟江威路京选杨昆李琳李小涛曲伟宋文龙冯天时覃湘栋
文献传递
一种探地雷达及土壤水分的测量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探地雷达及土壤水分的测量方法,探地雷达包括支撑平台,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显示器;支撑平台上设置有走轮,使支撑平台能够通过走轮在待测土壤的表面上移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均能够固定在支撑平台上,接收天线和显示...
卢奕竹吕娟宋文龙路京选陈敏建杨昆曲伟李青刘云陈静徐静吴滨滨
文献传递
基于InSAR和深度学习的大坝形变监测及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nSAR和深度学习的大坝形变监测及预测方法,首先利用InSAR对水库大坝监测区域进行大范围形变监测,获得初步水库大坝形变信息;接着在需要重点监测区域内相干点稀疏处放置角反射器,以便获得该处准确的形变...
江威庞治国吕娟张正加宋文龙靳庆光张朋杰孙铭涵
辽宁省大凌河流域智能网格化旱情预报系统被引量:1
2021年
准确和及时的旱情预报对于掌握全局干旱发展形势,科学合理地制定抗旱减灾应急响应措施,极大地减少粮食损失,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和技术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SOA体系架构、Web前端技术和服务式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设计理念和开放的体系结构,集成多种气候模式和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陆气耦合的预报方式,构建了辽宁省大凌河流域精细化、模块化和智能化的旱情预报系统,可提供多尺度(未来十天和一个月)多类型(气象、水文、农业)干旱预报,以及综合旱情的会商决策,有效地延长了预见期,提升了旱情预测预报能力,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强,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详细介绍了系统设计思路、总体架构、技术框架、数据信息流程和主要功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马苗苗张学君吕娟苏志诚屈艳萍邢子康
关键词: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
考虑下垫面条件的旱情综合监测评估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下垫面条件的旱情综合监测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0、将旱情评估区域划分为若干评估单元;200、判别所述若干评估单元中每个评估单元的下垫面条件,排除被列为非旱情评估对象的评估单元;300、选择与每一种...
孙洪泉苏志诚吕娟杨晓静屈艳萍高辉
文献传递
筑堤与筑坝:1560年长江大水与明代中后期荆江河段防洪问题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1560年长江发生历史第三大洪水,荆江堤防多处溃决,防洪形势严峻。大水之后荆江河段出现新的防洪局面,除大规模修筑堤防之外,还尝试在三峡河段筑坝防洪。筑堤和筑坝的目的都是有效减轻洪水灾害,但在明代中后期,二者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向。筑坝防洪的尝试很快湮灭,而荆江堤防则不断加高加固,成为长江防洪的重要保障。其中原因,既受着古代防洪科技水平的限制,又与区域自然和社会条件有着密切关系。荆江堤防和川江石坝的发展及演变,反映了防洪工程建设与自然和社会以及科技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也是明人对人与洪水关系认识的直接反映。
张伟兵吕娟
关键词:荆江河段防洪荆江大堤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