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胜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嘉兴市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眶壁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及CT两例分析报告
- 2006年
- 周建胜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眶壁左眼眶眼球活动视力正常
- 肾前筋膜增厚的CT表现对鉴别诊断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价值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评价肾前筋膜增厚的CT表现在鉴别胰腺炎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临床及CT复查证实为胰腺炎的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并与2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CT表现对照。胰腺炎中43例及25例胰腺癌做平扫加增强,20例胰腺炎仅做平扫。结果:胰腺炎组肾前筋膜增厚59例(占93%),其中急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49例(占98%),慢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10例(占77%)。胰腺癌25例中,1例肾前筋膜增厚,占4%。结论:肾前筋膜增厚的征象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有鉴别意义。
- 易亚辉周建胜
- Mirizzi’s综合征5例分析
- 2000年
- 目的 :提高对Mirizzi’s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5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s综合征 ,结合文献复习其病理、影像学表现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 :临床均有右上腹疼痛伴黄疸 ,术中均有胆囊或胆囊管结石伴与邻近组织的广泛粘连 ,2例有内瘘 ,肝内胆管均有轻 -中度扩张。结论 :Mirizzi’s综合征在临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 ,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经皮肝胆管造影 (PTC)和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 ,治疗以手术为主 。
- 周建胜
- 关键词:症状
-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1例被引量:1
- 2008年
- 病例 女,43岁。无明显诱国出现突发抽搐半小时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当时抽搐倒地,口吐泡沫,神志不清,口角及四肢抽动,持续约数分钟后自行停止,醒后不能回忆当时情况,并伴呕吐多次,头昏头胀不适。
- 易亚辉周建胜吕仕才
- 关键词:神经鞘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 自发性气管支气管破裂六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周建胜吴明忠郭剑诚
- 关键词:气管气管
- 脐尿管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特点,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脐尿管癌的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4例脐尿管癌患者的病变部位均在腹中线Retzius间隙脐尿管走行区,其中3例位于脐尿管膀胱交界区的膀胱顶壁或前壁,1例位于脐尿管上端,4例脐尿管癌中1例实性,3例囊实性,4例病灶中心或周边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后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脐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对脐尿管癌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 易亚辉沈泉妹周建胜王春华肖耀将邵欢
- 关键词:脐尿管磁共振成像
- 屏气动作引起自发性支气管破裂2例诊治体会
- 2006年
- 目的:探讨屏气动作引起自发性支气管破裂的机制,提高对其临床诊治及预防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屏气动作引起自发性支气管破裂病例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结果:2例均在体育运动及体力劳动时完成屏气动作后突发胸闷气促,1例伴痰血。体检2例颈肩部皮下均可触及捻发音,CT表现支气管壁的连续性中断及裂隙,颈肩部皮下及纵隔气肿;支气管镜可见破裂处管壁呼气时有气泡溢出,2例均行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屏气动作引起自发性支气管破裂结合临床病史体征,不难作出诊断;CT可进一步明确破裂的部位、裂口的大小,为首选检查方法;加强深呼吸运动锻炼,做好运动前的深吸气后屏气适应过程,可预防支气管破裂的发生。
- 吴明忠周建胜
- 关键词:支气管屏气
- 胃间质瘤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和MRI的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13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腔内型3例,腔外型6例,哑铃型4例,圆形或类圆形9例,分叶形4例,直径3.0—10.4cm,平均7.5cm。CT平扫示肿瘤呈均匀等密度3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9例,呈高、低、等混杂密度1例。增强扫描示3例呈中度明显增强,10例中度不均匀增强,以静脉期明显。MRI平扫示1例肿块信号均匀,3例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病理检查10例恶性,3例良性。结论:胃间质瘤CT、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定性,确诊需要依靠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
- 易亚辉周建胜
- 关键词:间质瘤CTMRI
- 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囊性脑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共28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囊性脑转移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多发2例,单发15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大脑半球14例,其中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13例。单囊型10例,大囊小结节型4例。位于小脑呈大囊小结节型3例。CT平扫表现为囊性低密度,边缘有环状略高密度包膜15例和包膜毛糙2例。囊内液体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增强呈环状增强15例,结节状增强4例。病灶周围无明确水肿2例、中度水肿10例和重度水肿5例。结论:囊性脑转移瘤多位于脑皮质及皮质下区,CT、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正确诊断。
- 易亚辉李刚周建胜
- 关键词:囊性脑转移瘤CTMRI
- 硬膜下血肿临床与CT分析(附40例报告)
- 1997年
- 金杰周建胜
-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CT