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瑞俊

作品数:21 被引量:30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黄土丘陵
  • 10篇土壤
  • 7篇丘陵区
  • 7篇黄土丘陵区
  • 6篇施肥
  • 5篇养分
  • 4篇丘陵
  • 4篇丘陵沟壑区
  • 4篇作物
  • 4篇黄土丘陵沟壑...
  • 4篇沟壑
  • 4篇谷子
  • 3篇水分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坡地
  • 2篇玉米
  • 2篇施用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1篇吴瑞俊
  • 11篇郑剑英
  • 4篇翟连宁
  • 4篇刘国彬
  • 3篇李够霞
  • 3篇赵更生
  • 3篇白岗栓
  • 3篇张兴昌
  • 2篇苏敏
  • 2篇赵护兵
  • 2篇姜峻
  • 1篇况福虹
  • 1篇李锐
  • 1篇王国梁
  • 1篇谢云
  • 1篇李代琼
  • 1篇贾文燕
  • 1篇王昌昆
  • 1篇曹清玉
  • 1篇刘文兆

传媒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ERN分布式土壤样品长期保存系统的构建
2022年
长期保存的土壤样品是国家科技基础支撑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壤及环境长期变化研究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等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土壤调查强度逐步增大,土壤样品积累速度明显加快,因此,亟需相关的标准规范来指导土壤样品的长期保存。在国家标准《土壤质量土壤样品长期和短期保存指南》(GB/T 32722—2016)的基础上,结合“十三五”期间CERN分布式土壤样品长期保存系统建设经验,本文对土壤样品保存管理策略、土壤样品保存条件要求和土壤样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我国土壤样品长期标准化保存,以及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样品库建设提供参考。
郭志英潘恺宋歌宋歌王昌昆施建平解宪丽刘杰吴瑞俊吴瑞俊郑立臣汪金舫田振荣郝翔翔刘素萍郝翔翔况福虹程一松刘晓利
陕北丘陵沟壑区(安塞)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刘文兆梁一民侯喜禄刘国彬郑剑英李代琼苏敏张兴昌王继军白岗栓范兴科李锐吴瑞俊张晓萍陈云明
安塞试区以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持续发展为核心,在协调优化黄土丘陵沟壑区点线面三类水资源(泉水、沟道径流、雨水及土壤水)的利用方向及其相互关系、林草植被恢复建造、小流域生态稳定性健康诊断以及适用于该地区不同尺度生态环境量化评...
关键词: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9
1996年
通过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状况,植被因素及人工熟化过程对黄绵土土壤肥力的影响,水土流失起了关键性作用。不仅如此,还对本地区主要土类的成土过程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带性黑垆土上发育的幼年性黄绵土,其剖面养分分布特征与黑护土截然不同,它在完整的坡面上养分分布具有特殊性,即坡上部土壤养分含量低于坡下部。
郑剑英吴瑞俊翟连宁
关键词:土壤养分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有机碳变化及碳循环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在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的实测土壤有机碳(SOC)数据,验证DNDC(脱氮-分解作用)模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应用的可行性基础上,应用DNDC模型来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农田土壤碳库储量动态变化及碳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作物残体与根系分泌物的外源C携入量,也能提高土壤异氧呼吸对内源C的消耗,且施用有机肥后提高效果显著。总体上,单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氮肥均能显著提高0-30 cm土层SOC含量,40年后各处理SOC分别比初始值提高了90.29%、86.46%。不施肥和单施氮肥,SOC含量总体都呈现下降趋势,40年后各处理SOC分别比初始值降低了3.52%、0.38%。依据DNDC模型模拟结果,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上,为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碳库储量,以施用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氮肥将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陈晨梁银丽吴瑞俊彭强贾文燕黄茂林
关键词:土壤土壤有机碳DNDC模型碳循环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养分保蓄效应研究被引量:56
2006年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水土保持试验站3种草本、3种灌木、4种乔木、1种农田共计11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进行径流和侵蚀泥沙观测,并分别分析其养分含量,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养分保蓄效应。结果表明,试验区2003年草本的年均径流量为1 248 m3/km2,灌木为843 m3/km2,乔木为2 079 m3/km2,农田为10 672 m3/km2;草本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6 t/km2,灌木为1.0 t/km2,乔木为2.6 t/km2,农田为169.5 t/km2。2003年乔木的径流年均氮素损失量5.68 kg/km2,灌木为3.32 kg/km2,草本为2.49 kg/km2,农田为10.80 kg/km2;乔木的径流年均P2O5损失量为0.29 kg/km2,灌木为0.22 kg/km2,草本为0.17 kg/km2,农田为0.49 kg/km2。乔木的侵蚀泥沙年均氮素损失量为2.69 kg/km2,灌木为1.18 kg/km2,草本为7.51 kg/km2,农田为139.95 kg/km2;乔木的侵蚀泥沙年均P2O5损失量为1.51 kg/km2,灌木为0.54 kg/km2,草本为2.78 kg/km2,农田为259.25 kg/km2。在本研究区注意发展和恢复草灌植被,使之尽快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另外,乔、灌、草土地利用方式相对农田对径流和侵蚀泥沙有很好的养分保蓄效应。
