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延山

作品数:29 被引量:100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甘肃省国际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鼢鼠
  • 22篇高原鼢鼠
  • 10篇祁连山东段
  • 7篇土壤
  • 7篇种群
  • 6篇栖息
  • 5篇栖息地
  • 5篇繁殖
  • 5篇繁殖特性
  • 5篇高寒草甸
  • 5篇草甸
  • 4篇生态学
  • 4篇种群密度
  • 4篇扩散
  • 3篇植被
  • 3篇啮齿
  • 3篇栖息地特征
  • 3篇放牧
  • 3篇草地
  • 2篇地统计

机构

  • 29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新西兰梅西大...

作者

  • 29篇周延山
  • 28篇楚彬
  • 27篇花立民
  • 18篇刘丽
  • 16篇姬程鹏
  • 11篇田永亮
  • 8篇周建伟
  • 5篇王贵珍
  • 4篇杨思维
  • 4篇王志鹏
  • 4篇周睿
  • 3篇纪维红
  • 3篇马素洁
  • 2篇王婷
  • 1篇张德罡
  • 1篇王婷
  • 1篇李帅
  • 1篇谈吉荣
  • 1篇王巧玲

传媒

  • 5篇兽类学报
  • 5篇草原与草坪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草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原鼢鼠繁殖特性与其栖息草地质量的关系被引量:7
2017年
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动态变化与其繁殖特性密切相关,而繁殖特性又与其栖息环境有关。为了解高原鼢鼠繁殖特性与其栖息草地质量的关系,本文在祁连山东段选择两个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分布区,在其繁殖期调查各密度区雌雄个体不同月份的繁殖特性、草地生物量、植物组成、地下根系重量及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土壤紧实度和水分变化。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繁殖特性与草地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高原鼢鼠5月为繁殖高峰期,6月进入繁殖末期;不同种群密度区之间雄性繁殖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繁殖强度在繁殖高峰期无显著差异(P>0.05),而繁殖末期存在差异(P<0.05);高原鼢鼠性比在繁殖高峰期表现为低密度区大于高密度区,而在繁殖初期和繁殖末期为高密度区大于低密度区;两个种群密度区之间,草地植物组成、草地地上生物量、可利用草地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0-30 cm土层根系根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除高原鼢鼠采食深度(0-20 cm)外,不同密度区土壤紧实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0-3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一定种群密度下,高原鼢鼠繁殖特性的变化与地下根可溶性糖含量和土壤水分有关,而繁殖特性与草地植物组成、草地生物量无显著关系。
周延山花立民楚彬刘丽姬程鹏田永亮
关键词:高原鼢鼠繁殖特性种群密度草地质量
基于地统计学及主成分分析的高原鼢鼠栖息地特征及选择
楚彬花立民马素洁周延山刘丽
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表层土壤入渗和水分保持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为深入揭示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5个放牧强度(A:2.75只羊/hm^2;B:3.64只羊/hm^2;C:4.35只羊/hm^2;D:4.76只羊/hm^2;E:5.20只羊/hm^2)的3a控制放牧试验,对比研究了表层土壤(0—10cm)物理性状、入渗过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持水和供水能力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C处理的土壤初始含水量显著高于D、E处理,但各放牧强度的土壤容重和4个孔隙指标无显著变化;放牧改变了土壤入渗过程,随放牧强度增加,B与C处理入渗较好,D与E处理入渗较差;Gardner模型适用于放牧强度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且表征土壤持水性能的a值与低中吸力段含水量表明B与C处理的持水能力高于其它处理;100kPa吸力下比水容量显示,A、B和C处理较D与E处理提高了土壤供水能力。总之,合理放牧强度短期内有利于保存高寒草甸土壤含水量,增强土壤导水性和持水能力,保证土壤有效供水,降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退化风险。
杨思维张德罡牛钰杰王贵珍刘丽楚彬周延山姬程鹏花立民
关键词:放牧强度高寒草甸土壤入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持水能力
分子标记在地下啮齿类动物扩散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扩散是动物生活史中的重要行为之一,影响个体的存活、繁殖、生长以及种群数量动态、分布和遗传结构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为研究小型啮齿动物扩散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综述微卫星标记、DNA指纹技术、线粒体D-loop序列在部分地下啮齿类动物扩散中的应用和研究成果,总结了不同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同时对利用微卫星技术对我国独有的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开展扩散研究进行了展望。
刘丽纪维红花立民楚彬周延山
关键词:扩散微卫星标记DNA指纹技术
基于小尺度高原鼢鼠种群遗传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啮齿动物,研究其种群遗传结构对于了解扩散、基因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区小尺度下4个高原鼢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点。结果表明:1)4个种群有效等位基因(Ne)为83.6,种群平均观测杂合度(Ho)最高为0.32,平均期望杂合度(He)最高为0.5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0,遗传多态性处于中等水平。2)种群遗传结构推导分析结果为4个种群被分成2组,MYT(马营滩种群)为一组,XNG(下南泥沟种群)、MYR(马营河东边种群)、MYL(马营河西边种群)为一组。3)试验区高原鼢鼠种群间近交系数(FST)都大于0.05,种群间的基因流值(Nm)都小于1,特殊岛状栖息地限制了高原鼢鼠种群基因流,河流和公路可能对种群内和种群间个体交流有阻碍作用。
刘丽王贵珍周延山楚彬马素洁姬程鹏田永亮花立民
关键词:高原鼢鼠微卫星
放牧干扰下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因素被引量:23
2015年
