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时国

作品数:13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海区
  • 3篇群岛
  • 3篇南沙群岛海区
  • 3篇古气候
  • 2篇地磁
  • 2篇有机碳
  • 2篇生物地理
  • 2篇柱样
  • 2篇南沙海区
  • 2篇南沙群岛
  • 2篇古地磁
  • 2篇古生产力
  • 2篇古生物
  • 2篇古生物地理
  • 2篇海洋沉积
  • 2篇沉积物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层序
  • 1篇地磁学
  • 1篇地球化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3篇吴时国
  • 9篇罗又郎
  • 3篇涂霞
  • 2篇殷鸿福
  • 2篇陆钧
  • 2篇郑范
  • 2篇龚庆杰
  • 1篇孙绍先
  • 1篇张干
  • 1篇吴时国
  • 1篇王祥珍
  • 1篇魏常兴
  • 1篇吴良基
  • 1篇杨树康
  • 1篇陈虹勋
  • 1篇刘海龄
  • 1篇费琪
  • 1篇李传荣
  • 1篇王有强

传媒

  • 3篇热带海洋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极地研究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西北地质科学
  • 1篇岩相古地理

年份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被引量:13
1994年
研究了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物的粒度、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生物分布等,并指出残留沉积普遍遭受改造。按其早期的形成环境差异和改造作用不同,划分出加里曼丹-巴拉望残留沉积区和亚南巴斯-纳土纳残留沉积区。
吴时国罗又郎
关键词:大陆架
造山带古地理重建的研究方法综述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系统地评述造山带古地理重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古地磁学、沉积学、古生物地理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文中强调了板块构造与古地理重建的重要性。古地磁数据是精确地进行古地理重建的关键。各种方法应当综合分析,同时也指出了各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和简介了古地理重建的某些进展。
吴时国殷鸿福费琪
关键词:造山带古地理重建古地磁学古生物地理学
海洋古生产力重建初探──以南沙群岛海区NS90-103柱样为例被引量:6
1996年
以南沙海区 NS90-103柱样为例,利用各种古生产力指示物,如有机碳含 量、有孔虫壳和有孔虫碳同位素,重建了 200 000a以来古生产力变化,并对结果予 以讨论。
吴时国涂霞罗又郎
关键词:古生产力有机碳有孔虫南沙海区
南极普里兹湾柱样中石英颗粒的表面结构被引量:11
1997年
本文统计分析了南极普里兹湾陆坡区一个柱样(NP951)13个层位的石英颗粒的形态和表面结构。石英表面呈现出强烈的冰川运动和较弱的化学溶蚀-沉淀作用留下的表面特征,表明该沉积物主要是处于低能海洋环境中的冰碛物。石英颗粒因化学溶蚀-沉淀作用形成的组合表面特征的定量统计结果与矿物的X射线衍射和微体古生物的分析结果相对应,能较好地解释该海区经历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变化。
王祥珍吴时国李传荣陈虹勋罗又郎
关键词:石英颗粒沉积环境柱样古气候
广东台山淤泥质海岸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
1999年
根据广东台山广海湾150km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岬湾型海岸起伏多变的基底和上覆的第四纪沉积层序、沉积演化以及复杂的新构造作用。该区晚第四纪自下而上发育有5个层序:(1)滨海相杂色粘土,下部为河道充填;(2)河道冲积砂;(3)内大陆架粉砂质粘土;(4)滨海相潮坪沉积;(5)河口湾淤泥质沉积。研究区基底形态起伏较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壳及少量变质岩。NNE和NEE向两组断裂系统最为发育,它们控制了盆地发展并经历了两期活动。
刘海龄吴时国魏常兴杨树康陈丽虹
关键词:地震资料地层层序环境工程地质淤泥质海岸
根据古生物地理和古地磁资料探讨秦岭二叠纪的海盆重建被引量:4
1994年
根据秦岭及邻区二叠纪古生物地理和古地磁数据分析,以活动论观点为指导,探讨了秦岭的海盆特征。24组古地磁数据和珊瑚、腕足和类的古生物地理说明二叠纪的秦岭海位于低纬度区并以不同的速度向北不断移动。早二叠世东、西部的海盆定分别是1000km和2000km。
吴时国殷鸿福
关键词:古地磁古生物地理二叠纪海盆
U37^k与海水表层温度被引量:7
1997年
U37^k是指少数藻类生物所特有的一种分子化合物(长链不饱和酮)的不饱和指数。在现代海洋沉积物中,U37^K与浮游孔虫的δ^18O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实验培养的藻类生物中、海洋悬浮颗业物及海洋沉积柱样的表层样中均检测出长链不饱和酮,其U3^K与生物生长环境的海不表层温度个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在古气候中,U37^K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古温度指标,且在古气候研究中已得到应用。
龚庆杰吴时国罗又郎
关键词:古温度
南极普里兹湾全新世的冰海沉积被引量:1
1998年
NP93-2柱样采自南极普里兹湾陆架区域,具有明显的冰海沉积作用特征,受冰川和海洋共同作用。粒度参数、矿物组成、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揭示了该区12937a以来的沉积作用特征和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动的信息。大约在10ka,气候波动突然明显回暖,冰筏源碎屑物质增加,晚期还有一个短暂气候波动。
吴时国罗又郎王有强陆钧郑范孙绍先
关键词:全新世古气候
南极普里兹湾1.5万年来气候演变的沉积记录被引量:6
1998年
南极普里兹湾两沉积柱样代表了1.5万年来的沉积记录。其粒度特征、矿物成分、硅藻分布和地球化学等沉积特征表明,沉积记录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十分敏感,尤其是发现14310aBP前后的Heinrich事件,据此将该区1.5万年来的古气候演化划分为8个阶段。
吴时国陆钧
关键词:古气候海洋沉积物
南沙群岛海区有机碳沉积作用与古生产力估算被引量:10
1995年
根据南沙群岛海区5个沉积柱样和大量表层样的分析资料讨论了有机碳的沉积作用。深海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2%-1.3%。水柱深度对其分布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分析结果发现冰期、间冰期,尤其是本次冰期有机碳含量变化明显,4个柱样晚第四纪的质量堆积速率在末次冰期时最大。有机碳保存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溶解氧浓度、粘土矿物含量、水柱深度和底栖混合强度,其中溶解氧浓度是最重要因素。底栖有孔虫的相对丰度,如Uvigerina和Bulimi-na,可用来指示溶解氧和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含量与海洋生产力关系极为密切,它可用来重建海洋古生产力的长期变化。采用Mller和Suess方程以及Sarnthein方程的计算结果与目前生产力值结果比较表明,后一种方法因充分考虑了溶解氧浓度和水柱深度而更接近现代值。
吴时国涂霞罗又郎郑范
关键词:有机碳古生产力南沙群岛海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