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胜华

作品数:65 被引量:682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矿床
  • 21篇成矿
  • 19篇流体
  • 17篇遥感
  • 15篇遥感图像
  • 15篇图像
  • 15篇包裹体
  • 13篇流体包裹
  • 13篇流体包裹体
  • 11篇地球化
  • 11篇地球化学
  • 9篇同位素
  • 9篇金矿
  • 8篇地质
  • 8篇成矿流体
  • 7篇多金属
  • 7篇钨矿
  • 6篇毒重石
  • 6篇多金属矿
  • 6篇多金属矿床

机构

  • 42篇中国地质科学...
  • 3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人民武装...
  • 4篇南京大学
  • 3篇山东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江西省地质矿...
  • 2篇东北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湖南柿竹园有...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武警黄金第五...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65篇吴胜华
  • 23篇刘家军
  • 17篇耿新霞
  • 17篇姚佛军
  • 15篇杨建民
  • 13篇翟德高
  • 10篇毛光剑
  • 9篇王旭东
  • 8篇柳振江
  • 8篇袁顺达
  • 7篇王建平
  • 5篇刘光智
  • 5篇刘晓菲
  • 5篇郑卫军
  • 5篇毛景文
  • 4篇倪培
  • 3篇原垭斌
  • 3篇岳连雄
  • 3篇张鼐
  • 3篇要梅娟