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干扰下高原鼢鼠适合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草原鼠害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在5个不同放牧强度小区中,连续3年监测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变化,同时获取植被和土壤的变化数据。分析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植被(盖度、高度、频度、植被生物量、植被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和土壤(紧实度、容重、水分)之间的关系。中度放牧干扰下,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最低,不利于对栖息地的选择,轻度、次轻度放牧区的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高于重度、次重度放牧区的;轻度放牧干扰的草地有利于高原鼢鼠种群数量的增加。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土壤紧实度、容重呈显著负相关(R=﹣0.921、﹣0.883,P<0.05);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R=0.879,P<0.05);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地下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2,P<0.01),与植被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R=0.921,P<0.05),与地上植被总盖度呈显著正相关(R=0.909,P<0.05),与地上生物量、均匀度、多样性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在草地放牧干扰系统中,非生物因素土壤紧实度、水分可能是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的首要选择因素,食物资源也许是次要选择因素。
刘丽花立民杨思维周建伟王巧玲王贵珍楚彬周延山
关键词:高原鼢鼠放牧干扰土壤特性
一种地下啮齿动物土丘数量和分布调查的新方法被引量:2
2018年
地下啮齿动物挖掘形成的土丘数量变化以及分布是其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土丘数量和分布调查方法是计数法和填图法,存在工作量较大和误差较高等缺点。实时动态控制系统技术(RTK)是一种高精度的GPS测量方法,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本文以甘肃省天祝县抓喜秀龙乡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分布区为调查区域,利用RTK技术实现了高原鼢鼠土丘数量和分布情况调查,并结合Arc GIS软件实现了土丘数量及其相对种群密度变化的统计分析。RTK技术在研究其土丘空间分布特征、相对种群密度(以土丘数量代表)以及草地危害评估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此方法不仅可用于地下啮齿动物土丘数量和分布调查,还可用于地上啮齿动物洞口数量和分布的调查。
花立民楚彬周延山马素洁周建伟
关键词:啮齿动物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危害评价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客观评价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对高寒草甸的危害程度,在祁连山东段研究了高原鼢鼠不同种群密度与草地质量之间的关系,共设置了3个高原鼢鼠种群密度梯度,调查了3个危害等级变量(鼠丘数、鼠丘面积和鼠丘产草量)和6个生境变量(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植被组成、土壤水分和土壤紧实度),通过One-Way ANOVA检验法研究这些因子与高原鼢鼠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设置的3个种群密度梯度下,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和鼠丘产草量无显著性差异;草地植物群落结构、新鼠丘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除高原鼢鼠采食深度(0—20 cm)外,3个种群密度区土壤紧实度无显著性差异,而0—30 cm处土壤水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本研究中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区的草地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大小与危害评价有着密切关系,在高寒草甸区,单个样方调查面积以0.5 hm^2以上为宜。
周延山花立民楚彬刘丽姬程鹏田永亮
关键词:高原鼢鼠草地质量植被组成土壤
基于线粒体基因、形态学和栖息地指标的两种鼢鼠分类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区栖息的鼢鼠(Eospalax spp.)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系统学、形态学和栖息地特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鼢鼠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了线粒体D-loop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计算了鼢鼠间遗传距离。测量了鼢鼠头骨指标以及体貌形态特征,并调查了不同鼢鼠栖息地草地类型、优势种植物及土壤紧实度等。结果发现4个采样地的鼢鼠属两个不同种,即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和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两种鼢鼠的遗传距离为0.147;眶间宽、听泡宽在两性间均差异显著(n_雄=14,n_雌=16,P<0.05),颧宽在雄性间差异显著(n_雄=14,P<0.05);甘肃鼢鼠尾部和后足有稀疏短毛,而高原鼢鼠则有密毛。甘肃鼢鼠主要栖息在海拔较低的高寒草甸区,其优势植物主要有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早熟禾(Poa annua);高原鼢鼠主要栖息在海拔较高的高寒灌丛草甸区,其优势植物主要有早熟禾(Poa annu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但两者栖息地的土壤紧实度无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为同区域分布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的野外鉴别提供技术依据。
刘丽周延山楚彬王贵珍花立民
关键词:鼢鼠栖息地特征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洞道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被引量:5
2017年
高原鼢鼠复杂的洞道系统对高寒草甸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采集高原鼢鼠活动洞道土壤样本,并以无鼢鼠扰动的同深度土层土壤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了两个处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高原鼢鼠洞道土壤速效磷和全氮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春季和秋季的速效磷达到显著水平(P<0.05);秋季无鼢鼠扰动的土壤有机质和真菌的含量显著高于洞道土壤(P<0.05);3种酶活性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区春季土壤的细菌和秋季真菌的含量显著高于洞道土壤(P<0.05);洞道土壤和对照区土壤的细菌、放线菌、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各种指标其它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活动洞道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与对照区土壤无显著差异(P>0.05)。
姬程鹏杨思维周延山楚彬花立民
关键词:微生物高原鼢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