赵护兵刘国彬曹清玉吴瑞俊
关键词:草本侵蚀泥沙P2O5
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林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演变被引量:53
2008年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柠条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对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qCO2)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工柠条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微生物生物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变化显著,柠条栽植7a后微生物生物量碳较坡耕地显著增加,随后每5~7a的变化均达到显著水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磷在前13a无显著变化,20~30a处于基本稳定期,较坡耕地显著增加,但明显低于天然侧柏林;呼吸强度随恢复年限的增加逐渐升高,20~25a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30a时达到最低值;qCO2在恢复初期较坡耕地显著升高,随后迅速降低,30a后回落至坡耕地之下,但仍显著高于天然侧柏林;不同灌木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作用不同,恢复年限相同的沙棘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呼吸强度明显高于柠条林,但qCO2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qCO2与土壤养分和恢复年限显著相关.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林可通过生物的自肥作用恢复土壤肥力和增加微生物生物量,但要恢复到破坏前该地区顶级群落时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理化指标,必须加强林地管理,促进植物群落的拓殖与更替,且此过程相对于生态破坏过程要漫长的多.
薛萐刘国彬戴全厚李小利吴瑞俊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林生态恢复过程微生物量
1997-2011年黄土丘陵区连续施肥试验土壤水分数据集被引量:2
2020年
黄绵土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耕种土壤,其特征为土层深厚,可储存大量的雨水,被称为旱地作物成长的土壤水库。然而,由于降水偏少,加之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养分贫乏,土壤培肥就成为提高黄绵土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连续施用化肥对作物的效益如何?对土壤性质有何影响?为探究上述问题,陕西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不同土地类型的黄绵土连续施肥试验,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川地、梯田及坡地分别布设了黄绵土连续施用不同肥料组合试验。本文整理了黄土丘陵区川地黄绵土1997-2011年连续施用不同肥料组合试验的土壤水分数据。数据连续性好,质量可靠,是进行土壤养分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
李够霞吴瑞俊吴瑞俊姜峻
关键词:黄土高原黄绵土连续施肥土壤水分
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农地的养分循环平衡特征被引量:14
2006年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试验站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实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川地、坡地、梯田不同类型农地养分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川地、坡地、梯田与农民习惯施肥水平相类似的处理,年养分盈亏量分别是:川地每年每hm2氮素盈余10.2 kg,P2O5盈余56.6 kg;坡地每年每hm2氮素亏损7.0 kg,P2O5亏损14.7 kg;梯田每年每km2氮素盈余104.9 kg,P2O5盈余107.3 kg。退耕还林和实施“坡改梯”工程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农地养分循环不断朝良性方向发展的关键措施。
赵护兵刘国彬吴瑞俊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坡地梯田
陕北黄土丘陵区土壤中物质循环与粮食生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1993年
根据8年长期定位观测结果,讨论了营养物质输入和作物产量的关系,建立了几种主要作物产量和营养物质输入量的数学模型。从土壤养分平衡出发,论述了不同输入下氮磷养分的平衡特征,为实现稳产高产、培肥地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赵更生郑剑英吴瑞俊
关键词:粮食生产黄土丘陵区
谷子成熟期的鸟害调查及防治方法被引量:12
2013年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优质小米生产基地,但谷子成熟期鸟害严重。为了减轻鸟害,在谷子成熟期将安塞县划分为3个区域,采用路线法调查危害谷子的鸟类,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危害谷子的鸟类有17种,均为杂食性留鸟,隶属于6科9属,其中鸦科有9种,鸠鸽科有4种。安塞县南部次生林区鸟害较轻,北部典型草原区较重。危害最严重的鸟类为雉鸡和麻雀,其中雉鸡主要集中在沟坡地,麻雀主要集中在村庄旁及川地。在不伤害鸟类的前提下,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物理驱鸟、化学驱鸟等以减轻鸟害。
李够霞吴瑞俊白岗栓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谷子鸟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