传媒

  • 11篇岩石学报
  • 8篇矿床地质
  • 7篇中国地质
  • 3篇矿物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第四届全国成...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矿物岩石
  • 1篇黄金科学技术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9
  • 9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植被覆盖区蚀变遥感异常信息的提取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被覆盖区蚀变遥感异常信息的提取方法及系统。所述提取方法包括:获取植被覆盖区内的遥感图像;对所述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遥感图像;根据所述处理后的遥感图像确定所述植被覆盖区内植被的植被光谱特征;所...
姚佛军吴胜华杨建民耿新霞
文献传递
赣南印支期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的发现和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近年,在中国赣南的会昌县年坑地区新发现一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床,其矿体赋存在隐爆角砾岩筒内,隐爆角砾岩的胶结物由富锰碳酸盐类矿物(含锰白云石-锰白云石-菱锰矿-含锰方解石)-石英-白云母-含银硫盐(黝铜矿-硫银锗矿)-硫化物(辉银矿、方铅矿、半透明闪锌矿和黄铁矿)-自然银组成,成矿具有中硫化型特征。年代学研究表明,年坑银矿床形成于三叠纪(印支期),是华南地区首例印支期中硫化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对该矿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特征的详细研究,指示华南地区具有寻找印支期同类型浅成低温热液银矿及相关斑岩钼或锡矿床的潜力。
吴胜华毛景文谭道荣祝志安陈建朱慧
关键词:地球化学印支期成矿年代学
一种空间特征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特征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物体的遥感图像,所述遥感图像包括多个像素点;从所述遥感图像中提取各所述像素点所在的光谱曲线;所述光谱曲线的横坐标表示像素点的波长以及所述光谱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像素...
姚佛军刘成林焦鹏程吴胜华耿新霞
文献传递
湖南金船塘锡铋矿床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2年
金船塘锡铋矿床是东坡矿田内一以锡铋为主的大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迄今为止对其矽卡岩矿物学特征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以金船塘锡铋矿床主要矽卡岩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该矿矽卡岩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金船塘锡铋矿床的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含少量的锰铝榴石,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角闪石主要为铁镁钙闪石,其次为钙镁闪石、阳起石和透闪石,表明该区的矽卡岩为钙质矽卡岩,含少量的锰质矽卡岩。同时,根据矽卡岩矿物学特征的研究,笔者进一步探讨了该矿床锡石的沉淀机制:早期矽卡岩阶段的氧逸度较高,Sn主要以Sn4+的形式替代Fe3+存在于石榴子石中,而在晚期矽卡岩阶段由于氧逸度的降低,Sn主要以Sn2+的形式呈氯的络合物在流体中迁移,由于流体的温度、盐度、pH和氧逸度的变化,Sn2+被氧化成Sn4+,导致锡石沉淀。
刘晓菲袁顺达吴胜华郭硕原垭斌
关键词:矽卡岩矿物学
赣南木梓园钨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2
2012年
木梓园钨矿床是赣南地区一中型石英脉型钨矿床,是利用地表云母线、石英线等矿化标志带寻找隐伏石英脉型矿床的典范。本文对木梓园矿床含黑钨矿石英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开展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并运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试技术对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至少记录了两期流体活动。这两类流体分属中-高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和中-低温、中低盐度、中等密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在木梓园钨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中,高温阶段发生了小规模的沸腾作用,并由此导致成矿流体中部分金属络合物分解进而沉淀成矿;低温阶段则主要经历了自然冷却过程,流体中矿质的沉淀则主要由温度的降低引起。
王旭东倪培袁顺达吴胜华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成矿机制石英脉型钨矿
赣南漂塘钨矿锡石及共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37
2013年
漂塘钨矿床是赣南地区一大型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钨锡共生是该矿床的重要特征。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的研究方法,对该矿床锡矿化显著的(绿柱石)、锡石、黑钨矿-石英脉阶段石英脉中锡石及与其共生的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的分析。结果表明,锡石与共生石英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不一致,两类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揭示的流体演化过程也明显不同。锡石中原生的流体包裹体反映了锡石形成时真实的温压条件,与锡矿化相关的流体为高温、中—低盐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研究认为,锡石中流体可能主要来自于岩浆的结晶分异,流体体系的冷却是锡在流体中沉淀的主要机制。
王旭东倪培袁顺达吴胜华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锡石石英
甘肃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寨上金矿床中自然金的发现及成因意义被引量:13
2010年
位于西秦岭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的寨上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在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床物质组分的过程中,采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化学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发现了显微自然金颗粒。矿石中的自然金颗粒形态多样,粒度变化较大(5~150μm)。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金中Au=88.23%~92.73%,Ag=7.41%~9.08%,为含银自然金,成色905~926。金的载体矿物有砷黄铁矿、方铅矿、碲汞矿、铁白云石等。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裂隙金和连生金3种。赋矿围岩中含Fe碳酸盐矿物溶解释放出Fe和溶解Fe的大量硫化物化,可能是寨上金矿床中存在显微可见自然金的最重要因素。
刘家军毛光剑吴胜华刘光智廖延福郑卫军华曙光岳连雄
关键词:赋存状态
江西黄沙石英脉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40
2012年
黄沙钨矿床是赣南地区一大型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本文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研究方法,对黄沙钨矿床主成矿阶段早期的黑钨矿-石英脉和晚期的硫化物-(黑钨矿)-石英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的分析。研究表明,黑钨矿-石英脉中包裹体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2水溶液包裹体,硫化物-(黑钨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黑钨矿-石英脉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明显高于硫化物-(黑钨矿)-石英脉中的包裹体,但两者水溶液包裹体的盐度相差不大。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两期矿脉中水溶液包裹体的组分主要为水,在黑钨矿-石英脉中的含CO2水溶液包裹体,除CO2外,还检测到CH4和N2组分。研究表明,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流体不混溶作用是早期黑钨矿-石英脉含矿流体中的金属络合物分解并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晚期硫化物-(黑钨矿)-石英脉中矿质的沉淀则主要是流体的混合作用导致。
王旭东倪培袁顺达吴胜华
关键词:流体不混溶石英脉型钨矿床
斑岩铜矿床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勘查新进展被引量:66
2014年
斑岩铜矿是铜资源的主要供给矿种,长期以来是研究和勘查的重要目标。2000年以来进入了新一轮高潮,找矿勘查取得了新突破,研究获得重大进展。迄今为止,已探明斑岩铜矿储量约18×108t,主要分布在南美和北美西部大陆边缘、西南太平洋岛弧、中亚地区以及特提斯东欧段、伊朗—巴基斯坦段和我国西藏地区,其中南美西部大陆边缘储量达11×108t。已探明储量按时代分布,从新生代、中生代、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到前寒武纪,依次降低。斑岩铜矿通常出现在大洋俯冲带上部,在岛弧形成斑岩铜金矿,在大陆边缘形成斑岩铜钼矿或斑岩铜金钼矿。俯冲板片由陡倾角变为缓倾角,甚至平板,有利于成矿;超大型矿床在空间上往往与无震海岭、海口山连和海中高原的低角度俯冲有关,大洋板片广泛发育的转换断层易于被海水交代,当俯冲到大陆或岛弧之下,有利于形成含矿岩浆;而在大陆不同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俯冲板片易于撕裂,也是成矿带形成的重要场所。由于板片俯冲,将大量海水及海底沉积物(包括硫酸盐)携带进入软流圈,俯冲板片脱水导致交代作用和软流圈地幔楔的部分熔融被认为是弧岩浆成因的主要过程。这种高氧化度和富含挥发组分的基型岩浆在下地壳经历了MASH过程和分异演化,逐渐形成中酸性含矿岩浆,这种岩浆比重较轻,沿断裂带上升到浅表定位和成矿。过去10多年对于大陆斑岩铜矿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关注的焦点是成矿物质来自于大陆内部的壳幔反应产物(包括新生下地壳)还是俯冲板片残留重熔形成的交代岩石圈。从找矿勘查角度,矿床模型研究依然是重点,从单个典型矿化蚀变模型到矿床组合模型。此外,近年针对斑岩铜矿系统中的蚀变矿物(例如,绿泥石、绿帘石、明矾石和粘土矿物等),开展Footprint(找矿印痕)研究,探讨矿体的分布规律,�
毛景文罗茂澄谢桂青刘军吴胜华
关键词:斑岩铜矿矿床模型
甘肃寨上金矿床的矿石建造特征及成因被引量:5
2010年
位于西秦岭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的寨上金矿床,是近年发现的1个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寨上金矿床的矿石建造可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两大自然类型。其中原生矿石建造又可分为6种:碎裂岩型、碎裂岩化碳质板岩型、碎裂岩化粉砂质及泥质板岩型、碎裂岩化灰岩型、钙质板岩型和强硅化蚀变角砾岩型。根据热液矿脉中矿物特点,可将矿石中矿物共生组合分为少硫化物—石英类、含As黄铁矿—毒砂—石英类、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白钨矿—方解石类和少硫化物—碲化物—碳酸盐类。在矿床形成过程中,深源热液参与可能对金的活化迁移起到重要作用,构造体制转换使流体稳定体系发生改变而造成金的富集成矿。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
刘家军毛光剑吴胜华马星华李立兴刘光智廖延福郑卫军
关键词:矿石建造矿物组合矿床成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