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菲菲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3篇缺血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
  • 2篇血性
  • 2篇MIRNAS
  • 1篇毒性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功能
  • 1篇血小板功能检...
  • 1篇血小板膜
  • 1篇诱因
  • 1篇预后
  • 1篇致残
  • 1篇致残率
  • 1篇致死原因

机构

  • 7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吴菲菲
  • 4篇孙家兰
  • 3篇孙鑑
  • 2篇计海峰
  • 2篇黄澍
  • 2篇朱玮
  • 2篇李龙宣
  • 2篇江梅
  • 1篇蒋建明
  • 1篇杨萍华
  • 1篇黄澍
  • 1篇杜芸兰
  • 1篇吴涛
  • 1篇蔡丽瑛
  • 1篇刘兴晖
  • 1篇彭彬
  • 1篇周飞
  • 1篇陈玮
  • 1篇庞德芳
  • 1篇来小音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科学生活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中miRNAs水平与脑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外周血清中miRNAs水平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脑侧支循环状况,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42例)与不良组(28例),另设3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梗死早期血清中一组miRNAs的分子变化,并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RNAs水平与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结果血清中抑制血管新生的MIR-15b、MIR-92a及促血管新生的MIR-126、MIR-132和MIR-210水平在侧支循环良好、不良组及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表达,部分特异性miRNAs分子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Logistic回归显示,这些抑制或促血管新生的miRNAs,特别是促血管新生的MIR-126、MIR-132和MIR-210是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好坏的影响因素。结论早期血清中一组特异性miRNAs分子可能作为一种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内侧支循环状况的便捷指标。
彭彬吴大玉孙家兰黄澍吴菲菲顾夏菊朱玮周飞李龙宣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小分子RNA
脑血管病患者如何安心过大年——浅谈冬季脑卒中预防
2024年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500万人罹患此病,其中有600万人死亡,500万人残疾,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由于脑卒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令老百姓闻“风”丧胆。而冬季正值脑卒中的高发季节,在这寒冷的冬天,如何才能远离脑卒中?今天,我们就来细说一下冬季脑血管病预防这点事儿,帮助脑血管病患者安心过大年。
吴菲菲
关键词: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致死原因致残率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miRNAs水平与房颤发生间的关系
2017年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外周血浆中的一组miRNAs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其是否伴发房颤分为房颤组(70例)与非房颤组(631例),另选择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浆中一组miRNAs分子的变化;观察伴不同类型房颤与非房颤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的miRNAs差异表达;并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RNAs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伴房颤发生间的关系。结果:血浆中miR-328、miR-29b和miR-150水平在房颤组、非房颤组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表达(P<0.05;P<0.01);不同于miR-328和miR-150,miR-29b在伴阵发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显著低于非房颤组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的miR-328、miR-29b及miR-150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房颤密切相关;miR-29b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阵发性房颤密切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中一组特异性miRNAs分子,特别是miR-29b有望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合并房颤的生物学预警指标。
胡荣郭庞德芳黄澍沈振坤陈玮杨育伟来小音朱玮吴菲菲计海峰吴大玉江梅孙家兰李龙宣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心房颤动微小RNA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检测与血小板膜受体水平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与血小板膜受体P2Y1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明确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效用。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神经内科病区确诊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3例,并随访180d记录终点事件。以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为高反应组,≥10%为非高反应组;与以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30%为高反应组;≥30%为非高反应组进行基本参数和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对P2Y12抑制率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种不同分组中,ADP(7)、P2Y12(7)、P2Y12抑制率、MA(7)、MA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Y12抑制率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存在中度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43,P<0.001。血小板抑制率小于30%是P2Y12抑制率小于6%、11.7%和17.4%的独立预测因子(OR=0.199,95%CI 0.050~0.784,P=0.021;OR=7.095,95%CI 2.809~17.923,P<0.001;OR=9.254,95%CI 2.843~30.114,P<0.001)。生存分析中发现以P2Y12抑制率小于中位数11.7%评估治疗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存在预测价值(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小于30%作为血小板高反应性定义标准能够较敏感地反映治疗后P2Y12水平的变化,临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可能从中获益。
鲁作华刘兴晖刘倩倩吴菲菲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
重症肌无力多次危象的诱因和预后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多次危象的诱因和预后。方法对65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其中11例为多次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多次危象患者共发生24次危象,且均有明确诱因,其中以感染(17例次,70.8%)与疲劳紧张(5例次,20.8%)最多见。多次危象组患者经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或联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预后与单次危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次危象组患者并发抑郁焦虑状态的比例明显高于单次危象组(P<0.01)。结论重症肌无力多次危象的主要诱因为感染、疲劳紧张等。如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并予以适当的心理治疗,重症肌无力多次危象可防可治。
吴菲菲吴涛蒋建明孙鑑
关键词:诱因预后
脑缺血后引起钙离子内流的另一条途径-ASIC1α介导的神经元毒性作用及干预的实验研究
孙鑑朱立菁杜芸兰吴大玉江梅孙家兰计海峰杨萍华黄澍吴菲菲蔡丽瑛顾夏菊
细胞内钙超载是造成缺血区域神经元损伤的中心环节,关于造成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已往较多研究集中于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通过与NMDA受体结合介导细胞内钙超载,但是多中心临床实验以及离体实验发现使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并没有神经保...
关键词:
关键词:脑缺血钙离子内流神经元毒性
卒中单元模式下的综合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模式下持续综合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病死率、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评价(NIHSS)、社会功能评价(OHS)等指标,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OH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持续综合治疗能减少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吴菲菲孙鑑朱立菁孙家兰周人凤刘陟清
关键词:脑卒中卒中单元综合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