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祥
- 作品数:60 被引量:324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福建沿海地区土层的静力触探参数
- 通过对福建沿海地区土层静力触探测试成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到该区软土、粘性土、砂类土静力触探参数的统计值.根据静力触探参数绘制的福建沿海地区土层分类图,可快速确定、划分土类,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从而减少钻探工作量、加快勘...
- 简文彬吴振祥刘慧明陈志波张敏霞
- 关键词:土力学原位测试土层静力触探
- 文献传递
- 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策略被引量:1
- 2018年
- 新上岗教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技能双重达标才能取得教学上岗资格,其中课堂教学技能是最重要的一环。文章在梳理新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技能基础上,分析目前新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掌握现状,指出新教师须深入领会"导课""互动""小结"等几个关键教学核心技能,以及今后教学须不断反思的问题。
- 樊秀峰吴振祥简文彬
-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技能新教师
- 碎石土大孔隙结构定量化表征被引量:1
- 2022年
- 为揭示碎石土大孔隙结构的分布规律和形状特征,选取福建安溪某地原状碎石土柱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高精度CT扫描,利用二值化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大孔隙结构与形状参数,实现碎石土大孔隙结构特征定量化表征。结果表明:碎石土在不同垂向深度处大孔隙差异性明显,孔隙度变化范围介于11.9%~33.8%之间,且随着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碎石土大孔隙数量随着大孔隙直径的增加而明显减少,约有75%以上大孔隙直径介于0.32~8.00 mm范围内;碎石土的大孔隙成圆率与大孔隙直径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大孔隙直径越大,孔隙成圆率越低;碎石土大孔隙分布广泛,轮廓粗糙,起伏程度大。综上,研究成果为建立大孔隙渗流模型及探究大孔隙优先流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 吕澄浒樊秀峰吴振祥吴振祥
- 关键词:碎石土大孔隙CT扫描细观参数
- 模糊混合聚类法在福州地热水有害成分超标程度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2年
- 来自深部循环的地热水化学成分比较复杂 ,为能安全而有效地使用地下热水 ,须对地热水中有害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评价。考虑到评价分级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 ,文章从模糊集的理论与方法出发 ,将模糊聚类最大矩阵元原理与基于数据迭代为基础的模糊ISODATA聚类分析相结合 ,形成模糊混合聚类法。利用该方法对福建省福州市地热水有害成分超标程度进行了分类评价。在地热田区沿断层走向选取典型钻孔 ,对其中的地下热水水质有害成分超标程度进行最优分类 ,划分等级 ;并通过对地热水有害成分因子的分类 ,分析出引起有害成分超标的最主要的有害成分因子为F- 、pH、H2
- 樊秀峰简文彬吴振祥
- 关键词:地热水布尔矩阵
- 降雨条件下大孔隙土体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为探究发育类型各异的孔隙在降雨条件下引发的优势流效应对土体含水率变化规律的影响,采用一维降雨入渗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孔隙竖直贯通样、死端孔隙样、孔隙各向展布样原状土与重塑土在降雨入渗条件下含水率分布规律及大孔隙渗流特征。结果表明:水流沿土体孔隙由浅至深迁移,浅表层以均匀入渗为主且含水率均匀增大至峰值,而土体深处优势渗流效应占优,其含水率增长模式各异;竖直贯通型孔隙的含水率缓慢增大,后期增长速率小幅增加,水流沿优势通道优先侧渗,下渗速度由慢到快后迅速出流;死端型孔隙的水流在死端位置滞留,深部含水率最高,水流由下渗转变为侧渗延缓出流;各向展布型孔隙的水流先快速通过优势通道后向周围缓慢扩散,含水率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水流运移至底部出流耗时较长;双重渗流模型数值模拟能较好地刻画不同大孔隙的发育特征和水分运移规律,可由不同模型参数的取值表征不同孔隙类型的水分迁移特征。
- 樊秀峰严佳捷吕捷吴振祥
- 关键词:降雨含水率优势流
- 基于多分辨率小波变换的砂岩累积疲劳损伤识别被引量:2
- 2014年
