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传晓

作品数:20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骨折
  • 6篇钢板
  • 5篇内固定
  • 4篇锁定钢板
  • 4篇关节
  • 3篇胫骨
  • 3篇负压
  • 2篇引流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四肢
  • 2篇锁定钢板内固...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足
  • 2篇皮瓣
  • 2篇缺损
  • 2篇转子间
  • 2篇转子间骨折
  • 2篇组织缺损

机构

  • 17篇右江民族医学...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柳州市工人医...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作者

  • 20篇周传晓
  • 13篇罗群强
  • 11篇莫雄革
  • 5篇马爱国
  • 4篇黄春兰
  • 4篇班华登
  • 4篇黄秋霞
  • 4篇韦积华
  • 3篇唐乾利
  • 3篇彭维波
  • 2篇唐毓金
  • 2篇韦仕战
  • 2篇罗湘平
  • 2篇阮文武
  • 1篇罗苏
  • 1篇杨志
  • 1篇蓝常贡
  • 1篇李生平
  • 1篇冯雪萍
  • 1篇农峰

传媒

  • 5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对腕关节不稳转归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不稳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186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经过,分别对采用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和桡骨远端钢板固定3种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腕关节不稳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6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治疗前腕关节不稳发生率为58.1%,治疗后石膏固定治疗组不稳发生率为21.1%,外固定支架组为21.9%,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组为28.3%,总发生率为23.1%。3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自行纠正3例,新增8例。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石膏固定组为81.6%,外固定支架组为84.4%,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组为78.3%,3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后多可导致腕关节不稳,3种治疗方法均可对其进行矫正,对腕关节不稳的转归无明显影响。
罗群强莫雄革周传晓班华登马爱国
关键词:腕关节不稳转归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
锁定钢板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28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26例患者得...
周传晓
关键词:锁定钢板转子间骨折股骨HARRIS评分髋关节
文献传递
CT扫描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应用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估CT扫描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2007年3月-2009年2月,收治68例闭合性踝部骨折患者。男45例,女23例;年龄18~63岁,平均36.7岁。Lange-Hanson分型:旋前外旋型23例,旋前外展型19例,旋后外旋型12例,旋后内收型11例,垂直压缩型3例。Denis-weber分型:A型7例,B型28例,C型3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44h,平均94h。术前常规摄X线片及行CT扫描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情况。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中探查下胫腓联合损伤情况并作为"金标准",与术前X线片和CT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术中手术探查46例存在下胫腓联合损伤,22例未见损伤。术前X线片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真阳性25例,真阴性16例,假阳性6例,假阴性21例,灵敏度54.34%±14.38%,特异度72.72%±18.60%,准确度60.29%±11.62%,阳性预测值80.64%±13.89%,阴性预测值43.24%±20.34%;术前CT扫描诊断真阳性43例,真阴性2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3例,灵敏度93.47%±7.11%,特异度95.45%±8.66%,准确度94.11%±5.58%,阳性预测值97.72%±4.39%,阴性预测值87.50%±13.21%;CT扫描各指标均明显高于X线片(P<0.05)。Kappa指数显示CT扫描与手术探查结果存在一致性,可靠性高;X线片可靠性低。结论单纯根据X线片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可靠性低,CT扫描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可靠性高、真实性好,能够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罗湘平杨志周传晓黄国鹏
关键词:CT扫描X线片下胫腓联合损伤踝部骨折影像学诊断
克氏针、微型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克氏针、微型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以我院骨伤科收治的120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为对象,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克氏针组(n=42)、微型钢板组(n=40)及螺钉组(n=38),观察三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型钢板组手术时间最长,螺钉组次之,克氏针组最短,而微型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克氏针组次之,但螺钉组最长,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1天克氏针组及螺钉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微型钢板组VAS评分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3天三组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但微型钢板组VAS评分下降较克氏针组及螺钉组明显(P<0.05);术后三组AOFAS评分、ADL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但微型钢板组升高最明显,螺钉组次之,克氏针组最小,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微型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克氏针组、螺钉组明显低(P<0.05),但克氏针组与螺钉组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的手术时间虽较长,但其较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术具有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疼痛更轻、术后足踝功能恢复及自主生活能力提升更快及并发症更低的优势。
周传晓莫雄革班华登马爱国覃洲余电柏罗群强
