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成

作品数:11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基因
  • 7篇水稻
  • 4篇基因定位
  • 3篇基因工程
  • 3篇矮秆
  • 2篇育种
  • 2篇育种策略
  • 2篇杂交
  • 2篇杂交水稻
  • 2篇株高
  • 2篇猕猴桃
  • 2篇微卫星
  • 2篇微卫星标记
  • 2篇基因工程育种
  • 2篇工程育种
  • 2篇分子标记
  • 2篇矮秆基因
  • 1篇稻粒
  • 1篇稻粒黑粉病
  • 1篇稻米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自然资...

作者

  • 11篇吴成
  • 10篇杨志荣
  • 8篇邓晓建
  • 7篇李秀兰
  • 3篇刘爱秋
  • 3篇王平荣
  • 2篇李仁端
  • 2篇邹游
  • 1篇赵建
  • 1篇刘怀年
  • 1篇丁建
  • 1篇侯若彤
  • 1篇黄敏

传媒

  • 2篇Acta B...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种子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个新的水稻小粒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及效应分析(英文)被引量:4
2003年
从水稻(Oryza sativa L.)半矮秆品种蜀恢162中发现一份小粒矮秆突变体“162d”。对162d与4个半矮秆品种杂交F_1和F_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162d的矮生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以Ⅱ-32B/162d F_2代作定位群体,用分子标记将162d突变基因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该基因与微卫星标记RM218和RM157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5cM和10.0cM。同时,利用近等基因系分析了该基因的表型效应,结果表明它可使株高降为正常高度的1/4左右,籽粒降为正常大小的1/4左右,并使叶片显著缩短、加宽,结实率显著降低。我们认为162d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水稻小粒矮秆基因,暂命名为d162(t)。
李秀兰吴成邓晓建王平荣李仁端杨志荣
关键词:水稻矮秆基因基因定位微卫星标记基因效应分析
两个水稻株高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及稻粒黑粉病防治新技术
株高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该论文对两个新发现的水稻株高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如下:SSR多态性分析证明小粒矮秆突变体162d是由半矮秆品种蜀恢162突变产生的,其株高为亲本正常高度的1/4左右,粒籽...
吴成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稻粒黑粉病病害防治技术
生物技术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的进展被引量:22
2002年
直链淀粉含量是评价稻米品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是稻米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笔者概述了影响淀粉品质的关键酶、控制稻米淀粉品质的重要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介绍生物技术改良稻米淀粉品质的途径及近年取得的进展 。
李秀兰吴成邓晓建刘爱秋刘怀年杨志荣
关键词:生物技术稻米淀粉蜡质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工程
水稻株高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3年
 株高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 ,植株过高容易引起倒伏而减产。近年来 ,随着研究手段的改进和水平的提高 ,在水稻株高基因的发现、定位、克隆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李秀兰吴成邓晓建杨志荣
关键词:水稻株高基因分子生物学
一个新的水稻小粒矮秆突变基因的遗传鉴定被引量:18
2003年
水稻品系 16 2 d是一个新发现的水稻小粒矮秆突变体。通过对 2 2 1个 SSR标记位点的多态性分析证明 16 2 d是由蜀恢 16 2突变产生的 ,16 2 d和蜀恢 16 2是一对近等基因系。对 F1 和 F2 代的遗传分析表明 16 2 d的矮生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基因的表型特点是株高为正常高度的 1/ 4左右 ,籽粒为正常大小的 1/ 4左右 ,结实很差 ,叶短而宽。该基因对赤霉素GA3 敏感 ,不位于 d1基因所在的水稻第 5染色体着丝点附近区域。因此 ,认为 16 2 d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水稻小粒矮秆基因。
吴成李秀兰邓晓建李仁端杨志荣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近等基因系
我国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育种策略探讨被引量:1
2002年
杂交水稻在我国水稻及粮食生产中占有突出地位 ,基因工程可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杂交水稻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指出应将优质、抗虫和抗病作为当前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重点。同时 ,提出基因工程育种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优质基因工程着重改良保持系及聚合转基因等策略 。
吴成邓晓建王平荣杨志荣
关键词: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育种策略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对策被引量:7
2002年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程的加快 ,转基因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食品和环境两个方面扼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引起的争论 。
刘爱秋邓晓建吴成李秀兰杨志荣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环境安全食品安全转基因技术管理政策
一个水稻显性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2004年
从水稻(Oryza sativa L.)的两个半矮秆籼稻品种6442S-7和蜀恢881杂交F2代群体中发现一个高秆突变体D111,其株高和秆长分别比亲本蜀恢881增加63.0%和87.0%。用20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D111及其原始亲本6442S-7和蜀恢881之间的基因组DNA多态性,结果未发现D11l具有2个原始亲本都没有的新带型,证明D111的确是6442S-7和蜀恢881的杂交后代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将D111分别与蜀恢881、蜀恢527、明恢63、9311、IR68、G46B等6个半矮秆品种和高秆对照品种南京6号杂交,分析F.和F2代株高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D111的高秆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且该基因与南京6号的高秆基因紧密连锁或等位。以蜀恢527/D111F2群体为定位群体,运用微卫星标记将D111显性高秆突变基因定位于水稻第一染色体长臂,与RM212、RM302和RM472的遗传距离分别是27.7cM、25.5cM和6.0cM,该基因暂命名为LC(t)。认为D111是首例从半矮秆品种自然突变产生的水稻显性高秆突变体,LC(t)为首次定位的水稻显性高秆突变基因。此外,将上述基因定位结果与Causse等(1994)和Temnykh等(2000;2001)发表的水稻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比较,发现LC(t)基因恰巧位于与水稻“绿色革命基因”sd1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染色体区域,因此,还就LC(t)基因与sd1基因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邓晓建李秀兰王平荣吴成杨志荣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微卫星标记
我国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育种策略探讨被引量:4
2003年
杂交水稻在我国水稻及粮食生产中占有突出地位 ,基因工程可在杂交水稻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杂交水稻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指出应将优质、抗虫和抗病作为当前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重点。同时提出基因工程育种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 ,优质基因工程着重改良保持系及聚合转基因等策略 ,以培育出超高产优质抗病虫转基因聚合杂交稻新组合。
吴成邓晓建刘爱秋李秀兰杨志荣
关键词: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育种育种策略
11个猕猴桃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技术对采自四川省猕猴桃科研基地的11个猕猴桃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引物筛选,从15个RAPD引物中扩增出135条带,其中100条为多态带,占74.07%.UPGMA聚类分析结果揭示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RAPD标记说明猕猴桃品种间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地理位置较近的材料能聚在一起.分子标记可用于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及良种选育.
邹游丁建申瑛赵建杨志荣吴成
关键词:猕猴桃RAPD地理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