- 频谱分析是判别岩石(体)结构损伤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应用电液伺服系统对砂岩进行循环荷载下的疲劳加载,同步进行超声波速测量;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理论对不同循环次数下的岩石超声波信号分解变换,实现不同频带分量的独立分析,提取随损伤敏感变化的波谱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傅立叶变换(FFT),小波分析能从分解出的高频段有效跟踪到频域参数(主频、幅值、谱面积)的敏感变化。随循环次数比的增大,主频呈逐渐衰减的趋势,高频向低频漂移;频谱幅值与谱面积随循环变化出现一个明显的三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岩石内部初始微裂纹调整阶段,第二阶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第三阶段幅值与谱面积参数突然下降,伴随裂纹的贯通,高频成分大幅度衰减。
- 吴振祥樊秀峰简文彬
- 关键词:岩石损伤小波变换
- 一种模拟地下水位波动下富水砂层注浆加固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地下水位波动下富水砂层注浆加固的装置,包括砂层模拟系统、地下水位波动模拟系统和注浆系统,所述砂层模拟系统为设置于支撑架上且上端具有开口的模拟箱,所述模拟箱内经带孔的隔板与右侧供水腔相连,所述模拟箱左...
- 吴振祥丁彦平涂金光黄晓娟曾红波张一鸣李江坤
- 课堂教学艺术的新境界被引量:6
- 2010年
-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充分展示自身的教学艺术,如何突出显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艺术,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密切配合的创新艺术,是既古老又恒新的话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这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最后指出,只有精湛的教学艺术,配合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融合,师生共演,才能使教学效果有一个质的飞跃。
- 樊秀峰简文彬吴振祥
-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课件师生互动教学效果
- 碎石土细颗粒迁移特征及优先流形成路径
- 2024年
- 碎石土是一种非连续、非均质的结构性材料,由于内部含有大量碎石块,容易形成架空结构,使其内部形成复杂独特的渗流通道即优先流通道,碎石土优先流通道是包括水分运移和土体细颗粒迁移的复杂过程,但在研究其优先流路径时通常只考虑了水分的运移而忽略了细颗粒的迁移,颗粒迁移与通道形成密切相关。为此,对两种不同级配土柱(粗细颗粒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分别进行饱和渗流-颗粒迁移试验,从细颗粒迁移的角度分析通道形成的时空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细颗粒迁移一部分由于流失引起碎石土渗透性增大,另一部分由于重新沉积而堵塞局部孔隙,降低渗透性,两者作用结果最终加速优先流通道形成;连续级配的碎石土形成大面积交叉分布的管网状渗流通道,间断级配的碎石土则形成集中渗流通道;相同水力条件下,不同级配细颗粒迁移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连续级配的碎石土细颗粒迁移不随空间位置的差异而发生变化,间断级配的碎石土细颗粒迁移随空间位置的差异而发生变化,两种级配下碎石土细颗粒主要流失量的粒径范围均在1~0.075 mm;不同水力梯度条件下,连续与间断级配试验细颗粒流失量均随水力梯度增加而增大,间断级配的碎石土破坏时水力梯度小于连续级配破坏时水力梯度,间断级配碎石土更容易发生破坏。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揭示碎石土优先流形成机理提供试验依据。
- 王晓摇樊秀峰简文彬简文彬吕澄浒
- 关键词:碎石土
- 从“最佳一节课竞赛”得到的启示被引量:1
- 2006年
- 通过“最佳一节课”竞赛活动,从评委老师的视点、参赛教师的收获以及每位教师所得到的启示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内容、课堂表达、教学重点及板书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对教师提出要求。通过竞赛这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教师也进一步领悟到“最佳一节课”需要自身更多的教学投入以及灵活地把握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性的教学。
- 樊秀峰吴振祥
- 关键词:教学竞赛教学内容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