关键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疗效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1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随访6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进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比较两组疗效优良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CM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C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疗效优良率为85.25%,对照组为89.7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并发症发生少和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势。
莫雄革马爱国石展英罗群强韦仕战周传晓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人工肱骨头置换骨质疏松
兔胫骨横向搬移系统的研制及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为了顺利实施胫骨横向搬移的实验研究,促进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的发展,降低实验成本,自行研究设计并开发兔胫骨横向搬移系统,并探讨其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自行研究设计兔胫骨横向搬移系统,安放于4只新西兰兔左胫骨上段内侧,并实施胫骨上段横向搬移,观察其骨横搬效果。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贝复新组和Ilizarov组,每组6只。模型组、贝复新组和Ilizarov组建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空白对照组建立急性创面模型。Ilizarov组进行胫骨横向搬移,贝复新组给予贝复新外用治疗,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换药治疗,干预后7d进行血管化程度定量分析。造模后分别拍摄0d、7d、14d和21d的照片,计算每个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结果该系统成功安放于新西兰兔胫骨上段内侧,通过调节牵张器可对胫骨上段进行有效横向搬移,稳定性良好,性能优良。进行胫骨横搬后7d,取创面肉芽组织进行血管化定量分析,结果显示Ilizarov组阳性血管数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4d愈合率比较,Ilizarov组、空白对照组明显快于贝复新组及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胫骨横向搬移系统具有制作简单、轻便易操作,价格低廉的特点,可有效实施胫骨上段横向骨搬移实验,能促进创面血管再生,加快创面的愈合,适合科研人员在胫骨上段骨横向搬移的实验研究中应用。
韦积华唐乾利罗群强唐毓金莫雄革陈戟霞周传晓
关键词:ILIZAROV牵张器
一种可控防失效负压吸引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控防失效负压吸引器,包括集液瓶和调压器,集液瓶通过底座连通调压器,底座侧面穿设有转轴,通过转动转轴能够调节负压吸引器的负压值,转轴伸出底座的一端设有多棱柱,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套...
张秋芬周传晓黄春兰陆少晶黄秋霞黄巧叶陆艳像
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 探讨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修复的疗效及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3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0例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在入院时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lizarov组(实验组,n=9)、贝复新组(对照组,n=11),按照Wagner分级法进行糖尿病足分级,其中3级3例,4级17例。实验组给予创面清创换药并在患足侧实施胫骨横搬术,对照组创面清创后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用。结果 实验组9例患者行胫骨横搬术后2周创面开始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4周后可以看到创面明显缩小,第4周及第8周时,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实验组所有足部溃疡均得到愈合,平均愈合时间(9.0±1.9)周,较对照组(13±3.7)周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愈合后瘢痕组织较少。术后8周血管造影显示小腿及足部侧支动脉及局部微小动脉明显增加,术后12周测量踝肱指数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踝肱指数较治疗前好转(P<0.05)。实验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外周血血清VEGF、bFGF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外周血VEGF、bFGF较术前有所升高,其余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①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能够刺激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肢体远端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修复。②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可能通过增强VEGF、bFGF的表达,发挥其增进血管新生、重建微循环的作用,从而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增生。
韦积华唐乾利罗群强唐毓金莫雄革周传晓阮文武班华登马爱国覃洲陈戟霞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ILIZAROV
带线锚钉及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利用带线锚钉及锁骨钩钢板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手术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患者30例的手术资料,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固定(A组)及锁骨钩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指标和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影像学检查提示所有患者复位满意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所有患者获得完整的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4个月。依据Rockwood评分法进行术后胸锁关节功能评定,所有患者外观及功能均获得良好的恢复。未出现再脱位及其它副损伤,术后均恢复正常的解剖形态。结论对胸锁关节脱位采用锚钉固定能达到锁骨钩钢板固定效果,而且锚钉固定系统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避免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特点。
周传晓罗群强
关键词:带线锚钉锁骨钩钢板胸锁关节脱位
改良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急诊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介绍改良方法切取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急诊手术修复手部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方法.方法 用改良方法切取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逆行转移急诊亚急诊手术修复各种原因致手部皮肤缺损16例.结果 14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有2例皮瓣远段表皮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 通过对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方法的改进,可补救急诊手外伤手术中发现或出现的血管损伤及解剖变异对皮瓣成活的影响,并降低手术难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莫雄革周传晓
关键词:外科皮瓣骨间背动脉皮动脉急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